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我的十五岁,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的十六岁,张扬地迎面跑过来。时间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瞬间可以改变很多事物。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一个人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上好作文课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应从低年级抓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观察力,激发习作兴趣,做到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彩的,你是否想过,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汽车轮船会有什么变化……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事物,想一想,这些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新特性,会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4.
小语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具有极其丰富的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难处,但是,并不总能够体会到别人的难处。譬如,总觉得老师对我关心少。各科作业留得多,车站太脏,马路太窄,忙碌的售货员态度不好,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求过高……  相似文献   

7.
麦田、鸦群、小径、土地、天空、明月和夕阳,所有这些,无疑都是乡间最常见、甚至是最让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了。但是,它们到了梵·高的笔下,却幻化出最浓烈、最虔诚的激情:金色的麦田透视出丰收在即的喜悦;绿色的小径和红色的大地交映萌发着希望和热量;天际边飞来的群鸦,让人享受到自由和高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作文     
“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训练内容的规定。即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基础,也是学生作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保证。因此,学生对事物观察得是否详细,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所以,要使学生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富有真情实感,教师就必须在学生观察事物时认真加强引导,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翅膀的诱惑     
《阅读与作文》2007,(11):37-37
“蚕蛹经历蜕变,就能够化茧成蝶。那么,人呢?” “人经受住灵魂的考验,就能够成为美丽的天使。”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科学告诉我们,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面对机遇和挑战,真正了解并有意识地按照心理效应的启示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作文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感受乡村     
人是那样一种奇怪的动物,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存有无限的向往,以至于愿意消耗整个生命来换取完全不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那怎样让孩子乐写、爱写.为写话插上飞翔的翅膀.不让我们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写话产生恐惧感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已期引起同行的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中学生作文,总觉笔下之物枯燥乏味,缺少生气和灵气;不但觉察不出写作的美感和乐趣,反而日久生厌了。其实,只要我们打破思维常规,换一种角度观察和描写,给予笔下之物以情感和生命,就可以化静为动,把本来静止的事物写“动”、写“活”,使文章平添无限生色。  相似文献   

15.
多嘴的鹦鹉     
《阅读与作文》2007,(9):21-21
写法指导首先,确定好观察对象,对其连续观察。然后,确定文章重点及详细内容。一般就是将自己发现的最有趣的事情写具体。如,观察蚕结茧的过程,要写清楚蚕如何吐丝结茧,茧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另外,还要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写出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听、说、读等手段,最终使学生会完整、清晰、流畅地把想到的、看到的、昕到的事物用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课本上的要求,按固定的课时安排对写人记事性记叙文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指导审题,阅读范文,讨论写法,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做法,虽然学生经过多次训练,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写作习惯等方面却收效甚微。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积累、练习,把课外写作与课堂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渠道开通让学生有话可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难,难在学生阅读量少,不善于积累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收集和加工的习惯;难在教师拔高要求,学生举步维艰,产生畏惧心理。每次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怎样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条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使学生“体验成功”,他们就会学有劲头。在这里我想谈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三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标”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气象。但扫描小学起步作文现象: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随意抄袭他人习作,只看作文等第无视教师评语,作文讲评课等同于朗读课……现状并非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灿烂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