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已离世而去,而由他编辑的《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全宋词》将永为学界之不朽。金元时代距今久远,典籍亡佚散落不少,而元词又零星于各处,一一勾索,制成两巨册,实属不易。因此要其无一遗漏,则未免过于苛求。后学者倘能宏扬先生之学风,继承先生之事业,补其巨著之所遗,增其书中之未辑,乃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与告慰。有感于此,半年多来,我对金元典籍细翻慎检,勾沉校核,于大量的文献中,得《全金元词》所未收者十又三首。经仔细审订标点,补辑于此,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词的点断,最重要的是通过标点显示其词体的内在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既明,读者自可循此进入词义的领会。按此标准看,中华书局1999年版《全宋词》中《白石道人歌曲》的点断有不少显系误断,因而可能导致误读。其中也有许多明显的点断错误是来自对“一字领”句的误断,凡词中有“一字领”句,几无不有误。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词宋无专集,仅文集附十八首。后《双照楼续辑宋金元百家词目》有《半山老人词》一卷。经清末朱古微、今唐圭璋先生广为搜辑,见于《全宋词》共二十九首(其中《清平乐》[留春不住]宋有人以其艳语非荆公所作)。王安石处于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晚欧阳修十七岁,长苏轼十六岁。  相似文献   

4.
《全宋词》取得的巨大成就,世所瞩目。从总集编纂求全、求真、求善、求精的角度衡量,《全宋词》尚有不全、失真、欠善、欠精之处。重编《全宋词》基础层面的工作,如补辑、小传、存目、断句、词调、版本、校勘,依照今天的学术条件是可以很好地完成的;今人已在词体韵律观念、总集经验积累、文献取资便利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重编《全宋词》提供了足够的借鉴,重编完全具备了可行性。重编《全宋词》无疑要反映出今人重视词体与诗体、曲体之区别,韵律研究应符合历史实际之学术观念。  相似文献   

5.
南宋状元、词人黄定,《宋史》无传,史料记载较少,清陆心源在《宋史翼》中亦未作补充。《全宋词》黄定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根据《宋会要辑稿》、《南宋馆阁续录》等文献,对其生平事迹可作很多订补。  相似文献   

6.
刘文刚同志《孟浩然佚诗新辑》(见《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收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他把《送张舍人往江东》一诗,作孟浩然佚诗辑录,值得商榷。 (一)《送张舍人往江东》作孟浩然诗,并非刘的发现。所谓“新辑”,其实是失于搜检。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早已据《又玄集》辑  相似文献   

7.
《全宋词》所录史达祖《梅溪词》是以清季王鹏运四印斋刻本为底本,参核别本而定的,凡一百一十三阕。其中惟《鹧鸪天·灯市书事》别作张 词,其他讹误很少。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及近世词学家对此集皆未有增刊,是知史词流传较为平稳。究其原因,盖因史达祖乃南宋中期著名词人,却一向被低调处理,且达祖仅以词名,以至于现在留下来的,也只是其词而已。说他是著名词人,当时给他词集作序的张 和姜夔便分别有“盖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坐眼中、妥贴轻圆,特其馀事,至于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瑰奇、警迈、清新、闲婉之…  相似文献   

8.
序与前言一组钱仲联《全明词》序断代词作,勒成全集,于亡友唐圭璋先生之《全宋词》,《全金元词》继之。他家踵武,则先后有《唐五代词》、《全明词》、《全清词》之纂,而后历代词作之渊海始备。然其间编者之为力有难易焉,《全宋词》筚路开山之功不待言,然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9.
扬州大学曹金华先生的力作《后汉书稽疑》一书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对点校本《后汉书》作了全面系统和具体深入的考校,不仅为点校本《后汉书》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而且对正在进行的"国史"修订和中国古代史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先后发生了两次变法,一次是仁宗庆历三年的“庆历新政”,一次是神宗时的熙宁变法。范仲庵是庆历新政的领袖,王安石是熙宁变法的魁首。二人又都是文学家,虽并非专注於词者,创作数量也不多,《范文正公诗余》仅收范词五首,唐圭璋《全宋词》从诸书中也只辑得王安石词三十一篇。但这些词却不可小觑,在词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宋·王灼《碧鸡漫志》谓:“长短旬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醉心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①。东坡在词坛上的开拓之功诚然是彪炳千秋,但也並非前无古人。宋代词风的开拓,  相似文献   

11.
《元稹集》于1982年问世后,为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该书重印时,校点者对其中存在的疏误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其学术质量明显提高;但未扫尽的“落叶”依然有不少。兹将笔者读《元稹集》重印本看到的值得商榷之处提出来,供点校者和读者参考。这个题目下应涉及的问题,有一部分已在《<元稹集>断句之误例析》(《铁道师院学报》(科学版)1997年第3期),中展示,可参看。  相似文献   

12.
《宋史·真宗本纪》系年辨误王智勇近读中华本《宋史·真宗纪》,其系年间或有误者。始以为多为中华本排印之误,是以遍勘诸本如百衲本、殿本、库本等,其误均同。遂考辨订正,比事质疑,今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页为序,勘误如次。(1)卷六《真宗纪》一(110页...  相似文献   

13.
《病馀长语》所收边连宝佚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人边连宝认为词是小道,云“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但偶尔为词,却也清新疏朗,乃“花间”之流亚。在其学术笔记《病馀长语》中夹杂其词作17首及其妻子李氏词4首。此外他还收录了其友方鸣皋词12首,并认为方氏“诗宗晚唐,小词绝工”。所有这些佚词随着刘崇德先生主编《边随园集》3(2007年9月,中华书局)的出版而第一次为世人所知,相信这势必会为当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清词”之“雍乾”卷的编纂提供重要选本。  相似文献   

14.
《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以下简称《辑存》),系程先生自编,以友朋姓氏音序排列,同一人之诗礼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大抵起于一九七七年,迄于一九九五年,共计九百四十七页.装订为十本十二册(第四和第十本各分卜下两册)。今藏南京大学档案馆。千帆先生收集有朋诗札,这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收集者毁于抗日战争之中,此后收集者又毁于文革之乱,所以这次收集的诗札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其中一封周贻白谈戏的信,写于一九五四年三月。另会朱东润一信,写于一九五六年八月,都是当时忘记收集,随手夹在一本书中,反而在无意中保存下来,成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缪元朗、景蜀慧整理的《缪钺全集》,其第七、八卷收录缪钺生平所作诗词,但多有遗佚。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缪元朗《缪钺先生编年事辑》,书中又辑录其各个时期诗词五十一首,然所辑仍有遗缺。故而拙文复作搜辑,又得诗词凡十六首,希望能于文献上对全面考察和研究缪钺学术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17.
<正> 《词学》是我国唯一以促进词学理论和词学史研究为宗旨的大型学术刊物,出版后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词学》编者还广事搜求久已散佚的各种词籍,经整理后予以发表,使词学研究者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嘉惠词林其功尤伟。本文就《词学》第四辑所刊《百尺楼词》编者跋语中对词集作者的考证贡献几点浅见。“编者跋”说:“右《百尺楼词集》一册,番禺陈庆森著……,陈庆森,或作庆笙原名树镛,字(?)阶,或署讽佳。广东番禺人,受业于陈兰甫之门,与梁鼎芬、汪兆镛昆仲友  相似文献   

18.
南宋陈咏编的《全芳备祖》,是研究南宋以前我国农史、文学、植物学的一种重要资料。明天启间王象晋据之编成《群芳谱》,三十年代,赵万里先生编《校辑宋金元人词》就用过它。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引《全芳备祖》的,所在多有。这本重要古籍,可惜得很,我国一向没有刻本流传,抄本倒是不少。据笔者所知,国内公私所藏,起码十个以上。一九七九年,日本友人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我国刻本(残本)全部照片送给我国,农业出版社配以华南农学院农史研究室所藏徐氏积学斋抄本过录本为之影印,列为《中国农学珍本丛书》第一种。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结晶,是一桩值得称道的学林佳话。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唐圭璋、施蛰有、马兴荣主编的《词学》,第四、五辑已于近日相继面世。《词学》各专栏以“论述”和“文献”为重点。第四、五辑的“论述”部分发表了《况周颐词论管窥》,对况周颐的词学观点。作了充分的研索和阐发。《论阳羡词派》一文从地域、意趣格调、渊源三个方面对被忽略的阳羡派进行了论证。此外还刊载了《袁去华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出版)所收《补全唐诗》,由已故著名敦煌学家王重民先生从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中爬梳辑录而成,又经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所载《补全唐诗拾遗》,由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采取了王尧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内容的完备与校勘的精审,较之《全唐诗外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