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唯物史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其本质在于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客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辩证的、系统的发展观,发展是前提和手段,可持续是保证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代发展观演变的非线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纵观当代发展观演变历程,发展观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发展观演变的实质就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构建的发展理念,既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实现的推动力和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3.
当代发展观演变的非线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当代发展观演变历程,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发展观实现的转变就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构建的发展理念,既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实现的推动力和思想构架,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急需解决的历史性重要课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使整个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正确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的演进及其体现的人类自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观经历了朴素发展观、财富观、经济增长论、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论、可持续发展观很长的演进过程。可持续发展观揭示了人类无控制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人类延续发展的最基本的代际伦理准则和代内公平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遵从自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是具有丰富内容的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 ,它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与唯物史观有很大的重合性 ,因此唯物史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而可持续发展观的很多结论是对唯物史观的证实 ,并对唯物史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自我批判构成发展观转型的重要思想背景: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反思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为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西方哲学的范式变革:当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消解为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人的全面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把人自身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城市化既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归纳和分析,说明城市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并指出了可持续的中国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祁程 《南方论刊》2008,46(2):18-1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形态等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以它自在的规律存在着,直到人类诞生以后,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原始的根基.当前,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阐释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去剖析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它的理论立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层动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 :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 ,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 ;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正因此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践的和理论的难题。在实践上 ,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 ,从而危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 ;在本体论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介入和人的自我中心化、在认识论上人类对自身实践后果及其效应的不可充分预测性、在伦理学上“零和博弈”关系造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困难、在经济学上资源和环境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其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非常棘手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发展的当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学术论坛》2003,2(5):16-19
以发展求生存是人与物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区别之一,但现代化凸现了发展对于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和危机迫使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正是这一反思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观反映了人的发展在当代的转向要求:从为生存而发展到为发展而生存,表现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整体发展观的萌生。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由于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和旧的国际秩序引起的全球问题日益恶化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张在维护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综合协调发展。它是一种面向人类未来、维护人类健康持久发展的新发展观。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战略。从全球范围说,必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合理的社会制度;从各个国家说,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视野中的新发展观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视野中的新发展观架构王思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日益凸现着发展观问题研究的重要时代意义。在批判经济增长论及传统经济学中崛起的新发展观,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道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折,已把发展观中的价值问题提升到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实践哲学高度建构了一个富有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的科学的合理的实践理性,它使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实践理性合理化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所构建的实践理性与当代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所内含的实践理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消费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正义是当代社会日渐凸现的重大伦理课题,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消费正义的实质是用人类整体理性来反思人类的消费行为,以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主张合理消费、正当消费、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消费观,健全利益机制,发展绿色产业,倡导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实现消费领域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才能发挥消费活动对人类有益的价值,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观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伦理观念,这种新的伦理观既有对传统伦理(即人际伦理)继承的一面,也有对传统伦理超越的一面。可持续发展倡导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是对人际伦理的继承,而可持续发展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则是对人际伦理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张登巧 《齐鲁学刊》2005,42(3):129-132
发展论的兴起既是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但泛泛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