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鞠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4)
安史之乱前后,贾至依据他所秉持的儒家思想和宗经复古的文学观念,积极参与政治,并利用中书舍人掌书诰命的职权,撰写散体制诰,提倡文体复古,以期达到儒学复兴的目的。他在内容、语言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制诰文进行了初步改革。代拟王言的制诰在当时影响极大,是文体文风自上而下施加影响的重要渠道。贾至所作制文,凡是涉及重大政治事件的,大都采用散体或骈散结合的形式,在当时曾产生广泛影响,起到推广古文写作的作用。这构成唐代古文运动的一部分,并直接影响到后来陆贽、元稹、白居易等在制诰文方面的文体革新。 相似文献
2.
张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62-64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一次自发的文学革 新运动。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是通 过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来修复失坠的中央集权,以重新确立封建大一统的权威性和社会思想秩 序;通过对佛教道教的深层批判来争夺儒学在思想界的绝对地位的。它也是当时文人在政治 斗争失利的情况下转而向思想界、文学界表达政治理想和国家思想统一愿望的表现方式和斗 争工具。 相似文献
3.
4.
李慈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开创了复兴儒学、取法先秦两汉文章传统,改革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古文运动。至宋,经欧阳修为首的文人集团的努力,将此运动推向极盛阶段,其后受到了道学家的挑战。至明,归有光等唐宋派文人,不仅充分肯定了古文运动的贡献,且提出唐宋八大家,影响深远。至清,方苞等以文统、道统承继者自任,系统提出创作理论并结成创作群体桐城派,其势力笼罩文坛百余年。这支古文运动的殿军,直到五四时期,在新文学大潮冲击下才趋于消亡。唐中叶以后古文一派的消涨,乃是我们窥视唐以后文学发展,特别是散文发展的极好窗口。 相似文献
5.
许和亚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2-65
唐宋古文运动的逻辑起点并非针对骈文,革新文风才是其关注的焦点.唐代古文家“因道及文”,“文以载道”才是其核心观点和指导思想;北宋古文家“因文及道”,其诗文革新并不与“西昆”为敌.唐宋古文家古文创作成就的取得基于其不拘骈散、融骈人散的艺术追求.同时,唐宋古文家的史学思想与实践对其古文创作有重要的涵化作用,直接影响其古文创作的思想与风格. 相似文献
6.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然而,元稹、白居易的文章创作却一再遭到忽视。事实上,元、白曾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对齐梁以来文章旧弊的改革之中,甚至在代拟言的制诰中,也敢于突破骈文的固有模式,体现了可贵的文体革新精神,他们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对韩、柳所力倡的古文复兴运动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7.
马自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86-91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自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86-91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壁古文与中秘古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开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本文承继陈梦家先生对“孔壁古文”问题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中秘古文”与“孔壁古文”两者之关系以及刘歆伪造“孔壁古文说”之原因,并得出“孔壁古文”就是“中秘古文”,同时也就是“河间古文”之结论 相似文献
10.
侯本塔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Z1)
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它奠定了后世散文风格的基础,同时也对其他文学形式以及古文观念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时代背景、古文观念、文章作法等方面对韩愈、欧阳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认为: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偏重文学性的运动,韩愈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集大成者的角色;北宋的古文运动则是一次儒学性的运动,欧阳修占据了不可或缺的枢纽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一个写作赠序文的大家。他的赠序文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都与古文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沈文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86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畅孝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一、唐宋古文运动是复古而不是革新。其领袖不仅大张复古的旗帜 ,而且十分忌讳“新变” ,不可能为革新。唐宋古文运动伴随当时复兴儒学的思想运动 ,摧毁了魏晋以后新生的尊重人的个性的玄学 ,独尊了复古的儒学 ,不能为革新。古文对骈文的胜利乃文言战胜口语 ,古代句法、词汇战胜时下流行的语汇 ,只能为复古。二、唐宋古文运动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反动和倒退。 1 终止了魏晋以来未能完成的“文笔之辨” ,使文学观念趋向模糊 ;2 贬低文学 ,使魏晋时几乎独立的文学 ,又成儒道的附庸和工具 ;3 从“化成天下”角度论文 ,有意模糊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罗书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8-125
在对韩、柳古文运动及其理论研究中,人们对于文道理论尤为重视,而对于古文的文体创造与体性却有所忽视.本文指出,韩、柳古文的创造主要遵从了三条路径:从时态上看,是非今革古之路;从语体上看,是融合骈散之路;从观念上看,是出文入笔之路.正是这几条路径的选择,创造出了韩、柳古文这种混合今古、以散带骈、跳出文笔的全新文体,中国散文学史也因此从文笔对举阶段走向了诗文并称的新阶段.对于以往研究中诸如古文运动以骈文为对立面等不实认识,本文也有所纠正. 相似文献
15.
李润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79-82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21-125
晚清文人林纾的古文观别具一格,他提倡“正言”和“体要”的统一,重视“意境”的营构,在价值取向上既强调“政教”效果又不忽略“娱悦”作用。尽管林纾和“五四”新文人在古文的历史价值上产生了一定的观念冲突,但两者的“风雅”之争实际上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8-25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韩锦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92-97,85
韩愈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古文理论既源于前人又超出前人,体现出了强烈的独创性.本文在探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古文理论,认为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文体改革等主张无不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39-43,48
韩愈对北宋古文运动以及宋明理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晚唐五代以来却一直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最早发现韩愈的价值和意义,并高举韩愈的大旗,排斥佛老,对抗时文,力图振兴儒学、恢复儒家独尊地位的是北宋初期的柳开、穆修等古文家。他们的韩愈观在北宋初期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虽然唐代骈文在作者和作品数量上远超古文,但传统的文体正宗地位逐渐颠覆,走上向专门性应用文体转变的道路。在唐代骈文、古文盛衰消长的表象之下,骈偶文体的地位客观上在一路走低。如果说唐代骈文在创作上呈现时高时低的波浪线,而骈文文体在唐人心目中的总体价值则大致呈现为一种单纯的下滑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