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苏和生 《晋阳学刊》2022,(1):124-138
家事裁判文书是家事司法中看得见的正义,在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及裁判文书说理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家事裁判文书说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理论维度,家事纠纷内含身份性、公益性、伦理性、隐私性等复杂因素,这使得家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特征和功能与普通民事裁判文书存在显著差异。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说理需考量家事案件的特性、平衡家事私益和公益之保护、关注家庭人际关系的持续性和面向未来性。家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特殊功能是家事人际关系调整功能,其更为强调"诊断、修复、治愈"当事人及利益关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实践维度改革背景下,说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多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家事裁判文书说理仍然遭遇诸多现实困境。据此,为巩固家事裁判文书说理的正当性基础,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家事司法正义之实体化和可接触化,应当从深化改革之维度探寻出路,即需从说理内容、说理论证、说理表达三个层面来探析优化家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理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尼雅遗址等地出土之卢文书中 ,有一部分属书面契约 ,其中主要部分已得到转写、译释。卢文契约文书在时间上早于吐鲁番和敦煌所出之同类型文书 ,而且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述。一般具有的矩形双简形制 (“封检式”) ,代表了某种书写传统。以 582号文书等为范例 ,在此讨论了这种文书的基本格式、分类以及与早期契约法有关的若干问题 ,于将来作较广泛的比较研究时或有所参照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因控扼长江上游形势成为前沿攻防区之一。南宋朝廷为了加强控制,始终注意与四川信息沟通之经营,采取了种种措施,特别是从制度上保证与该地区文书传递的效率。在此期间亦形成了行都临安府与四川地区之间较为固定的文书传递路线。然而,四川与临安府之间距离太远,文书传递之诸项制度,在此空间作用下,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而是弊端屡生,艰于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唯有授予四川地区军政方面一定的便宜行事之权。但从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四川地区军政的独立性不仅甚为有限,而且与朝廷之间的文书传递也未能因此减少。与四川地区文书传递数量之大和经常的迟滞状态,使南宋朝廷一直处在对四川军政操控之无奈和紧张之中。  相似文献   

4.
鸜鹆镇是唐代设于西州天山县西面的一处镇戍。2001年吐鲁番阿拉沟峡谷东口鸜鹆镇故址出土一批唐代文书。在对相关文书作出更进一步的缀合后,我们复原出一份完整的烽铺名籍。鸜鹆镇是目前唯一有确切遗址且出土大量文书的唐代镇戍。以阿拉沟所出文书为基础,本文对鸜鹆镇下辖武库、镇仓以及游弈所等机构作了深入探讨,指出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西域镇戍体制由番上制向募兵长镇转变,鸜鹆镇文书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伯希和自敦煌石室搜去之于阗文书9、5538a,为于阗王尉迟徐拉与曹元忠书,它关涉西北史地之巨大,史料价值之重要,可以说为现存于阗文书之冠。然而解读与研究极为困难。首先是文书的本身,当代于阗文大师贝利(H.W.Baliey)自言,1938年始即接触此文书,并加以仔细研究,但直到1964年  相似文献   

6.
宋朝的进奏院大体上与现代国家邮政总局有相似之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发官方文书,为了确保各种文书及时而准确地送达目的地,宋朝政府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措施。具体而言,既包括对进奏院官吏的严格控制,也加强对各种文书的分类管理。通常情况下,官方按照传递速度和时间将文书分为“常程”和“急速”,按照文书的机密程度又有“实封”和“通封”之别。尽管宋朝制定了相当严密的防范措施,但文书传递过程中依然漏洞百出,给宋代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唐宋文献与新近发现之吐鲁番文书,提出"录白"不仅仅是日令所有的概念,在唐宋时代也是广泛行用,其含义即是对正式文书的录副,而《天圣令》中所出现的"副白"与日令之"录白"义同。至于"案记"则是相关部门在文书行政过程中所作出的登记在案的记录,而新出吐鲁番文书中《唐天宝十载交河郡客使文卷》即可视为客馆"案记"之后所形成的文书。  相似文献   

8.
《钢和泰藏卷》与西北史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文书的发现与研究经过此写卷文书系俄人钢和泰(Baron A、Von stael Holstein)在北京收得,据述系自敦煌散出,携至北京,钢和泰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为其所得。原件为已变苍白的纸卷,正面包括和田文与古藏文两种文书,皆为于阗出使沙州使臣于沙州所写之文稿,后又利用此纸背面抄写汉文佛经。故与正面两种文书皆无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和田地区共发现五批唐代汉文文书残页 ,全部流散民间。其中第三批已为作者刊布考释。本文刊布、考释第四、五批文书 ,通过对文书的内容、文字、用语、职官等的考释 ,推断这批文书的时代为唐代 ,探讨了随军营妓、唐代棉花称花以及“秤”这一衡量单位的重量等问题。文书为唐代于阗史填补了“亻占镇”、“光 ( ?)里”、“神山馆”等镇、里、馆之名 ,同时又丰富了我们对唐朝在于阗的职官及军务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 ,在“西夏文书研究之一”中已经对西夏文书的体裁、载体、组织机构和文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本篇主要对西夏文书的文风和文书工作制度的组成部分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使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成为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11.
龙丹 《云梦学刊》2007,28(3):142-144
“颈”作为身体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魏晋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表明,魏晋“颈”语义场共有7个成员:颈、项、领、胫、咽、喉、嗌,代表词为“颈”。这7个成员又可分为两个子义场:一为颈、领、项、胫;二为咽、喉、嗌。  相似文献   

12.
白宪娟 《兰州学刊》2008,(9):164-166,163
清代宣颖所著之《南华经解》不仅深得《庄子》哲学真意,而且对《庄子》进行了颇有特色的文学接受。其文学接受的主要内容有章法分析、技法点拨、风格品鉴、审美体悟四个方面,其特色表现为三点:文学接受侧重文章学角度的解读、文学接受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是一种非自觉地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13.
秦元 《齐鲁学刊》2003,(1):14-17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中形成了各种新的文化景观,最明显的是他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表达手段正发生着改变。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相关社会调查为依据,考察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研究了大学生的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对大学生写作的媒介运用、内容表达、传播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影响,但大学生的写作也仍然受传统文学和写作形式的文化制约,大学的文学与写作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将新媒体写作尽快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的中国女界新文体,是在"文界革命"的社会背景下,在梁启超"新文体"主张与书写实践的示范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展开而自成其体的.以女界革命的文思入文,使之产生特有的应用魔力;从妇女解放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古旧作文陈规,随心开放文体,使之收获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女子大手笔和难得一见的美文;采用与女子亲合的语言表述方式,使之对妇女大群"别有一种魔力".女界新文体俨然成为一座通达女子现代新文学书写的"魔力"之桥,它不仅作用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国家/妇女解放运动,也为"五四"时期、乃至以后的现代女性书写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由于羿的名字有夷羿、仁羿、穷羿、后羿之别,其活动时间从五帝时代晚期直到夏代中期,长达数百年,而其行事更是善恶不分,忠奸并容。因为这样的原因,学术史上往往将羿分为几个形象来理解,并认同某些古文献所持态度,把羿当作反面人物来对待。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认识后羿及寒浞的神话传说,至少应该把握三点事实:(一)无论是神性的羿还是人性的羿,无论是族名羿、地名羿、图腾羿,还是酋长羿,实际都是同一个羿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而已;(二)就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以后羿、寒浞为代表的东夷集团曾在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过程中创造过最先进的文化,东夷民族在当时众多民族部落中是一支实力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民族;(三)战国秦汉文献中,对后羿、寒浞历史形象的批评否定,实际上是在中原文化中心论、夷夏之辨观念影响下,对东夷民族不公正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命题“文如其人”对当代写作具有多重启示:作者需在做人、学识、技能等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素养;宜以审慎地态度去“立言”;应竭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以此作为写作的高标;不断加强语言工夫的修炼以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在长期笔耕不辍的实践中发挥优长,逐渐形成自身的文风。  相似文献   

18.
初唐之际,骆宾王扩大歌行题材、完善歌体语言形式、创新歌行结构方式、引入个性化抒情模式,使歌行一体发生质的变化,对歌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以骆宾王歌行的字法、句式技巧,章法结构安排,抒情个性三方面为切入点,着重解析其长篇代表作《帝京篇》和《畴昔篇》,通过将骆宾王的歌行与卢照邻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七言歌行创作及其抒情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鲁原 《阴山学刊》2001,14(1):48-50
许淇的散文在寻找自己,既是散文家的自己,又是散文的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回归探索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把人生从繁冗的世事或社会的异化中解脱出来.文人的雅趣、诗画的情调、章法的严整、文笔的清丽,构成了许淇散文的风格.其志人散文常常在简约的文笔中突出人物命运的巨大跌宕,具有人生的悲怆感和苍凉感.  相似文献   

20.
“处境”是李锐文学创作的核心词汇。他揭开覆盖于人身上的种种遮蔽,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的处境以及在这处境当中人独有的生命体验。李锐在“厚土”中对女性工具化、死亡诗意化的人的生命处境类型的描写,剖析了“理想”青年的现实困惑,揭示了革命志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