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舍毫无疑问是我国近代以来伟大的小说艺术家,其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高度评价老舍先生的影响力,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的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老舍先生一生勤于创作,为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把老舍先生的创作做一个划分的话,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期间的小说,算是他早期的作品。关于老舍先生为什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曾明确表示,因为当时在英国“离开家乡自然想家”,于是“拼命念小说”,看得多了便开始了他的创作,自然当时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当时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兰馨 《当代老年》2007,(2):12-13
在北京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我们见到了70岁的舒乙.老舍先生惟一的儿子。舒乙的言谈举止间,无不流露出大家风范.使人依稀可见老舍先生当年的风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交谈中舒乙只字不言他的事业.不谈他的学术成就.却谈起了他温馨的感情故事.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3.
章明 《炎黄世界》2009,(2):26-31
老舍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肝胆照人,豪爽坦诚,无论创作、工作、生活,一切部是透明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谜”。  相似文献   

4.
四十七年前,老舍先生两度塞上行。想不到这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在他出塞之初便与二人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6.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11):48-49
<正>我的父亲——老舍如何为儿女起名老舍先生是如何给儿女起名字的?欲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交代姓氏问题。老舍先生既不姓"老",也不姓"舍",而姓"舒"。"老舍"只是父亲的笔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关于姓"老"还是姓"舒"还闹出过笑话呢,这则趣事是听母亲亲口讲的:"我和你爸刚结婚不久就  相似文献   

7.
周君 《现代交际》2010,(7):75-75,74
老舍先生是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很深的一位作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他,语言充斥传统而地道的京味;他作品语言独具中国式幽默,唯有深知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人能读之付诸心领神会一笑。而老舍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向中国传统汲取养分的成果,绝不仅限于此。就此,笔者在本文中单以其短篇小说《断魂枪》叙事艺术为证,希望通过梳理和解读,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谈猫色变     
老舍先生爱花.也爱猫。在老舍先生看来,两者都蕴蓄着无与伦比的情趣美,都能给他的生活带来生气与欢乐。“为情而造文”,他的“猫”,虽说“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比谁都温柔可亲”.尤其是稚态可掬的小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然而又勇猛:“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下。”所以猫儿一时任性,“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  相似文献   

9.
小议口头禅     
在老舍先生的《驼驼祥子》中,有个叫王二的人十分可笑:雪天清晨,他冻得鼻流清水,对祥子、老程不住地说:“那什么……我来看  相似文献   

10.
安玉英  孟红 《老年世界》2008,(13):14-15
提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革命的人民艺术家的。他与周恩来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文艺界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1.
想象北野武     
远,不好妄言,这一百年我敢决断:有2个外乡人使得泉城名声在外,一是刘鄂,一是老舍,前者《老残游记》之“大明湖”,后者之散文“趵突泉的欣赏”。你想啊,文章印在课本上,受众以亿计。不得不佩服,大家就是大家,恬淡不经意间,描景状物不着一丝斧凿刀削之迹.对于两位先贤,特别是对于老舍先生,因与他的一段经历相仿,北京(平)——济南、大学——北京,尽管不曾谋面且相隔半个世纪,尽管他是先生,我做学生,却依然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时期,老舍先生一度移居重庆市渝中区白象街88号《新蜀报》报馆院内的一间小屋居住。他的生活极有规律,白天奋笔疾书,晚上绝不熬夜,10点准时就寝。而他的邻居姚蓬子则是个夜猫子,一到深夜就文思泉涌,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  相似文献   

13.
采写“老舍之死”,第一个要找的受访人自然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絮青。联系好时间,我们摄制小组登门采访了胡老。  相似文献   

14.
正老舍先生和齐白石是好朋友。老舍认为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而齐白石则佩服老舍的文笔与为人。一个绘画,一个写作,两个行当,两人在艺术上却是心灵相通。1933年老舍得长女舒济,写信求好友许地山代为向白石老人索画,不过自然要照章付费。画好后邮到济南,老舍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精品。白石老人画过不止一幅《雏鸡图》,但这一幅却不同寻  相似文献   

15.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得益于老舍先生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小说人物性格更加的丰满。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对话语言,也对现代文学创作的语言学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寇统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抗斗争。在文学领域,有人曾将《四世同堂》比作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今之人为家人起名,一向都很重视,多讲究其意义、吉利、佳美、悦耳好听等,常为起一个好名,殚思竭虑,费煞苦心,且迟迟难决。而大作家老舍(舒庆春)先生为家人起名,却非常“随意”。  相似文献   

17.
<正>老舍先生和齐白石老人是好朋友。有一次,老舍以《芭蕉叶卷抱秋花》为题,求白石老人作画。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蕉叶新拔是向左还是向右卷着,北京又没有多少芭蕉可供观察,于是老人含着笑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为此老舍十分感叹白石老人作画这样严肃,永远是要看见真东西,而后独出心裁,设计画稿。  相似文献   

18.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文学创作中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表达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文章从老舍早期民族意识的形成到他作品中隐式满族文学再到明确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创作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老舍的民族意识不仅仅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而且他最终超越了族群意识,表达了内主团结、外抗强敌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人是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给北大研究生开设过老舍研究专题课,勉强算得个老舍研究专家。不过,一向并未发现老舍跟我喜爱的围棋有什么瓜葛。老舍最牛的话剧绦馆》的第一幕中,倒是有两个茶客在下棋,不过那下的是象棋,茶客甲喝了一声:“将!你完啦!”这一幕就歇了。老舍是平民文学大师,平民一般都下象棋,很少下围棋。我自己出身于平民社会,从小下的也是象棋,按人民群众的标准,水平颇为不弱。  相似文献   

20.
赖晨 《当代老年》2013,(6):30-31
1949年12月,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定居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他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市政府委员等职务,还经周总理亲自批准,担任了全国救济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委员。老舍很高兴地接受了红十字会的职务,虽然担任这些职务麻烦事很多,但他觉得能为穷乡亲们做些事情,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