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进喜展现出的“铁人精神”可溯源到“大禹精神”,也就是说王进喜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承载者。在影片《铁人》的画面中王进喜井队的战友们也和他一起战天斗地,和他一起艰苦奋斗、忘我拼搏。导演尹力在王进喜部分的故事内容中为观众呈现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石油人身上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为“铁人精神”的新世纪传承者,刘思成这一角色形象较之王进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勤劳肯干;另一方面,是富含人性。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即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建设大庆油田英雄风貌的集中体现。 “铁人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铁人王进喜的哲学思想,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从王进喜的实践和思想中抽象概括出他的哲学思想的“大体轮廓”。就其中的8个要点做了讨论和必要的说明。通过这样的研究,试要说明铁人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充满哲学智慧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进喜作为大庆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他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铁人王进喜人格精神的写照,凝结着王进喜厚重深沉的爱国情怀、个性鲜明的英雄气质、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克己利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铁人王进喜同志诞辰85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刘仁同志《走近铁人》一书的首发式,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85周年座谈会暨《走近铁人》首发式,这个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大庆铁 人传写作组编 著,孙宝范、卢 泽洲执笔,石油 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的《铁人 传》(上、下册) 于铁人王进喜 逝世30周年之 际,同广大读者 见面了。 铁人王进 喜同志是中国 石油战线干部、 工人的杰出代 表,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先锋战 士,是中华民族 的民族英雄。为 了甩掉中国石 油落后帽子,为 了发展中国的 石油工业,他用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铁人精神”,为搞好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铁人传》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铁人王进喜同志一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铁人精神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在大庆油田会战时期形成的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 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精 神,它集中体现了大庆油刚文化的特色,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铁人精神不仅是大庆油田创业精神的基础和 发展的动力,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九、铁人悠悠创业情1960年冬天,面对寒冷的气候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有的人退缩了,逃离了松辽石油大会战的战场,跑回了老家。此时王进喜依然豪情满怀、信心十足,挥笔写下了一首催人奋进的撼世诗篇: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山南海北来会战,警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1960年12月,铁人王进喜代表松辽石油大会战的全体干部、工人回到了玉门,向玉门市委、玉门石油管理局、玉门6万人民汇报工作.记得刚从玉门出发时,王进喜是多么会不得离开这片土地呀,这里有他的亲人,有同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但是为了开发大油田,甩掉中国贫油的帽…  相似文献   

9.
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60年代初参加大庆会战的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在艰苦的会战中,王进喜同志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不怕困难,勇挑重担,艰苦奋斗,忘我拼搏,为早日拿下大油田,甩掉中国石油落后帽子,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们誉为“铁人”,他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被概括为“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庆精神的人格比.它不仅是对王进喜同志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工人阶级革命传统、优良品德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不仅在大庆和拉个…  相似文献   

10.
王进喜不仅是一个视井如命、忘我拼搏的铁人,而且还是一个心系群众、细腻柔情的铁人。他深爱劳动人民,见不得他们受苦;他殚精竭虑,为职工群众谋幸福;他把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看得很大,把家庭和个人利益看得很小;他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敢于同侵害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铁人王进喜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学习他的"老黄牛"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铁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了。他留给我们的“铁人精神”不仅鼓舞了60年代大庆人以及全国职工,也将继续鼓舞90年代的年青一代。  相似文献   

12.
在"三讲"教育中,重温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业绩,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备受鼓舞。从众多有关铁人王进喜的史料中,从弥足珍贵的铁人笔迹中,从反映铁人的音像制品中,我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铁人的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形象和高贵品格。(-)铁人王进喜出生在旧中国,幼年和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无缘读书识字。新中国成立后,已是壮年的地,只是上了几天扫除文盲识字班,文化仅相当于初小程度。进入60年代,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尤其是当了领导干部以后,他更感到缺少文化,工作中常常作难…  相似文献   

13.
铁人精神的形成过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人精神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铁人王进喜的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高度概括,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铁人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苦难的少年生活,为其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入党提队长当劳模,开阔了王进喜的精神视野;火热的会战实践,铸就了伟大的铁人精神。时至今日,铁人精神依然在发挥着它的强大精神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人王进喜同志为发展祖国的石油工业,不畏艰难困苦,忘我地奋斗了一生,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优秀的先锋战士,他的英雄业绩是辉煌而伟大的,他的豪言壮语是朴实而感人的。我作为一名石油工人,有幸跟随铁人王进喜同志共同奋斗——从1955年3月一直到1970年11月铁人王进喜同志逝世,从祁连山上的玉门油矿千里迢迢转战到松辽平原上的大庆油田,西征东战。多少年来,我同王进喜同志结下了难忘的友情。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珍藏着铁人战天斗地的史实,他的言行轶事、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每每打开记忆的闸门.总会勾起我对铁人王进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5.
铁人的社会影响,有一个逐步扩展和深入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铁人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把铁人王进喜的社会影响划分为劳动模范的铁人、民族英雄的铁人和文化现象的铁人三个历史阶段.并从这个历史线索中概括出铁人王进喜的五个方面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五、第一口井创奇迹在我们还没来到马家窑的时候,第一口井的井位就已确定了。这口井的井号是萨55井,位于马家窑村西南方的荒原上,距离村子有六、七百米.井位虽已确定,但去火车站察着钻机是否运到的材料员李国宝、司机孙崇德等人还没有消息。王进喜心急如焚,他喊上扬天元、许万明、戴祝文三个人,一起去了萨尔图火车站.快走到陈家大院时,一部与德钻机正矗立在那里,远远望去,井口喷出十几米高的液柱.许万明紧走几步,追上王进喜说:“工队长,这o井喷油的话,毛主席就会来视察松江油田呢!”王进喜欣喜地说:“毛主席能来松江油田…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73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了我敬慕已久的铁人的故乡。我虽然没有见过铁人的面.但20多年来,通过学习铁人的事迹,追随铁人的足迹,使我受益匪浅。我的名字有幸同铁人的名字连在一起.那是在1991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开展向‘优秀党员干部’李万仁学习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六十年代出了个‘王铁人’,九十年代出了个李万仁,两个党员,一对楷模,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心里话,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同时也感到是对我的激励和因策,决心以铁人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大庆的光荣传统.勇于开拓进取,真正…  相似文献   

18.
“六一”儿童节这天早晨,我起床后,妈妈第一句话就问:“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你想做点什么?”我沉思了片刻,忽然想起为我们大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铁人”王进喜爷爷,便央求爸爸妈妈陪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相似文献   

19.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战线功勋卓著的英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大庆油田的骄傲,他不仅以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彪炳史册,更为创造了铁人精神而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作为大庆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的铁人精神,是大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  相似文献   

20.
三、万水千山赴松辽1960年3月,钻机装上火车运走了。王进喜的母亲重病在身,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要走了,她真有些舍不得.王进喜坐在母亲身旁,对母亲说:“妈,这次会战是石油部决定的,各个油田的先进队集中到松辽,再来一次比赛,早日拿下大油田。我是先进队的队长,我不带头,下面工人怎么办?我以前说过,一切要服从党安排,党指到哪里,我们就干到哪里。妈,有病就让王兰英(王进喜的爱人)领你到医院看一看。”老太太端详着儿子,半晌才说:“你去吧,到那里经常来信,免得我想你。到那要好好保重身体。”老太太说完,泪水已饱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