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艳艳  王卫 《社会》2001,(7):44-46
随着青少年越轨的日益严重化、低龄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试图解决青少年越轨问题。笔者认为 ,大力构建家庭文明是有效预防青少年越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家庭与青少年越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当代社会 ,家庭的不断消解、崩溃所带来的是家庭功能和作用的日趋弱化,由此所引发的青少年越轨问题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美国的贝伯所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在所有的青少年犯罪中 ,80%犯罪者出自破裂的家庭。据我国有关专家统计 ,在中国 ,父母离异的家庭中 ,青少年犯罪率在40 %左右。而在家庭类型结构中仅占总数5%的…  相似文献   

2.
对犯罪行为的有效控制,是公安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大家知道,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以不出现或少出现犯罪为重要标志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能否有效的控制犯罪,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在打击犯罪,保证经济建设方面,我们的公安部门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的。尽管如此,社会犯罪问题并没有因为经过数次“严打”而减少到最低程度,相反犯罪率却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不能说与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个严酷的现实也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国的犯罪率近几年不断上升,重大恶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受到严重困扰,虽然经过“严打”,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目前犯罪率上升与我国人民当前的文化心理有直接关系。在众多复杂因素作用下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具有刚韧的连绵性。在中国数千年  相似文献   

4.
“九五”规划期间犯罪预测预防李华(杭州大学法院讲师)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组对中国今后犯罪趋势的中长期预测作了大量的工作,90%的专家都认为90年代中国犯罪率将继续上升,低的认为年增长率在5%,高的则认为可达20%左右。总结这几年犯罪率增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犯罪数量普遍减少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的违法事件仍旧很多。萨拉托夫某些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在1985~1986两年内,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而且严重犯罪(强奸、抢劫、恶性流氓行为等)案件所占的比重一直降不下来,仍然高达70%左右。近几年来,在14~15岁的青少年中,违法事件更为常见。青少年犯罪的“年轻化”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很早就开始犯罪会增加重新犯罪的可  相似文献   

6.
顾星 《社会》1988,(11)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发达的水平。然而近年来,人们已日益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也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这就是说,城市发展也有一个临界点,现代化并不等于大城市的无限制的发展。当前整个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城市化,正在引起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污染、疾病等等,从而被人称为是一种“城市病”。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大城市往往都同时伴生着极为严重的高犯罪率,如美国纽约,在1982年时人口为707万,犯罪案件达到167.5万件,犯罪率高达每万人3218件;又如英国伦敦,1980年时人口为700万,犯罪案件达到66.3万件,犯罪率也达到每万人947件。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犯罪率更是明显呈现出相应激增的现象。据日本法务省对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全国在1973年、1975年、和1978年三年犯罪情况的对比统计(附图),可以不难从中看出以下几点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吴兴民 《社科纵横》2005,20(3):79-81
建国以来的中国犯罪形式存在低犯罪率和高犯罪率两个阶段,期间共有五次犯罪高峰。改革以前的低犯罪率的状况是由于国家在消灭了传统中国的民间统治精英后向社会的直接渗透,控制力强大而产生的;改革后的高犯罪率状况则是由于国家从社会退出导致社会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的。为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必须在国家从社会退出的结构基础上,建立充分完善的联系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8.
犯罪转移     
无论犯罪预防工作人员如何成功地帮助了个人和团体免受犯罪侵害,都难以将整个社区的犯罪率降低。原因在于犯罪转移。犯罪预防的方法虽然能影响犯罪的外在行为,但对于罪犯内在的犯罪动机却无能为力。当罪犯认为某一目标缺乏可趁之机的话,就会另辟“蹊径”。这样,就出现了犯罪转移问题。如果罪犯发现你的家无隙可乘,他就会到你家隔壁去。如果你所在街区的所有住宅都无缝可钻,罪犯可以到了一个街区去。对于一个从事特定类型犯罪活动的罪犯来说,一旦所有实施这类犯罪的机会都丧失,他或许会尝试另一类犯罪活动。(一些现象表明盗窃犯通常不参与抢劫,反之亦然。)或者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各种犯罪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采取科学对策遏制和减少犯罪邬兴华(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刑事犯罪学学会会长)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犯罪率有较大上升。我们要采取科学的对策措施,来遏制犯罪、减少犯罪。这是重大的、紧迫的课题,也是难题。我们召开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请...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地区和俄罗斯的犯罪趋势[俄]H.卢涅耶夫近几年来,俄罗斯的犯罪率由2%(即100个居民中有2人作案)增加到5%。社会治安及与犯罪作斗争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单纯用“打击”的方法不会有好效果。本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世界。地区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社会工作》2011,(15):20-21
一 标签理论关于越轨行为的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因为被贴上越轨者的标志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对于吸毒者,社会公众往往会给其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对待吸毒者的态度是既怕又歧视,  相似文献   

12.
施蒂纳谴责政治自由主义的人权理论,认为社会权利是由自然血统、神或人民选举等赋予的异己的权利,应该通过“我”的强大权力将权利收归自己所有.他把意志作为法的基础,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的意志,犯罪是对普遍的“人”、固定观念的蔑视.他主张将法、法律等从头脑中挤出,使之让位于我“自有的意志”.马克思认为,权利、法、法律和犯罪以客观的物质交往关系为基础,法、法律、国家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马克思还分析了国家政体及其历史变化的社会物质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金江  施养劲  朱立博 《社会》2005,40(4):191-216
本文以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人口多样性指数,并将其与288个城市的数据相匹配,检验了人口多样性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多样性是导致城市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且这一发现是稳健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即人口多样性通过削弱社会信任水平导致犯罪率的上升。进一步,从地区制度环境和民生支出水平两个角度展开的实证检验发现,产权保护越完善、民众对法庭越有信心,政府在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上的财政支出越高,人口多样性对犯罪率的影响越弱,说明良好的制度和较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具有显著的犯罪治理效应。本文的发现为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各级政府的犯罪治理政策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科学把握犯罪治理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德国于1990年10月实现了两德的统一。由于资料所限‘我们这里称的德国,还是以原西德的资料为依据的。在德国,他们称‘”少年犯罪”,包括“少年犯罪”(14岁到18岁)与“年长少年犯罪”(18岁到21岁)两部分.他们没有我国“青少年犯罪”之称。由于少年(青少年)犯罪问题,不论在什么性质的国家,大体上都是一个具有很多相似性的问题,此外各国对待少年犯罪也无个以保护与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德国的统计资料合.“少年犯罪”约占全部犯罪的14“。““年长少年犯罪”约占全部犯罪的问\.14岁以7比盛约占7、。可见少年犯罪问题已经…  相似文献   

15.
日本青少年问题与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青少年问题 ,日本政府、地方行政机构和研究部门都持哪些看法呢 ?让我们姑且看看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编辑出版的《青少年白皮书》是怎么说的。在 1 999年版《青少年白皮书》中刊登了题为“青少年行政的沿革及其对 2 1世纪的展望”的文章。通过该文 ,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后日本政府的青少年对策是将青少年问题作为社会问题加以对待的。该文说 ,战后日本青少年犯罪有三个高峰期 ,针对每个高峰期政府方面都“一对一”地提出了对策。据日本警察白皮书的统计 ,1 95 5年、1 971年和 1 992年前后日本青少年犯罪率呈减少趋势 ,而现在是向第四…  相似文献   

16.
徐玲 《社会》2000,(10)
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间 ,青少年由于其行为方式、人格特征、价值观念尚未定型 ,因而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大的心理张力 ,从而导致了“问题青少年”的急剧增多。虽然“问题青少年”不一定必然会做出违轨行为 ,但失范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合理地得到引导和调控 ,便会进一步恶化 ,从而使他们经常处于越轨的边缘 ,成为罪犯的潜在群体。越轨标签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教育“问题青少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何谓越轨的社会标签理论越轨是指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又称离轨或违轨。对越轨的理论解释有许多种 ,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社会标签理论…  相似文献   

17.
古人早已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性欲和食欲一样,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两大欲望,本不是什么邪恶。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实行着两种绝然相对的性道德和性法律。一方面,“万恶淫为首”,老百姓中的“越轨”行为,往往受到最严历的指责和惩罚,另一方面,封建君主可以广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恣意纵欲而奉为  相似文献   

18.
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运作机制尚久悦马欣“抓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制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使之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贯彻“抓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越轨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分支。它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越轨行为。越轨社会学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中起步效早。它最初的一项卓越研究是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的《自杀论》。从本世纪60年代起,越轨社会学的研究受到西方社会学界和西方各国政府、警察、法律等系统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结果使越轨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发展最成熟、理论最系统、研究方法和工具最为现代化的一门分支学科。由于越轨社会学家们所使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所提出的具体政策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概括起来,这些流派主要有以下6个:结构-功能学派、芝加哥学派、惩罚-阻止学派、标签学派、日常生活方法论学派和冲突学派。(一) 结构-功能学派结构-功能学派把整个社会视为整合和有序的机体。这一学  相似文献   

20.
纳贡或朝贡,亦称“赏乌绫”(赏财帛之意),是赫哲族向清朝(包括后金)统治者贡貂、献方物的一种形式,并逐渐形成必须履行的属民义务。最初被迫纳贡,是与后金统治者统一黑龙江流域各部交替进行的。在“女真百万,不可小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服中,将各族群众被俘者,有的迁徙异地,使其壮者充军,为征服各族出力;有的留居原地编户口,设路长、乡长为本部落首领,受统治,为清朝统治者纳贡,求得封赐,纳妇之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