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欧洲各国曾经战火不断,然而"二战"后却迅速走向了一体化,这其中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早期美国的积极推动也起了重要作用。与欧洲相比,近代亚洲各国却不幸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二战"结束后,亚洲各国纷纷求独立、谋发展,然而始终难以摆脱大国的影响力。近年来,域外大国美国推行"重返亚洲"的政策预示着该国将在亚洲谋求长期存在,这是导致亚洲局势长期不明朗化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亚洲一体化"久久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印度加大了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战略合作,主要手段包括深化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以及军事交流.印度加强与亚太国家战略合作的动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战略上的考虑,同时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安排.从近期来看,印度与亚太国家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对中国以及中印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印度加强与亚太大国的合作可能意味着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外交向亚太地区倾斜的力度有所减缓,其侧重点和舆论关注的中心已偏向欧洲,这就扩大了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在战略上的回旋余地,增加了它们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推动世界从一起多强的格局更快地向真正多极化世界转变。在此同时,日本外交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其对外战略重点向亚洲倾斜的步子在加快。作者指出,日本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独立的影响和致力于加强与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将会进一步缩小亚太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距,使西方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4.
中短期内,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对于美国而言,只是其释放"重返亚洲"信号的工具之一,很难成为帮助美国进入东亚的有效手段。从中长期来看,基于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美国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将继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而且其参与度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美国将继续以APEC或者类似于TPP的倡议为手段,积极倡导并推动跨区域的亚太区域合作,借以获得合法身份以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亚洲安全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潮流正在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亚洲很难组成对抗性的军事集团,经济和安全合作也不能照搬欧美模式。大国关系对亚洲安全起决定性作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和克什米尔可能出事。不过除非有外来干涉,不致发生突然事变。影响亚洲安全的最大因素是美国的政策。亚洲的安全合作要遵守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不允许某个国家自封领导和实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南海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各时期的南海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地缘战略构想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海权逐步调整、延伸和扩展的必然结果.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增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美国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格局以及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重返亚太",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洋权益已造成现实的与潜在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对中国海洋权益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是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海洋事业,走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开发东部地区、融入亚洲经济被新政府确定为国家优先发展目标。俄罗斯融入亚州经济需要一个全局性的战略作为指引,所以俄罗斯的亚太战略不仅关系到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地位,更对其东部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原则、国际组织和国别政策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俄亚太战略的实施及其对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我国应对俄国的亚太战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做出积极的呼应。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东盟政策是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合作进程的重要变量,对其政策走向的研究,是保持东亚一体化良好局面,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的一项重要研究议程。奥巴马时期,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驱动下,美国加强了与东盟关系,试图以东盟多边机制为着力点,主导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合作进程,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然而,这一政策未达到预期效果。特朗普上任后,美国新政府对东盟政策出现变数,在参与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进程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兴趣可能会减弱。但从美学界讨论、官方文件、政策实践方面来看,美国不大可能改变已有的亚太战略目标,在调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方面,余地也比较有限。这意味,美国参与东盟区域合作议程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0.
冯昭奎 《日本学刊》2012,(5):49-64,158
中日复交以来两国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的本质,是日美不平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进入21世纪,日美关系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美国"重返亚洲",阻碍了本来是亚洲国家的日本"重返亚洲"。钓鱼岛问题是1971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之际在中日之间埋下的"地雷"。复交40年的一个重要教训是中日两国需要以和平方式"共同排雷"。"双管齐下"模式是推动中日解决矛盾、进一步落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2 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涉及信息技术的新经济领域,美国和亚太国家逐渐展开了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这些领域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通信设备。在这里,亚太国家指亚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韩国、中国的台湾省、新加坡、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除此之外,逐渐与中国连为一体的香港地区也应包括在内。在2 0 0 0年,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产品占其出口总量的30 %~5 0 %,换言之,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 0 %左右。犹如日本那样,美国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投资者,而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太平洋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重点方向。南太平洋地区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之一,南太平洋岛国具有典型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属性。近年来,美国强调重返亚太,澳大利亚试图巩固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台湾地区试图扩大其在该地区"邦交国"的影响等,该地区各方博弈态势加剧。考虑到南太平洋地区小岛屿国家的特殊性和各方在该地区的博弈,"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实施应充分发挥多边外交和首脑外交的作用;重视援助效果评估,实现精准援助;加强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促进海洋与环境合作。中国应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与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蓝色伙伴关系,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合作的新态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合作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中国的兴起使"机遇论"和"威胁论"同时上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国重返东南亚,试图主导东亚及亚太合作进程;日澳等国提出区域合作新构想;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更为明显,东亚合作政策将趋于内向保守。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重点(中美协调)"、"两个轴心(中日韩与东盟)"、"三个内环(10+1、10+3、10+6)"、"四个外围(APEC、ARF、SCO、ASEM)"的东亚合作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经历了有限支持、局外搅局和局内控制等几个次大的调整,而加入TPP是美国深度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大转轨。这一战略大转轨的目的就是诱使相关国家牢牢地捆绑在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的战车之上,迟滞东亚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势头,巩固和扩大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之一,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曾提出自身的一体化战略。但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其战略主要是与美国相符合的。美国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大转轨给我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积极地应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美国作出了“重返”亚太的重大宣誓,这一宣誓将在今年持续发酵,并会从安全领域蔓延到经济领域,影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澳海洋安全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在海洋军事技术与装备、海军联合演习与训练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渐成为美国亚太盟国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典范。日澳之所以强化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亚太安全架构变革等外部因素影响外,也与日本海洋国家联盟构想的推进、两国"印太战略"的实施需要等因素息息相关。尽管日澳合作会继续深化发展,但由于澳受经济上日益仰仗中国、国家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的二元结构所困,会在对日合作立场上存在一定的摇摆。此外,日澳安全合作关系的既有裂痕如何修补、未来如何定位等棘手问题也将影响两国未来对合作的资源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梳理美国对亚太的关系,美国从未离开过亚太,而且美国对亚太地区一直是高度重视。随着中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选择"战略东移",并采取一系列对华战略。机制建设、经济霸权、意识形态控制三个变量是美国推行其亚太政策的一贯做法。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名义上是合作,实质上却是遏制;名义上参与亚太事务,实质上为维护其霸权。通过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实质的剖析,可以为中国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以来,在南太平洋、南中国海和东海地区编织制衡中国的网络.日本政府积极响应、配合美国的新亚太战略: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加强与越南、印尼、菲律宾和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关系;公开介入南海争端.日本在未来既为美国所倚重,但也可能丧失地缘优势地位.基于此,日本意欲推出既不违背美国意志、又能彰显自我的“太平洋宪章”.借助日美同盟,达到成为世界政治甚至军事大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