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中强 《老年人》2010,(6):32-34
斯琴高娃14岁离开母亲,独自外出闯荡。几十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那颗思念牵挂她的心始终伴随着她一起跳动。然而,多年来专注于事业,又经历了几番情感风雨的高娃,几乎忽略了母亲,陪伴母亲的日子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2.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  相似文献   

3.
廖静仁 《老年人》2008,(2):30-31
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片葵花地。 那时候,我跟随着母亲在她任教的田庄乡小学。母亲教两个班,一年级在楼下,二年级在楼上,每每上课或者下课,我总能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得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来。母亲那时才三十多岁,热情与敬业让她充满了朝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果断干脆,而唯一令母亲小心翼翼的,是她跟学生讲解课文,  相似文献   

4.
郭睿  王向葵 《当代老年》2014,(12):20-21
母亲住院的日子,妻子在调休之后,又请了30多天事假,白天全程陪护母亲,夜晚为母亲洗衣做饭,非常辛苦,却无怨无悔精心服侍着母亲,即使单位因为她请的事假扣掉了5000多元薪水,她也毫不可惜。母亲住院的日子,我白天上班,忙于公务,夜晚通宵陪护母亲,头发迅速变白,有时候也感到特别困倦,但为了母亲能够早日安康,我心甘情愿地服侍着母亲!  相似文献   

5.
成全一棵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一点儿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有残疾。孩子擎  相似文献   

6.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7.
放飞的爱     
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1966年出生,5岁失去父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在中学教书的母亲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强地挑起了家庭和工作的双重重担,给我有爱和温暖陪伴的童年。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是在她的培育下慢慢形成,并目也得到了磨练。在我年少负笈远行的路途上,母亲的爱和注视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小柳 《金色年华》2011,(7):25-25
昨夜,我梦见了母亲。 母亲站在田野里,背着落日和大山,头上搭一条白羊肚手巾,肩上扛着一把锄头,胳膊上挎着一个沉甸甸的篮子。她凝望着小路、村庄和炊烟……微风吹拂起她那缕缕白发,苍老的脸膛上滴下颗颗汗珠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母亲便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感人的故事感染了几代人。母亲生长在湘南农村,年轻时的母亲聪明漂亮,做事泼辣能干,一条粗黑的辫子时常随着欢快的身影左右晃动着,羡煞了好些年轻小伙子。媒人几乎将门槛踏破了,她却无动于衷,从不言嫁。一个稻花飘香的日子,母亲下地劳作。她挑着沉沉的一担肥料走在乡间的田埂上,迎面碰上了一个身穿绿军装的小伙子,他就是后来成为我父亲的那个人。因为田埂实在太窄,母亲又挑着担子,两人相持着愣住了。醒过神来,军人飞快地脱掉鞋子,下到田里,给母亲让道。母亲从他身边走…  相似文献   

10.
穷家难舍     
穷家难舍孙莱芙记得父亲辞别人世的那个下午,我正从远方奔回家中,一见静静躺着的父亲,我的眼泪就成串地滚落下来。那几日,母亲跌跌撞撞,四处徘徊,神志一下子变得模糊异常,她不断地走来走去,只是低低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说起来,我们那...  相似文献   

11.
母亲是个医生,加之烹调手艺不错,这使得她向来与街边小吃无缘。自然,较为优裕的生活也使她远离了艰难。后来,离开母亲去外地读书,认识了他以后,她意识到街边小吃原本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难以下咽,尤其是一种她和他常吃的,被叫做麻辣交的东西。不知这种便宜的川味吃食,究竟是何时在神州大地异军突起的。总之,等她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着这样一种权至的是味,那一口口翻滚着各式菜蔬和粉条、沸腾着中药一样黑红色场计的大锅,早已摆到了城市的每一道街巷里。仅仅闻见那股浓郁的香味,也会叫人条件反射地咽一下口水。校园里的小小奢侈,当然…  相似文献   

12.
辰是我在大学里相恋了四年的男朋友。四年,一千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们像燕子衔泥般一点一滴地积淀着我们的真情,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相信,我们可以相爱一辈子,我们自己更相信,我们的爱情会修成正果。我清晰地记得,大四的那年寒假,辰带我去了他的家乡,那是陕北一个很偏远的山村。他质朴、淳厚的父母见了我后万分欣喜,尤其是辰的母亲,她帮我拍掉身上的雪花,拉我坐在炕上,将我那冻得像冰砣一样的手放到她贴身的绒衣里取暖,然后又不停地忙乎着给我做北方的各种风味小吃。我想帮帮手,而辰一直不肯,他搂着我的肩,含笑地看着我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女孩4岁时,她的家从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这里后,热衷于交朋友的小女孩急于和周同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但事与愿违,邻居的孩子们很排外。其中一个专爱欺负人的大女孩总是对她呼来唤去的。母亲知道后观察了很久。当小女孩又一次哭着回家时,母亲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大声地对她说:“这个家里没有胆小鬼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方格 《当代老年》2010,(3):34-35
1990年,张艺谋与前妻肖华离婚时,女儿张末年仅7岁。父母离异后,张末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破碎给幼小的张末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她恨父亲,自从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几年都没来看她一次,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看着别的孩子享受父母的疼爱,张末怨恨中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她不知父亲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祖母的季节     
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发出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粽叶,很像是雨声。真的下雨了,雨丝白茫茫地扫过村弄,在我家门前织起一张网,那捆粽叶又沙沙地响起来,像是风声。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硌路上,匆匆忙忙地流走了。很早以前祖母就聋了,但是那个秋天她说她什么都听见了。每天早晨她被雨声和潮声惊醒,便对灶边烧火的母亲说:"凤英子,今天我要走了。"但次年春夏时节,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  相似文献   

16.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7.
只要一想到她,我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漫无穷期的雨夜。一棵苍老虬曲的枯树枝上、蹲着一只湿淋淋的鸟、它遥望着那不再属于它的在风雨中飘摇的巢窠、守着它白天打食喂饱的两只雏儿,孤独地、毫无希望地等待着……皖西金寨县,县城梅山河东新桥旅社三楼,一间十来平方的房间,住着一位特殊的“旅客”。她叫范多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站在旅社三楼楼顶,能望见河对岸一所小学校,她就这样站着、张望着。儿子龙龙和女儿小凡蹦跳而去,又雀跃而归。她的目光正如那段重复往返的道路,曲折、悠远并充满着希冀……5年前,法院一纸离…  相似文献   

18.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小说)[法]罗曼·加里记得我13岁时,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母亲没有文天,也没有亲戚,够清苦的。她从来不吃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然而有一天,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我明白了她为素食者的真正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