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荒政思想的近代嬗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娜 《理论界》2008,(1):128-129
传统荒政思想是一种“巫术性特征(Shamanism)”信仰体系为根坻的“王道”理念。积极的“尽人事”与消极的“应天命”,在历代惊奇地表现得几无不二。直到遭遇了“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的浩劫与洋务思潮的冲击,本着“聚万民”的初衷,传统荒政思想发生了近代嬗递。  相似文献   

2.
陈来生 《社会科学》2004,(6):106-109
“《诗》亡而后《春秋》作” ,通常的解释是《诗经》因王者之迹熄而式微 ,《春秋》应运而继之代兴 ,世风大变。这种释义对文体递变和记史方式的演变未加注意。本文认为不但可以从政治义理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 ,更可以从记史方式的韵散嬗递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诗”指“史诗”类记史记事韵文 ,而“春秋”则指散文体史书。《诗》亡而后《春秋》作是历史叙事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知识分子从清末传统士大夫营垒中逐渐分化出来,他们对西方法文化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并从思想和行动上迈出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质性步伐。在清末法制现代化实践中,新知识分子显示了新的法律思想和被新的法律思想所武装的作用,体现了近代中国由封建法制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5.
王鸿志 《学术研究》2013,(9):116-125
清代原直省官制体系中没有专门管理农工商和交通事务的职官,农桑、水利、驿传诸务由分守分巡及粮储、盐法各道兼管。咸同以后,随着近代交通、实业事务之繁兴,各省招商、电报、邮政及农工商矿各局逐渐衍生,散而无统,影响中央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权。清季外官改制,动议裁撤事简责轻之道缺,归并农工商矿各局,添置劝业道,重建直省实业、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垂直管理,以统人权、事权。然而各省省情不同,相关权益又纠结难厘,督抚添置劝业道遂各寻其源,所立新制看似划一、实则有异。  相似文献   

6.
清末法制改革与法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进 《社会科学家》2005,14(3):175-178
清末法制改革翻译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法规,引进了近代的法律思想、法制原则、法学术语。经过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新的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确立了新型的法制思想和原则。这次法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法制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涉外商事纠纷,作为一种法律范畴内的社会关系,对转型期中国的法律变迁,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来看,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商立法观念的萌动,促进了中国民间私法观念的培塑和诉讼观念的激扬。总之, 它潜移默化地推进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更新,并为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提供了另类形式的思想源。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制改革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清末变法修律的大潮中,宋育仁顺应形势,就法的起源、法的依据、法的功能等方面结合中西文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为中国法制思想由传统走向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期间,宁夏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透过这一时期宁夏创办新式教育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可进一步探究宁夏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赵天宝 《兰州学刊》2008,(12):115-118
清季十年的法制改革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序幕。文章分析了清末法制改革的社会背景、原因和历史贡献,最后阐述了它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以供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变革的间接影响和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本法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两个部分,阐明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变革的相互关系,使我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总结过去,关注今天的法制变革,进而从中吸取某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罗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5):151-156
北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之后的两年 ,是北宋政治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段 ,实乃北宋王朝走向垂危直至覆灭的重要环节之一。向太后垂帘之际宋廷再一次出现纷乱之局 ,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消长以及诸多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建中靖国”的流产及“崇宁”局面的出现 ,使北宋政治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法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在政治上立宪法 ,在经济上建法规 ,在刑事民事上讲人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精神 ,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士岭 《兰州学刊》2007,(3):157-159
清末西藏新政是清政府为巩固在西藏的主权而开展的一场改革运动,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上改造西藏社会,以求加强统治,抵制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分裂。满汉统治者的文化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藏民族、藏文化的偏见和歧视,使得多数新政措施脱离了西藏的实际,加之新政排斥和拒绝西藏地方人士参与决策,决定了清末西藏新政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从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上看,可视为中国全面现代化启动的开始.其失败可看作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它承前启后,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探究其现代化视角下失败的原因于今颇有借鉴意义.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应具备的条件看,清末新政败在两点其一,缺乏真正的现代化领导核心;其二,变革时机的错失.结果,变革的主体成了变革的客体,中国早期现代化随之终结,全面现代化的初步努力也遭挫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的经济改革是清朝中央政府在内忧外患压力下开展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改革没有能够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从经济改革本身来讲,实施改革的主体清朝中央政府权力和权威的缺失、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恶劣是经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代言人,积极宣传爱国救亡,传播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学说,在不同历史阶段程度不同地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变革。但他们在抨击封建法文化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保留了封建法文化的腐朽传统,其思想终为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所抛弃而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外交生涯使黄遵宪逐步形成法律思想并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他在输入近代西方法文化、主张“以法治国”、批判“治外法权”、创设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末十年间.横向看是政府财政大量投放新政,纵向看是清廷致力于集权中央.关于前者.关键在于兴学、练兵等新政之间的轻重缓急.需要统筹计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而非不顾财政状况许可与否全方位一哄而上、急躁冒进;至于后者,即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清朝中央政府的错失不在于集权中央,而在于时机、分寸把握不当,既丧失机会在前,又操之过急于后,且允许地方经费自筹政策有悖于集权中央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1901年至1911年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提出了包括发展实业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广西当局积极响应,大力倡行,通过设立实业机构、调整实业政策、兴办实业教育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广西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