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大学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外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20人,其中来自日本的有12人、蒙古的13人、苏联的3人、德国的4人、美国的3人、意大利的1人、法国的1人;中国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著名或知名学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蒙文、汉文、英文的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131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志宏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对这次国际蒙古学界的盛会表示热烈祝贺。会议主要就蒙古学研究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涉及到蒙古学中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大会分三个分会场,用蒙文、汉文、英文  相似文献   

2.
乔吉研究员     
乔吉 ,我国著名蒙古历史文献专家 ,蒙古族 ,19 4 1年 12月 4日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 ;196 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专业 ;1978年调到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工作 ,从此走上了研究蒙古历史文献的科学研究道路。乔吉研究员现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民族古文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 ,国际阿尔泰学会会员和国际蒙古学家联合会会员。1980年 ,乔吉先生的第一部蒙文历史文献研究专著《恒河之流校注》公开出版 ,这是他从事蒙古历…  相似文献   

3.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4.
自清乾隆年间(1736—1765)第一次刊布了十七世纪中叶成书的蒙文历史文献巨著《蒙古源流》以来已过二百余年.在此期间,由于热心研究蒙古历史文献的东西方诸学者的不断努力,在搜集、刊布蒙文历史文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学成果.尤其从本世纪40年代以来蒙文历史文献的刊布可以说走上了一个科学化的新阶段.自德国学者W·海西希第一次运用照相影印技术刊布蒙文史料以来,伯希和、海涅什、田清波等学者在蒙文史料学领域内所做的贡  相似文献   

5.
昂突瓦耐·莫斯特尔(汉名田清波)1881年生于比利时布鲁日城。青年时期,田清波就学于天主教修道院,系统学习了哲学、神学以及古代汉语。1900年,他以荷兰蒙古学学者史密德编著的《蒙文文法》的拉丁文译本(原文为德文)和《圣经新约》蒙文译本为基本教材开始埋头攻读蒙文。这五年的修道院生活给田清波打下了蒙古语基础。1905年9月,他奉命来中国传教。柏米因主教把他派到内蒙古鄂尔多斯波罗波勒格孙(城川),直到1925年他才离开这里。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少数民族的社会科学事业,提高蒙古民族及使用蒙古语文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科学水平,《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即将用蒙文出版,一九八一年不定期出刊,公开发行;一九八二年经国内邮局订阅。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主要刊载蒙古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有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军事学、考古学、美学、民族学、档案学、图书馆学、人才学、自然辩证法等方面的理论学术著述,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富于地方、民族特色的理论探讨。我们希望区内外学者及所有热爱这一学术事业的同志热情为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撰稿,使这一枝北国塞外学术之花开得更艳丽。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蒙古学学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蒙古历史文献学。它是一门研究蒙古民族历史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解和考证等的学科。在我国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专门机构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此外,内蒙古大学也有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对蒙古历史文献的搜集,是建国后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开端。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搜集蒙古历史文献,使分散在广大农村、牧区,尤其是寺庙中的…  相似文献   

8.
蒙古文国际通用编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ISO蒙文提案,基于蒙古文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对比各种蒙文选符情况,并根据ISO编码体系,合理全面的选择了蒙文编码字符,提出了蒙古文通用国际编码方案,论述了该方案的特点,给出蒙文用符号,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布喜地》系西藏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贡噶坚赞(1182—1251)的优秀作品之一。“苏布喜地”一词是梵文“sub hacid┫”的蒙语译音。《苏布喜地》是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由蒙古人译成蒙文,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1929年匈牙利学者利赫特在内蒙古发现藏蒙文对照手抄本,带回布达佩斯市后于1948年出版。此后我国研究者为索南卡拉(据称陀罗尼师索南卡拉托音是第一名藏译者)的蒙译本撰写过篇幅较长的前言和说明,并且于1989年以《箴言宝库》之名作为《蒙古经典丛书》的一个分册在内蒙古出版。继索南卡拉后卫拉特部札雅班…  相似文献   

10.
达力扎布教授著《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已经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是近年来我国蒙古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本书研究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历史上的漠南地区 ,这里通常指今天横亘蒙古国中部直到内蒙古北部的大戈壁以南地区。元代此地居住着很多蒙古部落 ,在明初与北元的战争中 ,除一部分南下归附明朝外 ,大部分退处漠北。自明宣德、成化年间开始蒙古各部逐渐南牧 ,至明嘉靖末年 ,形成了明末清初的漠南蒙古诸部。本书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以往学术探索相对薄弱的环节入手 ,紧紧围绕古代蒙古地区与中原密不可分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口传本民族历史的传统.自十三世纪有文字记载以来,编著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典籍反映了蒙古族的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为研究蒙古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广泛、可靠的资料.近几年来,我国蒙古族学者对蒙文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翻译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有了一定成绩.为了向广大读者提供蒙文历史古籍知识性、资料性的材料,为研究蒙古史的学者提供寻检蒙文古籍的线索,本刊从本期起在历史版面内设《蒙文史籍概览》专栏.  相似文献   

12.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呼和浩特市蒙古历史语文研究会联合发起的蒙古历史文献学术信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在呼和浩特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呼和浩特地区蒙古历史文献研究学专家、学者和出版、新闻界人士百余人.正在呼和浩特地区进行学术活动的日本学者若松宽、森川哲雄、杉山正明、北村高也参加了这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藏金泥写本蒙文《甘珠尔》,为世界所稀有,堪称“珍本”.其载体形态比一般蒙文木刻版《甘珠尔》略大,版框尺寸72×25cm、梵荚装、磁青色毛边中夹纸、毛装本、金泥竹写本,故蒙文版凡称“金·甘珠尔”.存20函.金泥本《甘珠尔》是奉蒙古汗国林丹可汗谕旨所译,并最后竣稿留芳于世.其由贡噶·敖包尔、萨玛坦·僧格、衮登·固什为总编译师,计有三十五位喇嘛译师参加编译.约成书于1628—1629年间,原作共113函.现在国内仅存20函原本;国外唯英国有几页收藏.  相似文献   

14.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主持召开的1986年秋季蒙古学信息交流会于10月7日在内蒙古师大图书馆举行。呼和浩特地区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内蒙古进行学术访问的日本蒙古史学者村上正二、杉山正明、洼田新一应邀参加了会议,从1985年以来,已经召开了三次蒙古学信息交流会。通过简短的会议,集中交流蒙古学研究的各方面信息,这种形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次信息交流会上,报告了刚刚在南京结束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的情  相似文献   

15.
《蒙古世系谱》,又名《蒙古族谱》,亦称《蒙古博尔吉济忒氏族谱》,作者喀喇沁蒙古罗密,写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该书包括印度、西藏和蒙古史两大部。全书主要以世系谱体例编著。它是一部详载自成吉思汗至林丹汗的蒙古族通史,卷末特别记载蒙古各部各旗的关系及其世系,尤详成吉思汗世系、达延汗后裔世系。该书蒙文版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纳古单夫及阿尔达扎布同志合作校注整理出版。全书二十万  相似文献   

16.
清格尔泰,蒙古族,1924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中旗(今赤蜂市宁城县)。1938年小学毕业质,考入呼和浩特蒙古学院,1941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东京善邻高等商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学习。1945年回国,次年参加革命。1946——49年在内蒙古自治学院和齐齐哈尔军政大学任宣教科长,蒙文研究室主任。1949——1956年任中共中央内蒙古(蒙绥)分局秘书,宣传部编译科科长,语文工作处处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学会首届年会于七月十四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历时七天,提交年会的理论著作一部(蒙文),论文八十九篇(蒙文六十八篇,汉文二十一篇),其中:论述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演变并探讨其规律的十二篇;概述民间文学的十二篇,英雄史诗及蒙古族诗歌的二十四篇;专论儿童文学的七篇:评论、研究小说、戏剧、电影的二十四篇;述评蒙古族作家的五篇,论及蒙古族文学中其它体裁作品的五篇。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她的诞生标志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胜利。四十年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族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在蒙古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如蒙古族通史、蒙古族哲学和社会思想史、蒙古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累累硕果。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而相比之下,我们认为对内蒙古区域史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当前国  相似文献   

19.
《新疆社科论坛》2010,(2):F0003-F0003
丹碧,男,蒙古族,1946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库伦旗。1969年12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在新疆军区36021部队工作12年(1978~1981年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就读蒙古文学硕士研究生)。1982年11月,从部队转业到新疆师范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蒙古文学史教学与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蒙古文字母的二义性问题达·巴特尔我国现行蒙古文(畏吾儿蒙文)是一种自上而下书写的拼音文字,已有近千年历史。为使这种文字更加规范,历史上曾对它进行了如下几次重大改革和改进:14世纪初却吉敖斯尔用符加符号、改进蒙古文字母;阿尤希于1587年创制蒙文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