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维-斯特劳斯在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的大量人类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神话、亲属关系、原始图腾、面部彩绘等人类文化形式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结构美学分析,挖掘出了这些文化形式背后隐藏着的人类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指出感性思维是他们基本的认知方式;依据这种思维方式,原始人类建立起了严密的图腾分类体系.同时,他认为原始图腾不过是一种审美幻象,图腾观念的基础在图腾与心灵的联系之中;而在对少数族裔的面部彩绘的分析中,斯特劳斯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审美人类学方法,提出艺术是一种位于神话与科学之间的文化形式这一独特观点.  相似文献   

2.
滑稽美与民间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滑稽美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滑稽美是民间艺术的主要审美特点,同时在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滑稽现象,可以说滑稽美是民间艺术的灵魂。并且民间艺术中的滑稽美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如在造型上的反差错位、动作上的夸张变形、语言比喻拟人、内容上的讽刺揶揄,都可造成滑稽美的效果。所以在民间艺术中,滑稽美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学习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朱兰芝同志在《美是在审美关系中存在的对象性属性》一文(下简称“朱文”。见《文史哲》84年第2期)中,强调指出美依赖于审美关系而存在,美“是审美对象呈现于审美主体的对象性属性,而且,只是在审美关系中才对象性地存在的属性。”这个论点是值得重视的,对于我们认识“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重要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朱文中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意见,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商讨的问题。我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浅见,希能对这个问题在切磋商讨中逐步求得更接近真理的认识。我认为,说美依赖于审美关系,存在于审美关系中,如加以正确的进一步说明,这  相似文献   

4.
艺术审美的直觉性,往往在于"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其景象(形象)和声音在艺术形式上又有独特的地位和审美价值.笔者称之为"视听之美".这种"视听之美"的构成,就审美主体(人)来说,又与其审美感觉器官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值得分析、比较和研究.人的审美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视觉、听觉不同,相应构成的景象美和声音美的表现和特征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5,26(2):38-41
屈原作品在美学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典型形象的“异采”美。我们读屈原作品,必须紧扣一个“异”字,才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作品深层的意蕴美和形式上的创造美。屈骚的“异采”美,是战国后期我国社会审美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与先秦诸子一样,庄子虽然没有专门地探讨美学问题,但在其著作《庄子》一书中却仍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现就其论美与论审美的思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论美 美是什么?这个连柏拉图都感到棘手的美学难题,在庄子那里都有较系统的答案。庄子在他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美丑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8.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8,29(3):139-142
殷商时期,女性已经开始更多地与美联系在一起。透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已经开始在文化理性层面成为美的象征,成为被男性欣赏的审美对象。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审美,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审美,人们开始对女性的道德价值进行美学上的审视。并且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走向内敛,走向一种封闭的美感,它不仅和善联系在一起,更开始与恶联系在一起,女性审美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20世纪以来的古代神话研究中,图腾学说以其新颖的理论工具的性质而深受学者关注,在研究实践中得到较多运用;以至在有的论著中,图腾学说几乎成为诠释神话文本的万能钥匙。文中以禹娶涂山女神话与纬书感生神话为例的详细分析足以说明,我们应当慎用图腾学说诠释古代神话。在神话研究中,导致过当运用图腾学说的首要原因是单线进化论的影响;其次,对神话概念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古代神话产生与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并将其作为展开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美的本质问题是任何美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美的问题为什么难以掌握?其症结在什么地方?纵观美学界的论点,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美这一概念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具有多义性、变化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把所有与人的愉快、满意有关的事情同美联系在一起,吃一顿满意的饭菜叫美食,赞赏某人的崇高道德行为叫美德,或者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听一首好歌曲,也用美字加以赞叹。美的这种复杂性是同美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词义学的角度讲,汉语中“美”字属象形字,它的函义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羊人曰美”,按这种理解,原始社会的人是把执掌祭祀的首领或舞人看作美人。另一种意见认为,“羊大曰美”,把美的函义与人们的生理感官愉快相联系,同人们的物质功利相统一。在以后的发展中,美的函义更为复杂化;在此时此地为美的东西到彼时彼地不一定为美;过去没有审美意义的后来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例如,人类在狩猎时代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诗人在审美创造中,追求诗歌语言形象美的同时,也要讲究诗歌语言的逻辑美。文章较为具体地分析论述了诗歌语言逻辑的种各表现形式;形式的逻辑美,生活逻辑美,情感逻辑美,艺术逻辑美。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教学生欣赏古诗词时 ,要从古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美、形象美、人格美、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哲理美入手 ,使学生既能体会其美之所在 ,又能描绘出其美所在。  相似文献   

13.
汪承栋诗歌的形象是诗人按照关的规律,伴随着美感活动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诗 情的载体;是它使读者注视着审美对象。本文从它的崇高美、“我”的形象美、“我们”的群体形象美、景物 的形象美和形象的色彩性几方面,初探了汪承栋诗歌的美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神话中的女性形象集合了民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外在美与拥有非凡萨满法力的神性美的融合,亦是孕育生命、敢于牺牲自我、极富英雄主义的崇高美与恪守伦理道德、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悲剧美的统一。这种神话女性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赫哲族传统的女性审美价值,并作为原型对史诗“伊玛堪”的女性形象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是一种合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可感的形态。这种形态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所以从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的范畴来考察美的存在,可以看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不同构成。所谓形式美是指对象性的事物的自然属性在合乎规律的联系中所显示的审美特征。形式美离不开美的形式。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内形式是指对象性的事物的内部的组织联系。外形式是指事物外部形象的具象形态。在外形之外还有一种表层缀饰形式,它是外形式的一部分。形式美就是内形式与外形式所显示的审美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神话种类繁多,然而,最早的神话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开天辟地的神话和宇宙起源神话。其实,最早的神话应是图腾神话。 神话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一旦出现了宗教,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与之有关的神话。”许多学者认为,最早的宗教形式是图腾崇拜,那么,图腾神话无疑是最早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他的审美实践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审美认识论。我们尝试着以他的认识论为导向,结合其他方面的论述,从以下七个方面作些阐释。不当之处,愿得到各位名家的校正。 一 审美认识的出发点 毛泽东在他的《实践论》中谈到了一般认识的出发点:“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性的,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就是说,一般认识从感觉开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了审美认识的出发点,即艺术美源于生活。他谈到的生活就不同于一般的感觉经验,而是生活的形象美。 这样就揭示出审美认识的出发点,不是感觉,而是完整的形象。这两种看法虽然都承认认识“开始于经验”,但所取得的经验形态却是不同的。一般认识所取得的“感觉经验”,“只看到各种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而审美认识所取得的是“形象经验”,它一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希腊远古神话描述出当时时代所能认识的自然世界的形态,实现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是东西方两个民族神话共同的美学精神内涵。由于各个民族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物产资源等的不同,东西方神话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感和献身精神,具有理性、严肃的恬静美;而希腊神话则讴歌冒险,崇尚肉体,具有热情、粗犷、险峻的紧张美。不同神话风格的由来,是不同民族不同生存条件、心理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一、“美在联系”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在当前美学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论点“美在联系”,广泛流传,很有些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仔细研究。当我们在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标题:《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揭开美的奥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第三期)是十分高兴的。运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是应该的;能用它揭开几千年未解决的美的难题,更是好事。这篇论文一开头就把这个“美的奥秘”揭开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美在心物联系”。其实,这也不是新答案,历史上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有人主张美在物,也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物之间的关系。老答案得到了新肯定,也可以,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新的论据和论证。作者说:“‘美在心物联系’。确切地说,美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的联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铸制出来的足以打开美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海经》一书里,记载着我国古代大量的神话传说,对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什么是神话?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的产生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原始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虽然是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夸张性,但它却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的真实历史内容,决不是什么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之谈。尤其《山海经》中对女神形象和地位的描述,更有助于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