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文国伟副教授主撰的《世界邪教与法轮功批判》,该著系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世界邪教与"法轮功"现象之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3卷、18章、542千字。翻阅该著,深感是一部全国系统研究和批判世界邪教和"法轮功"的专著,是一部很有理论价值和政治意义的专著。 该著上卷《邪教具体批判》共6章,对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邪教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依据党的宗教政策,对宗教现象、邪教和“法轮功”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宗教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分析了邪教的典型特征、邪教同宗教的本质区别及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论述了“法轮功”典型的邪教性质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宗教是人类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邪教同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人类,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法轮功”具备邪教的一切特征,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同“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要果断处理,严厉打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生态美学思想探讨分析勒克莱齐奥代表作《乌拉尼亚》中人类与纯自然、人类与现代文明以及人类与人类自身之间关系的危机。同时浅论勒克莱齐奥在《乌拉尼亚》的创作过程中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生态和谐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本文揭示了康德早晚期思想方式的转变。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摆脱了实体主义的残余,在鉴赏判断中要求对外部世界实行悬搁,体现出一种创造的自由,认为知性能对美进行直观,而审美主体之间存在着共通感,这些分别与现象学的还原理论、意识的主动构造功能、本质直观理论及主体间性类似。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向现象学逼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红楼梦》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晓 《晋阳学刊》2022,(4):77-83
《哥达纲领批判》中包含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和政治批判逻辑,这些逻辑在之前马克思的文本中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面对拉萨尔主义在德国左派阵营中的泛滥,马克思在该作品中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平等自由观和国家理论出发,建构了完整的逻辑,尖锐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错误,强调要彻底同资本主义政治话语划分界限,体现出正确的无产阶级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明确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目标,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现代性研究又重新成为人们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更多的是关注马克思本人和英美理论家的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则被弱化和忽略。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颜岩教授的新著《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可为学界补上这块短板。作者采用一贯的文本学解读法,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做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批判、激进需要批判、历史哲学批判、政治哲学批判、道德哲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等方面,不仅层次鲜明地呈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景图,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悲”与“乐”是《淮南子》一书的主要论题之一.《淮南子》“悲”、“乐”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何谓悲,何谓乐,二是如何处理悲、乐之名与悲、乐之实的关系,三是悲、乐与治身、养民的关系.《淮南子》“悲”、“乐”论有一个颇值注意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悲乐观是作为世俗悲乐意识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包含着浓重的风俗批判成分.正面说理和风俗批判的结合,使《淮南子》“悲”、“乐”论既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文笔的鲜活性以及愤世嫉俗的情感色彩,表现出相当大的思想活力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真正的秘密,它是人类中心论和一切人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深深地根植于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提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步入"符号政治经济学"时代,今天的商品生产的实质是符号价值的生产,今天的商品都不再仅仅是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经济"交换价值"或文化特性)实现出来,这是一种复合性的物,其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集中在一个复杂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描述了政治经济学最为一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兰洋 《学术研究》2023,(6):20-25+42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考的重要母题,也是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歧所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斯密关于“过渡问题”的“商业化”解释做出了决定性的批判。他首先突破了斯密分工逻辑所建构的历史发展序列,进而重述了过渡的逻辑支点、动力机制和本质特征。马克思对过渡问题的研究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历史性的科学”,它突破了抽象普遍性与经验特殊性的表层对立,在“社会—历史性”维度中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赫雪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0-114,159,160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通过对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在批判视角、革命道路、革命动力、审美救世等问题上,梳理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批判与拯救两个维度上,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创办的一个重要刊物,也是倡导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它以“批判”的理论姿态展开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重新阐释,试图掀起另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重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文学意义的转变,促使新文学秩序发生了分化,实现了新文学的话语革命,尤其是对中国左翼文化和文学的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哲学界研究康德已成显学。康德的思想不但是西方哲学上一座丰碑,而且在现实的世界中逐渐发挥它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功能,特别是当今全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被一些诸如战争、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所困扰,令人十分困惑。重温这位伟大哲人在二百年前的思想,有一种指点迷津的感觉,特别是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理性"的学说,更是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应当成为现代文化的构成因素 ,这是学界一致同意的。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 ,这一目的却导致了两种结果 ,即朱德生、李登贵先生在《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哲学研究》19 95年第 11期 )所说的 ,或者是“对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学搞教条主义”,或者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这两种结果在现实中的情况是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肯定并推崇备至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否定而偶有赞扬。这是因为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评价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 ,即二位先生所说的“非历史地解读先贤的典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力作,其批判的矛头主要是指向“道”、 “释”,及在《易》学问题上的方士术数之说,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本文仅就其对老子思想 “道”的批判谈几点看法。 老子思想核心是“道”,其表现的基本形式则是“无”,这个“道”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众不同,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后引文只举章次)这个’“可道”之 “道”指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老子是以什么作为参照座标而提出自己的“道”的呢?王夫之认为,老子主要是对儒者而言的。王夫之说:“其(指老、释──笔者)…  相似文献   

19.
20.
从《荀子》书中可以发现,荀子对《孟子》的思想、主张、观点、比喻乃至用语都有许多明显的继承、接受甚至抄袭,尽管荀子并未说明这些内容是源于《孟子》,但不难看出孟子思想和文章对荀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荀子在其书中又对孟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和抨击,甚至称其有“罪”。荀子对孟子和思孟一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资源;而批判的目的,则可能是为了挽救在战国末年学术思潮中趋于颓势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