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处理好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使劳动者能够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量差别是报酬量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林彪、“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在分配上搞绝对平均主义,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差别这一虚假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彻底铲除林彪、“四人帮”这一虚假基础,使劳动报酬差别反映按劳分配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3.
一、一体多元多层分配格局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一体多元多层的基本含义是指:以非纯粹性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多层次的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就主体而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宏观考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基本分配形式。同时由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诸如有按资分配、风险经营收入、个体劳动所得和按劳动力租金价格分配等等。在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总格局中,按劳分配是整个分配体系中的主体分配形式,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相似文献   

4.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早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专门讲到按劳分配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总之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 等价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或等价物相交换原则,是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交换的原则.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是以价值物的占有为前提,收入分配的来源不仅仅是劳动,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价值物的占有来获得.商品经济等价物相交换中还派生出生产条件不能无偿被使用.如土地、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商品生产经营条件的所有者不仅在让渡它们的所有权时得到等价补偿,而且在保留所有权而转让它们的使用权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偿.因此有时会造成收入与劳动  相似文献   

5.
建国30多年来,按劳分配一直是我们遵循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本身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也已深入每个公民的头脑。仅是按资分配的提出,就使理论界为之一震,对其性质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更是大不一样了。我们认为,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时指出:“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是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为立论前提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社会成员都有社会主人和自己劳动力所有者两重身份,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通常的按劳分配外,还有经营收入、资金收入,都不能简单否定。企业工资改革应选择“国家控制市场,市场调节工资”的模式,采取适当的过渡办法,分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按劳分配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因此,这一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进行,又不像共产主义那样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对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的剩余产品,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加分配。  相似文献   

8.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全面论述这一原则,而是要讨论“各尽所能”的含义及其内容。理论界对“各尽所能”争论多年,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如: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翻译本身就不正确,是“误译”。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含义是:劳动者应该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同时,社会主义的国家和集体应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并尽可能使劳动者能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才能。”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各尽所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在为谁劳动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劳动者尽其所能地劳动只是“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分配公平界定为按投入及其产出效率进行分配,据此对“工效挂钩”作出了公平判断。作者指出,迄今为止我国的按劳分配实践,包括建国以后实行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以及目前正在用商品经济型按劳分配(“工效挂钩”为其主要内容)替代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的工资改革,都是在克服旧的分配不公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分配不公。“工效挂钩”中的分配不公源出于社会劳动计量不准、级差收入剔除不净以及社会扣除不公。本文分别提出了缓解的途径,但根本的克服还有赖于深化改革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就成了企业之间基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不是斯大林的那个传统的定义。但其表现形式是净产值规律。一种社会经济表现为商品经济,说明人类社会还不可能有计划地直接分配社会总劳动时间。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并不存在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分配还只能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各种具体劳动还不能直接地用社会劳动时间来表示,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里还存在着按劳分配原则的话,那它也是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和具体构想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具体构想。其主要内容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所有劳动者的劳动都是完全的直接社会劳动;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由一个社会中心,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以“劳动券”为凭证,统一地来实施。现在看来,上述这些论述尤其是不存在商品货  相似文献   

14.
在报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文章,他们在忽略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不恰当地片面强调单纯靠劳动者的思想觉悟时,往往引证马克思的Jeder nach seinen Fahigkeiten(“各按所能”,或译“各据所能”)这半句话的错误译文“各尽所能”,似乎马克思在主张“按劳分配”的同时还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应“各尽所能”。其实,这完全是由错误的中译文产生的一种误解。例如,《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所刊《按劳分配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以各尽所能为前提,它要求每个劳动者全心全意,尽其所能地为社会主义劳动……。”  相似文献   

15.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但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从我国分配制度总体上讲的,而就分配领域中的某一部分而言,比如某种行业。某些企业,因所有制关系和资产组织形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配特点:既可以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还可以是按资分配,等等。这里笔者仅就股份合作制企业如何改进资产人格化管理,进行分配制度创新,充分实现按劳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问题,略述己见。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由传统的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只能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更合理,但是这只有在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力商品化金连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三个前提条件:(1)社会主义公有制;(2)没有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3)劳动者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①在这种纯粹的社会环境里,社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尺度.首先扣除劳动者为社...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得到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违背这个原则的错误倾向正在得到纠正。这是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之一。但是,在落实“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是否需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许多分歧意见。有这样一种观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不必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了。”理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不应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他们看来,既  相似文献   

19.
股份合作经济是一种资金联合和劳动合作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既具有股份制的一些属性,如法人制度、有限责任、股权平等、共同经营、按资分配;又有劳动合作制的自愿结合,进退自由、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按劳分配等的一般特点,是社会主义劳动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理论界争论颇为热烈。包括笔者在内,是主张劳动力商品论的。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回答一个由此而产生的尖锐的理论问题: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究竟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还是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能否在逻辑上内在地统一起来?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经济学界部分持劳动力商品论的同志,没有直接承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恐怕是因为在头脑里有一块禁区还没有打破,这就是:仍然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看成是带有某种资本主义色彩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