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把“正义”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支柱,并将城邦正义之公共善的实现视为政治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个体善而言,“正义”是其灵魂的和谐,实质是激情与欲望服从理性的指导.就公共善而言,“正义”是社会各阶层成员各安其份、各尽其责,实质是生产者与护卫者服从统治者的领导.柏拉图按照灵魂素质的不同将人划分为三个等级,这暗含个体灵魂及境遇的不可改变性.而另一方面,柏拉图又注重体育、音乐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这说明人的灵魂的可变性及可塑性.这样,个体追求自身灵魂完善的可能性与遵从社会等级制度的固守性互相矛盾,对灵魂完善的追求与对等级制度的服从形成悖论.柏拉图用个体善推导公共善的方式建构理想的政治管理模式,这种逻辑推演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现代管理者在吸取传统思想之精华的同时应该注意其政治管理理念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来看,政治正义模式有"政治价值正义模式"和"政治形式正义模式"两大类.西方传统政治正义模式的历史建构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社会个体价值"自然法定的政治价值正义模式阶段,"民众意愿'广场式'直接实现"的政治形式正义模式阶段,"民众意愿'共和式'间接实现"的政治形式正义模式阶段,"民众政治生活'双重式'二元实现"的政治形式正义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4.
高志 《天府新论》2018,(6):153-160
莫言的《檀香刑》借镜传统章回体形式和猫腔民间艺术,与其之前偏重汲取西方文学资源的创作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但不能将此简单地理解为向传统文化母体的回归。作者以酷刑、猫腔和中西双重语境下的身体话语为载体,策略性、多维度地思考文化的“正义”性,而以“正义”或“非正义”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观点来评定和统摄都是简单粗暴的表现。“酷刑”惩罚具有 “政治正义”的内涵,但行刑者作为生命体和民间社会中的一员,需要自我建构政治“正义”和道德“正义”的统一体。猫腔汇入大量异质文化,超越了单一的历史文化形态,莫言运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质疑单一“正义”性思维和解构宏大叙事;莫言以个人话语为突破口,思索个人解放的“正义”性,借助身体欲望既凸显个人话语的“正义”,又反省了西方经济文化的偏执。本文将焦点置于莫言的“批判现实主义”理念上,试图勾勒莫言创作中“正义”观念表达的焦灼与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5.
马坤 《理论界》2013,(8):19-22
现代西方正义理念以原子式个体概念以及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作为意识形态预设,由此导致个体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失衡,以及权利取代价值认同的价值危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联合体,也是伦理联合体。和谐社会正义建构中的个体权利观,依托一种给予其正当性证明的社会性价值理据,有助于克服西方抽象权利本位的局限性,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权利观的价值伦理指向与行为规范导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来解读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公共理性是民主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秩序良好社会中的公民的普遍理性,<政治自由主义>对<正义论>的一个伟大超越就是其对公共理性的表述.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政治概念既是自由的概念又是自我限定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完备性论说的概念,<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是试图将"公平正义论"阐发为一种"政治正义论"并力图为多元化的当代西方社会寻找一种政治正义的"重叠共识".在寻找政治正义的共识中,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建构的努力正是试图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向秩序良好生活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广 《天府新论》2007,3(1):10-13
在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中,尽管各个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正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一直或隐或显地贯串着追寻正义这样一条理论运思路径。柏拉图从理念世界的维度出发,为人类社会铺就了一幅永恒正义的“理想国”蓝图;启蒙学者在自然法的基础上研究正义问题,从理论上构建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扩大了正义要求的范围,但仍然延续了启蒙时期政治哲学家的运思路径,诉诸正义来解决制度问题;当代政治哲学论争进一步深化了对分配正义的认识,扩展了分配正义的视域。  相似文献   

8.
以资本地缘性积累与区域性集中为前提的西方现代城市化进程,其政治格局的建构必然服从资本逻辑的空间性规划。故而,用于维系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社会正义法则,将成为推动资本实现地理性最优配置并攫取最大利益的制度性手段。鉴于此,大卫·哈维立足于城市内差异性分布的不同群体在空间定位层面的冲突、城际间因资源恶性竞争而造成的政治张力以及国家机构之于城市总体发展趋势的负面效应,以及三者同资本空间性生产与分配间的对应关系,深刻剖析了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正义失范的内在病灶。并指出,其实质毋宁是以资本“物”的尺度为出发点,而营造的城市空间图景,将资本循环的一元霸权凌驾于社会群体的多元诉求之上,从而使原本属人的正义概念异化为资本积累的空间性策略。如此一来,具有普适意义的正义准则就囿于资本逻辑的狭隘限度当中,并于地理学维度成为钳制个体享有平等政治经济权利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9.
从莱布尼茨正义理论所蕴含的本质形而上学、存在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意蕴出发,同时也是在西方正义理论发展的三个渊源传统中进行考量莱布尼茨正义理论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体现在:本质形而上学的正义体现为“似几何真理”的先天理念,存在形而上学的正义体现为“似社会契约”的前定和谐,道德形而上学的正义体现为“似上帝之城”的幸福超越。莱布尼茨正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从方法论上体现为他的“似( quasi-)”分析模式,从内容上体现为他对正义与信仰神性、价值理性与精神灵性的本体性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状态,更是社会或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西方世界的政治价值赋予了社会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内涵,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正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它塑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驱动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在实践中,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是制度正义,包括经济制度的正义、政治制度的正义和法律制度的正义等。社会正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要立足现实,回溯历史,思考未来,科学和合理建构社会正义的实现机制,而在我国就是要建立彰显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艺术正义”是起源于17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理念,用以分析叙事文学中体现“因果报应”的特殊结构。“伤痕电影”建立在“伤痕文学”基础上,是反映中国特殊时期人民生活状况的电影类型。通过“艺术正义”在叙事情节中的矫正和弥补,“伤痕电影”对历史错误进行反思和修正,舒缓大众群体的悲痛。同时,对于特殊年代所造成的自我迷失,通过艺术正义叙事策略在影片中完成了身份认同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刘闻名 《北方论丛》2017,(6):106-112
发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理念哲学”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构建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石的哲学大厦,树立了一个意义世界的最高目标——“善”的理念,设计了一个追求正义的理想王国.理念论经历早期、中期、后期等三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的角度看,“善”是整个理念世界的内在本质,是其他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后依据.理念论的“正义”追求包括“整个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人格化的“正义”.理念论预设了一尊西方的“上帝”,悬设了一个西方的理想,释放了一种西方的严谨、自省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理念是指政治权力持有者———“王”运用某一特有的被当下的社会成员所一致认同的次序及规则使整个社会生活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与和谐的境界之中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相继表现为:“自然物理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宗族血缘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顺乎人性”的政治正义理念与“‘大一统’的官僚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哲学家的观点上提出并论证正义的含义,认为正义有两层含义:正义意味着公平,同时正义意味着自由。其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正义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和原则。“中庸”思想则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对于正义的阐述。公平的规则有分有合。正义的合理性在于它赋予个体自由权利。正义的状态在于自由意志之间的和谐共存,真正的自由体现了个体的道德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类正义论略     
根据人类的主体存在形式,我们把正义划分为类正义、群体正义与个体正义.类正义是以人之类集合为正义承担主体,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评价中枢的正义.类正义涉及正确处理两类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人类内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类、个体与类之间的关系,以求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外部其他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以求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正义概念是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点,也是西方伦理学探索的永恒主题.西方的正义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不断改变形态.为了更完整地理解西方的正义思想,文章主要从德性、神性、理性的角度对正义的内涵进行了多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体现政治理性、政治正义、政治民主和政治宽容的核心价值。政治理性具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功能。政治正义主要可分为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两者不可偏废。政治民主要求完善民众自我管理的制度,并起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政治宽容有助于个体自由发展、化解政治矛盾和维护公民权利、保障政治系统稳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现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刚 《学术论坛》2012,35(8):26-29
面对理性多元的事实,罗尔斯在对秩序良好社会的建构上,放弃了以往的正义观,提出了不同理性的政治正义原则。该原则的理性不但能够达成多元理论的重叠共识核心,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能性,并将成为建构秩序良好社会的可靠保障。但当面对当今的政治现实状况时,罗尔斯的秩序良好社会仍然只能看成是逻辑上的可行性,而缺乏实践上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