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是一个悄然突起的学术领域。通过科学引文索引和爱思唯尔等数据库,检索近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国外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总体情况。最后,我国学术图书评价从研究队伍、数据库和跨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要求。明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1983年至2017年间的7046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主题文献,运用Cite 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该研究主题的总体发展历程、样态和热点主题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剖析。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多样性显著;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理论创新性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比较热衷于对量化评价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意义、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意义,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四层结构,包括学科发展评价、学科研究评价、学科教育评价和学科社会影响评价,其中学科研究评价是重点,研究成果评价是核心.然后根据"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实践,总结了开展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 2月 8日至 1 0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社科规划办、教育部社政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郝立新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刘大椿教授主持。研讨会集中了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的意见 ,同时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相应的程序,公正的评价程序是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在分析程序公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含义,并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价值。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的最低限度标准是:主体平等、实质参与、价值中立、程序理性、程序公开和程序自治。为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需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职能,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道德自觉,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制度建设,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实施流程,保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监督,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进行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通过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研究议题,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基本原则,阐释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体系框架,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重点内容、主要模式和制度规范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7.
欧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具有复杂性、模糊性等难点。目前国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同行评议,但也有许多国家辅以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实现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欧美主要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现状可以看出,学术评价方法,尤其是定量指标如何使用,与管理层的目的密不可分,适合的评价方法才是最好的评价方法。研究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现状,对促进我国科学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公平竞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的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前评价可以将同行专家评审与比较评价法相结合,从而对申请项目进行择优立项.  相似文献   

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繁荣发展的精髓是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繁荣发展的动力是质量.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必须遵循创新第一的评价标准,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文章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论与质量观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与质量的关系,并阐述了创新论和质量观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的内涵,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评价方法科学、评价程序公正、评价监督完备.  相似文献   

10.
学术成果的跨界影响力评价在基金立项、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学术评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于学术深度评价,它是对学术广度交叉规律的认识。其中跨界关系强度矩阵是跨界影响力研究的关键。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跨界影响力数据模型为切入点,基于读者、作者通过文献搜索所建立的学术跨界联系,本文探讨了几种跨界关系矩阵模式发现算法,比较了三种前沿统计网络估计方法在跨界影响力上的应用。实证研究表明,这些算法具有稳定和快速的特点,在人文社会科学跨机构和跨学科关系研究方面得到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课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还有待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的研究关注较少。有鉴于此,今后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扩大学科视野,主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转换研究范式,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立场,世界眼光,问题意识、学术思维,科际整合"基本特征的研究范式;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环境下,如何办出大学的特色,促进大学的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关于国内外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在学术会议、期刊论文等方面成果显著,但其理论研究系统性不强、创新不够、方法单一,且滞后于办学实践,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大学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评价研究、跨学科研究和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交叉学科研究的真实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学科研究真实性评价是检验交叉学科研究项目进展成效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要求研究者(组)运用所掌握的交叉学科知识和技能去再现研究成果的获取过程或模拟真实环境下研发装置的实际运行。真实性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组内互评、文档评定、表现评定和项目规划评定等。真实性评价中的评分测度规则的构成要素包含评分准则、质量等级、评分策略和具体示例。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其评价主体应注意分析范例样本、确定评分准则、选择评分策略、描述质量等级、草拟评分测度规则和在试用中修订评分测度规则,以使研究者对自己正在研究的任务和设计方案的进展能正确评价,并由此改善其研究状况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了多个破除"五唯"不良倾向的政策文件,特别强调要破除学术成果评价中的"五唯"导向.那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容易受到作者个人和单位级别的影响;学术成果评价与个人利益、单位利益相联系;单位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影响;交叉学科学术成果评价存在盲区.分析认为:全球各评估机构发布学术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国家、省部级及各级教学科研单位制定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按照学科专业细分学术成果的相关制度等,均是造成不良评价倾向的诱因.为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学术成果评价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的目的,建议重新审视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制度,不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进而完善我国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鼓励创作出有价值、高水平的原创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化自信研究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辅助。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整体上梳理文化自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和研究前沿,对于推动文化自信研究科学发展很有帮助。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文化自信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跨学科合作研究;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化自信的现实理据、理论渊源、逻辑关系、理论发展、提升路径等方面;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与时俱进,逐步注重新时代环境下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探索。文化自信后续研究,应加强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开阔研究视角,促进跨学科、多热点的融合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构建研究的整体性视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及其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导致现代危机特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跨边界传播日益成为现代危机的本质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演变,都可以在跨边界传播特征框架下进行解释。跨边界传播本质对现代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升跨边界协同治理能力,识别危机的传播边界,防范与阻断危机的跨边界传播、扩散能力日益成为现代危机管理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学界对其含义的理解却鲜有共识,澄清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焦点是推动跨学科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提。跨学科研究的产生除了体现在认识对象的系统联系、知识版图重构、劳动分工加速、资助机构推动等非学术背景外,还体现在文献引证关系中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等学术背景。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70 年代兴起以来,围绕概念界定、交叉机制、类型划分等广泛的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讨论,直到近年来,学界才逐渐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焦点会聚到跨学科的整合上来。对整合的度量和评价是跨学科研究的难点,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与学科相对,跨学科研究伴随着科学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学术活动到有计划的制度设计过程。跨学科科研组织可以分为独立建制型、利益分享型和独立预算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面临着资源问题、评价问题、管理问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在跨学科组织外部营造一种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跨学科项目的确立一定要慎重;要在跨学科组织内部培育信任、交流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界定仍不明确,称说术语存在使用混乱的现象。对本体语言学的网络语言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网络语言的分类、形成、特点以及规范化角度简述了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目前,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正不断深入,形成了多角度研究之势。  相似文献   

20.
对林业产权制度理论发展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回顾,通过评析新制度经济学、现代产权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林业产权制度理论融合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阐述现代产权理论、公共财政和林权制度改革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