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后广泛流传南亚、东南亚、中亚和东亚地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经籍的数量远远超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只是佛教于公元十二世纪在印度消亡,因而印度本国保存下来的佛教经籍并不多。迄今为止,绝大部分佛教经籍都保存  相似文献   

2.
大约自西汉末期起,佛教经过西域、龟兹等地,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公元58-75年)又派遣蔡愔去印度求取佛教经卷,归国后,随即建立寺院和翻译经文,使佛教教义得以开始在我国广为传播。由于佛教的教义含有精深的哲理,很受中国人的重视,皈依佛教者逐渐增多;中国境内的佛教宗派,如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等,竟发展到十三种之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大连出版社新组织编辑的“世界奇俗丛览”中的一种,全书约11万字,作者李冀诚。密宗,也称密教(Esoteric Buddhism),国际上又通称为怛特罗(Tantra)佛教。本书对密宗的产生、发展、宗教特征以及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了简明的介绍。全书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印度佛教密宗,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印度佛教密宗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2年)统治时期,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周围国家传播。佛教作为东方发展在前列的一种高雅文化,于西汉末、东、汉初逐渐传入中国。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程,大致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13万(1985年),首都加德满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尼泊尔南部地区古名迦毗罗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因此,它就成了我国历代僧人崇敬向往的佛教圣地。早在公元405年,就有我国山西省僧人法显到达佛陀故乡迦毗罗卫城和他的出生地论民(洛明达)园,瞻礼佛陀遗迹,从而开创了中尼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尼泊尔佛教与山西佛教结下了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走向”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教东渐” ,即佛教不断地向东传播。起源于印度的佛教 ,的确是先传到中国 ,后传到日本 ,这句话如果表明了某种历史发展规律 ,佛教就会越过太平洋 ,传到美国。历史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 ,正如人们大谈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那样 ,如今人们又在议论美国佛教了。历史还证明 ,佛教完全可以很好地同其传播地的精神习俗融合 ,在该地区完成佛教的独特发展。印度佛教如此 ,中国佛教如此 ,日本佛教如此 ,美国的佛教也同样如此。其实 ,佛教不仅仅是向东方传播 ,也在向西方传播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  相似文献   

7.
佛塔的演化,是一本展开的佛教史,是一门艺术的类型学,是一道思辩的哲学题。佛教在历史的发展演化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印度佛教圈(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地区)、藏传佛教圈(包括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蒙古及中国内地一些地区)、汉化佛教圈(包括汉地、朝鲜、日本等),各文化圈中的佛教都是印度佛教外传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跨文化的审美文化比较来说,理解了艺术的原形态,就更能理解它传播到其它文化以后演变出的新形态的意义。佛塔在汉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汉塔无论在艺术形式和象征意义上都与印度佛塔大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印度佛塔形式和意义,及其在印度佛教圈的南亚和东南亚的演变,这会为理解整个佛教艺术中的塔提供一个基础,也为更深地理解汉塔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景亚鹂  张维慎 《唐都学刊》2009,25(2):127-128
佛教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而其发扬光大却在中土。大约在西汉末到东汉初,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诸多高僧大德不懈努力,佛法深入人心。在佛教东传两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不仅翻译了大量梵文经典,而且形成了众多佛教宗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存留有大量的佛教石窟造像、寺塔建筑等文化艺术瑰宝。虽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遭遇多次“法难”,甚至灭顶之灾,但这些文化遗产却始终没有泯灭。  相似文献   

9.
一龙树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观理论的奠基人,约活动于公元二、三世纪。印度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一世纪,大乘佛教开始萌芽。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初期佛教的产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初期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造的,理论比较体系化;而大乘的出现则是一种群众运动,其理论虽说从总体来看有其统一的特征,但内部毕竟比较杂乱,甚而相互矛盾。从公元前二、一世纪到公元二、三世纪的几百年间,大乘的学说不断发展,新的典籍不断出现,这时,内部的矛盾现象就更惹人注目,其典型代表就是宣扬“恶趣空”的方广派的出现。这种情况不利于大乘与当时势力依然雄厚的小乘各派的斗争,不利于大乘自身的发展。形势需要大乘对自己的学说进行全面的综理,使之进一步理论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10.
杭州灵隐寺     
杭州灵隐寺位于飞来峰下、天竺山麓,为江南名刹。她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寺志记载,印度僧人慧理游历杭州,见此间山峰奇秀,疑是仙灵所隐,于是就在飞来峰前建寺,称“灵鹫寺”。到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崇奉佛教,命延寿禅师重行扩建,造僧房五百多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同是诗学大国,均有悠久的学术史和丰富的理论宝库,在世界诗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源头地位,和欧洲诗学鼎足而立,构成世界上独立发展的三大诗学体系。从学术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印诗学比较研究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术滥觞期。汉末,印度佛教的东渐及佛典译传,留下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学术资源,是我们研究印度诗学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学者指出,中国学者“在比较文学这一课题出现于外国文学界以前,早就对此反复发表过意见,即对历史上佛教及随佛教过来的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行过研究。”①此言不虚。东晋时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3.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王国建立以前,中原的佛教已在部分靺鞨人中传播。建国后,由于唐朝的影响,渤海统治集团重学崇儒,提倡佛教,把佛教做为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工具,不惜人力、物力,大力兴建佛寺、佛塔、佛象,佛教很快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宗教。随着佛教的兴盛发达,唐代佛教艺术也源源不断传入渤海。文献记载,渤海统治者曾塑造精美的金佛、银佛去长安朝觐、进贡。又据不完全统计,仅渤海王都上京龙泉府遗址(今宁安县东京城附近)  相似文献   

14.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两汉时期,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佛教经大夏 (阿富汗 )、安息 (伊朗 ),最后传入中国,并迅速在民间兴盛起来,经过从东汉到唐朝四百年的历史,佛教终于成为中国三大教之一。尽管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在历史上很快便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殡葬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死亡观念。佛教传入中国前,在传统的殡葬文化中,人们一直信仰的是灵魂不死,关心的是逝者的灵魂,但对逝者生活的世界及灵魂的归宿几…  相似文献   

15.
由陈公余、任林豪编著的《天台宗与国清寺》一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1991年10月出版。编著者从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调查测绘国清寺开始,由表及里、由浅而深逐渐认识了国清寺与天台宗,最后终于撰成了一部资料系统详实、立论公允、图文并茂的著作,这是编著者近十年辛勤耕耘的收获。中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人承袭了印度佛教义理自行创立的。佛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宗派林立,但总括起来讲,只不过空、有两宗。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派,在中国,有宗的创始人是唐代的玄奘与窥基。空宗,印度的创始人是龙树及其弟子提婆。在中国,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是承龙树之学术而创立的中国佛教空宗派系。中国佛教天台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几百的不断适应、不断改造,并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一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东渡扶桑,日本高僧最澄大师从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受传教义以后,回国在日本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并曾与真  相似文献   

16.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后,多赖中亚及印度僧人来华传译经籍。但往往转译失真,篇章不备。为寻求原典真经,从公元3世纪中期,开始了一个西行求法的运动。到法显以前的1个半世纪里,见于记载的西行求法者就有竺法护等11人;而真正到达印度的却只有2人(他们的成就远不及法显),就更不必说更加遥远的师子国——斯里兰卡了。 到公元4、5世纪,一些高僧大德,更是不惜生命而忘身求法。中国当时战乱不休,南北分崩;黄河以北有16国先后兴起,偏安于南方的东晋朝迁也是攘权夺利,内争不已。统治者朝不保夕,只得乞求佛祖保祐;人民遭受战祸,痛苦不堪,更需求得解脱,因此也纷纷皈依三宝。再加  相似文献   

18.
孔雀王朝阿育王执政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和文化代表,同时也开创了佛教造像艺术的领域,尤其是石雕石刻和佛塔建筑艺术先河。这种佛教艺术形式对藏区石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故此本文着重分析阐述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鹿野苑石柱雕刻、帕鲁德佛塔和桑奇大佛塔及其附属建筑上的雕刻图像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尼泊尔佛教起源甚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尼泊尔卡皮尔瓦斯图县(古迦毗罗卫)的蓝毗尼园。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相传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公元前565年出生(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南传佛教认为他在公元前624年出生),29岁出家,35岁时在印度菩提伽耶成佛,创立佛教。释迦牟尼虽是尼泊尔人,但他在印度创立佛教,因此,佛教何时从印度传入尼泊尔,则是个疑问,尼泊尔佛教界和学者们一直关心与研讨着这个问题。一在尼泊尔,人们为了说明尼泊尔佛教起源之古老,常引用尼泊尔往世书《苏瓦扬普史》  相似文献   

20.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又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密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是佛教史上一都极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大乘佛教经典。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前后,它是古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革后,原有的部派佛教内部分化的结果。早期大乘佛教提倡般若学说。《般若》是梵语 Praj(?)的音译,亦译“波若”、“钵罗若”等,意译“智慧”。佛教认为这种智慧是用以成佛的特殊知识,佛教修行之人通过闻思修持,掌握了这种智慧,也就能到达涅槃的彼岸。它也是“六度”(六种过渡到达涅槃的道路或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