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力资本的差异不仅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会引起地区和个人收入差别的扩大。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地区收入差别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缩小地区收入差别进程中,中西部应该在人力资本方面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但并没有因此引发社会不稳定。相反,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局面。就此,我们分析认为,是我国多方面的特殊国情导致了这一结果。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差别确实过大了,政府必须注意采取措施来缩小收入差别。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变动的经济学解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通过深入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变动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揭示了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以期为我国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考察了地区差别与居民收入总体差别的关系和地区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利用本文提出的地区集中指数和地区贡献率指标,估计中国地区差距对总体居民收入差距贡献为28.9%,这种贡献主要来源于高收入人群在高收入地区的人口集中。所以,缩小地区差距政策的重点应是促进低收入地区高收入人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6.
当前最主要和最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和农民等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偏低和社会保障缺失问题。这对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在初次分配领域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工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贫富差距正逐渐扩大,这种差距既有合理的一面,又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造成工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因素有:不平等的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国有资产产权软约束造成的资产流失。解决工资收入差距的对策是:规范初次分配领域内的收入分配秩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运用税收手段对再分配领域进行调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农民家庭的人口生产偏好由高生育率和低人力资本积累率逐渐转向低生育率和高人力资本积累率;劳动力市场开放时,人口生产偏好转变引致的劳动力素质提升,促使农业劳动力转向收益率较高的非农产业而实现职业转换,农户生产组织内的劳动分工由此呈现多元化格局;分工的拓展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见的增长效应,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工业化、市场化以及内生于这一过程的人口生产偏好转变,是决定农民跳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别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城乡收入差别进行了分析 ,试图说明影响收入差别的关键因素 ,并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虽然湖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高,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工薪收入的增长速度,成为湖南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然而受经济转型和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分配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要提高湖南居民财产性收入,应当采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宏观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内生变量,是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瓶颈。制度有效供给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积极推进宏观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体现着对群体身份的认同。本文以同期群大学生为样本,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大学各阶段的变化,指出消费结构的变化隐射着认同的变化,进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大学生认同建构的两个主因子,即身份符合感与身份紧张感。在展现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大学生认同建构过程的同时,比较了身份符合感与身份紧张感在大学生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机制,前者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而后者更具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方法,通过分析收入分配与城市化的关系,得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城市化进程有着较大影响的结论普遍的平均主义和收入分配过分不公平都将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所以,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应解决好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培育和壮大一个需求的主导阶层.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equel to our previous paper, we again look at gender comparisons for the Canadian economy, which we again compare and contrast with the analogous compari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Once again, we attempt to ascertain, how different are the various gender comparisons in the two countries. Once again, our principal data sources are Statistics Canada, particularly the two excellent volumes on Women in Canada, for the Canadian figures and Joyce Jacobsen’s fine compilations in her text (1998) for the U.S. figures. In this part of the study, we look principally at income-related matters, such as the gender wage gap and various decompositions of this phenomenon, such as earnings by age of earner and the incidence of low incomes. The second major section of this paper explores questions of time usage and, in particular, how the two genders search for employment when unemployed. Our final section states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 including our speculative thoughts on why most gender comparisons are so similar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Canadian-American border. Ronald G. Bodkin wa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Ottawa from 1975 to June 2001. A revised and shortened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Ottawa Meetings of the Canadi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May 1998, and at the 1999 IAFFE Conference on Feminist Economics, Carleton University, Ottawa, Canada, June 1999.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翻译的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翻译活动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在文化背景、意识心理与宗教信仰、价值观、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的处理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面对文化的差异性给语言翻译带来的种种障碍,任何翻译手段的运用都应避免主观随意性.要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力求再现原文和译文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泰尔指数分析省区人均GDP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近20年的人均GDP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省区间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从1985年至1990年之间,省区间的差异在缩小,而1990年以后,这个差异却在拉大。省区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距。而三大区域之间,东部省份之间的差异要远大于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19.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寻租”获取巨额收益,是私有企业迅速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但转轨 时期出现在公共领域内的巨额“租金”,既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去获取,也能够通过合法手段去获 取。私有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寻租”,其实质是追逐类似于级差地租的级差收益。三类级差收益 的大量存在,为许多私有企业迅速积累财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