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通过戏拟公文.以鸡、驴、猪、蛇、鳝鱼等恶俗之物入之,打破了公文严肃庄重的文体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破体现象.南朝公文体俳谐文是解构型文章破体模式的滥觞和巅峰,后世这种文章破体模式未有出其右者.公文体俳谐文内容的谐谑与文体的雅化,两方面均臻极致,这种"沐猴而冠"的文体风格,使之兼具喜剧性和批判性.南朝公文体俳谐文融雅俗于一体,是南朝文章雅俗观念的表征;而对公文文体的破体,又是南朝文尊笔卑观念的一大明证.  相似文献   

2.
《滑稽小传》撰者"乌有先生"为宋南渡诗人周紫芝。"乌有先生"非其本号,而为周氏所撰《〈滑稽小传〉序》的署名,序文见其《太仓稊米集》。《〈滑稽小传〉序》以拟体俳谐文的形式写成,故此序文属假传体俳谐文,"乌有先生"亦系假号,系作者为迎合《滑稽小传》之内容特点而作,其立意来源有二:一则取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乌有先生"之名;二则因竹坡独爱"人见则避"的乌有而取。《滑稽小传》今已散佚,盖多为拟体俳谐文。《太仓稊米集》中多有类似俳谐诗文,并不时论及可补"小说"、"稗官"之不足的"滑稽谐谑"杂说琐闻可资印证,说明周氏之创作此类文体并非偶然,实乃自有丰富之创作实践与明确之创作观念依托,亦可窥见有宋一代士林诙谐戏谑之风的盛行及对俳谐的文学观认识之进步。  相似文献   

3.
俳谐文指文人创作的内容诙谐滑稽的作品,包括赋、杂文等文体,主要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诙谐滑稽风格的作品早在先秦就已形成,主要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直至汉魏六朝时期,在人才学术兴盛的环境下,诙谐滑稽风格得以在文人中流行,形成了文体不一的俳谐文。本文拟从愚弄、以物喻人以及讽刺模仿三种产生滑稽的方式探讨汉魏六朝俳谐文滑稽。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一些南朝文人模拟公文形式创作了许多俳谐文。这些俳谐文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可以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体的发展变化、文人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找到其原因。从创作目的上看,其中有的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有的纯为解颐之资,但在有意无意间也反映出现实的内容。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上,它们独具特色,而又与当时整个文坛的风气有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5.
宋代俳谐赋之谐趣,从建构方式而言,或因表里不谐、文体形式与赋作内容之张力而产生,或因言意相离、言语表面意思与作者深层意旨之张力而酿成,或因物类幻形、物类原态与所幻形象之张力而获得;从旨归寓意而论,既有自我解嘲、讽世刺时、抒怀明理等寓庄于谐之属,也有肆笔为文、以文为戏之作。宋代俳谐赋在艺术上承继前贤往往又能翻新出奇,并将俳谐文学中审物丑以刺人世这一范式发展成熟并推向高峰,自有其独特价值;但也有部分作品因尚理之时代语境的强大影响,径直以议论将龙睛点出,背离了俳谐文重谐亦重隐之原则,减弱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汉代俳谐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俳谐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少见专门论述。这固然由于其言辞浅薄,涵义狭窄所致,但研究其文学特殊性,并非毫无价值,俳谐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方式,其特殊作用难以替代。研究古代文学中的"俳谐"现象,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古代文学全貌,完善对古代文学体裁、题材、内容等方面的认识。汉代处于俳谐文学承前启后的时期,俳谐文学各种内容与体裁也基本具备,自成一种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毛颖传》以其滑稽的俳谐手法特异于韩愈的古文创作,进入新时期,则侧重从阐释其寄托意蕴、艺术手法、小说因素、文体创新、韩愈俳谐文与传奇小说之关系、后世批评接受及其仿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毛颖传》以其滑稽的俳谐手法特异于韩愈的古文创作,进入新时期,则侧重从阐释其寄托意蕴、艺术手法、小说因素、文体创新、韩愈俳谐文与传奇小说之关系、后世批评接受及其仿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韩愈《毛颖传》并非是抒发作者有才而不能见用的感慨,或是揭露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而是曲折表达了韩愈对体现在官员致仕问题上的君臣之道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韩愈与白居易、裴度等人所代表的意见存在分歧,从中折射出元和士人政治态度的分殊。《毛颖传》通过微末之物模仿庄重之举产生俳谐意趣,这一笔法与中唐以至五代某些流行的文学观念存在冲突,因此对此文的批评基本上出现于这个时期,宋代以后,韩愈的地位受到充分尊重,对此文的评价转而以肯定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之"文体"理论是需要综合全书加以审视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论文叙笔",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其贯穿于创作活动始终的文之整体观,这一动态的"文体感"把握对当今之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文心雕龙》的相关篇目分析,现代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文体感"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文体之规范归属感、文体之选择、文体之定与变、文体之整体自圆。  相似文献   

11.
戏仿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方式,其精神实质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成功地利用了戏仿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精神实质,通过对象置换、结尾缺失的具体策略完成了对传统侦探小说文本结构的瓦解,以此为文学活动中各个因素的平等对话、交互作用提供了场所,体现了无中心和互文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以广告仿拟的误用为例,提出"仿拟拜物教"一说。它由原始拜物教,到商品拜物教,再到符号拜物教演变而成,根源在于追求产品销售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销售广告的求新求异,以及对名人效应的盲目追求。弱化媒介力量、转变消费认同和摒弃游戏语言,是推崇正确仿拟,反对仿拟拜物教的实施手段,而提倡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戏仿类短视频越来越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权利诉求的舆论场。由于戏仿类短视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掌握着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网民为受众,使得它在体现文化内涵时具有与以往的亚文化载体不同的特点,即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作为青年亚文化意见表达的工具、商品以及文本。“戏精牡丹”系列是戏仿类短视频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首先,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工具形态记录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其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商品形态建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知,维持群体认同。再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文本形态表达抵抗话语。戏仿类短视频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戏仿的方式达到与主流话语的换位思考,提示了从“抵抗”到最终“和解”的可能途径,体现了“亚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悼亡之作注入了更多个人化的生活内容,使诗歌表现的重心由悼亡主体向悼亡对象转移。自韦应物之后,夫妻间日常生活琐事和丧葬经过写入悼亡诗中,成为诗家惯例。在艺术表现上,韦诗在意象营造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上都有所发展。三、元稹真正将悼亡诗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到他的《三遣悲怀》,悼亡诗的艺术表现最终完成。此后的诗人在悼亡诗的艺术表现上已无多少开拓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狂欢化”写作是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众多艺术特点中非常突出的一点。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研究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可以充分认识“加冕”、“脱冕”,“双声”(仿格、讽拟),语言狂欢等王蒙“狂欢化”写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仿拟是对一般表达方式的有意模仿,以便更好的传达用意.本文在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理论模型的指导下,运用"显性表述-隐性表述推导框架"和"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对仿拟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新的研究探讨,分析仿拟修辞格的理解及生成过程,发现影响人们理解及使用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旨在论述<蝇王>对原始社会历史的滑稽模仿并揭示其滑稽模仿历史的深刻含义.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评述以往有关<蝇王>的论著并提出本文的切入点;第二部分通过大量事实证实了<蝇王>对原始社会历史的滑稽模仿;第三部分阐述了戈尔丁滑稽模仿历史的意义在于深化<蝇王>的人性恶主题,进而表明他对历史进化论的怀疑;第四部分为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玻璃山"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山"中,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他对语言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深切关注.通过戏仿传统的小说形式,巴塞尔姆实现了他对语言进行的实验和革新;通过戏仿童话故事玻璃山,巴塞尔姆打破了人们对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通过戏仿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塞尔姆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现代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戏仿:再回首抑或创新的无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戏仿作共时和历时的考查,分析戏仿在各个文学史阶段的意义,特别阐释了后现代文学艺术对戏仿青睐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两类戏仿及其历史指涉性,指出戏仿是文学历史规律的体现,是文学危机和枯竭时文人对文学的一个回应,既是再会首,也是创新中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英汉仿词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英语和汉语都有仿词,二者有同有异,都存在近似仿词、反义仿词、空间仿词、色彩仿词和数字仿词,但英语中有词缀仿词,汉语没有;汉语中有音仿,分同音仿词和近音仿词,英语中没有。通过比较,来加深这一修辞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