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63年白先勇飘洋过海赴美求学,异域生活经验形成了白先勇跨国界、跨族裔、跨文化的飞散视角。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其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寻,对他们精神家园的迷失、民族身份的丧失表达了深刻的反思和忧虑。  相似文献   

2.
台湾旅美作家白先勇曾经在美国的一次文学报告会上,作过题为《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的报告,概括了台湾小说家们创作中的一个普遍倾向.白先勇这一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台湾诗坛.对台湾现代派诗人来说,思乡愁绪与流浪悲歌,同样是他们诗作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1 从一九二一年开始,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等小说,以异域风情的描述,独树一帜,引起文坛注意.历史进入三十年代,艾芜在《文学月报》、《现代》杂志发表《人生哲学的一课》、《我们的友人》,《伙伴》等小说,也以新颖的域外题材,受到文坛的重视.尽管在许地山与艾芜之外,也曾出现过或一作家或一域外题材小说,但总没形成这种题材的系列性.许地山和艾芜是以大量描写异域风光而显示独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与陈若曦是当代汉语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展现了至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场景与日常生活画面.不管是白先勇还是陈若曦,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与国民党最后迁徙台湾的1949年在其小说叙述中都是一个重要时刻.只不过,在白先勇的叙述中,1949年以后,依然是民国风月,而在陈若曦的小说中,已不免换了人间,对于同一历史时间不同的叙述法构成了白先勇与陈若曦小说对照中最为触目的一道景观,两位小说家也以此建构了各自"最后的贵族"与"最后的左派"的文学史形象.  相似文献   

5.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意象群落刘俊对于那些接触过白先勇小说的人来说,都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白先勇在自己的小说中,对意象的精心营造和着意表现。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①,白先勇的小说艺术成就无疑是多方面的,而在这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意...  相似文献   

6.
开辟"民国史"等独特题材、探寻人类的普遍生存困境、尝试现代小说叙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著名广西籍台湾作家白先勇小说鲜明而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写作成就,也标志了白先勇小说在上世纪50-70年代两岸四地中国当代文学史大坐标中所处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从现存的唐人小说看,无论是琐语杂谈式的笔记小说,还是藻汇可观的所谓"传奇",都常常对域外奇闻轶事津津乐道,这使得小说在写作题材和风格上都超逾了前代.唐代的域外题材小说形成了"志怪传奇"与"真实平易"两种写作风格.唐代域外题材小说的繁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唐王朝繁盛的对外经济、通畅的文化交流为文人提供了一个认识域外、了解域外的平台,这是推动域外题材小说繁荣发展的外在动力;而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独特的时代精神成为他们写作域外题材小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创作主体的白先勇,他为汉语新文学提供了对放逐生命的孤独存在的本原性思考和融现代于传统的世界性实践的基本范式;作为行动主体的白先勇,他的具有文学批评性质的散文、和同仁创办的《现代文学》、还有对昆曲的传播和推广所做的努力等等都对汉语新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09-116
朝鲜士子在接受中国传奇小说文本过程中,经历阅读、模仿创作及传奇文体认知三个过程,传奇体小说逐渐发展为朝鲜汉文小说的主要文体之一。朝鲜传奇体小说艺术成就引人注目,其代表作《金鳌新话》被韩国学者赞誉为"打破了朝鲜操觚界的天荒"。传奇体小说在异域的突出发展,不仅还原了汉文传奇小说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进程,也真实地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艺术是构成白先勇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特质。白先勇禀承象征型思维的天赋,继承发扬中国文学传统的象征艺术,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象征手法,使其小说的象征艺术体现出东方为本、东西方嫁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堪称汉语新文学的典范。空间叙事则是他小说中成功运用的抒写模式。他的空间抒写是多层面的,他以"汉语"为基点,从现实空间到历史文化空间再到心理空间,在不同叙事层面上展示着汉语书写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共同体现着白先勇汉语书写的艺术能量。"汉语"提供给他的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是一个向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类开放的基座。白先勇杰出的汉语书写,对民族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及汉语新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小说观萌生于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语境中,晚清留学生对此有筚路蓝缕之功。在域外的学习过程中,留学生的文学观念受到来自异邦的冲击与影响,中国的现代小说观即率先在他们中萌生并得以初步成型。由于受到政治因素、传统小说观的惯性影响以及对域外小说观的接受程度等诸种条件的限制,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小说观的早期建构呈现出新旧杂陈与多样化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熊国华 《江汉论坛》2003,9(10):69-72
本文认为<离骚>是中国放逐诗学的奠基之作,屈原是"中国放逐诗学之父".<离骚>的题义是解读这首长诗的关键.<离骚>展现了一个放逐诗人崇高而痛苦的心灵历程,蕴含了五种放逐情结的基本类型,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和现代抒情小说的传统,关注人物心灵中的诗意及这种诗意的逐渐丧失。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心灵具有诗意,凝聚了传统文化的诸多美德,但这些诗意和美德正被严酷的生活磨损,逐渐丧失了这些宝贵传统美德的心灵开始变得粗鄙。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就是呼吁我们这个民族文明起来。  相似文献   

16.
清末,在新民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以小说传播域外新知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新小说”家们以启蒙者的身份,通过译述域外小说、自撰新小说,借助五花八门的“新小说”类型,将政治制度、域外奇闻、科学幻想、侦探推理、实业救国、婚姻自主、女权女学等这些陌生而新奇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中国读者,不仅拓新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日常行为,助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而且沾溉了此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之声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死亡意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白先勇描写死亡的六个代表性短篇小说进行剖析 ,试图对作家的死亡意识有个更贴近更深入的评价 ,文章既分析了小说中人物的死亡原因 ,也考察了作家成长中所受到的来自家庭、社会、传统、西方等各方面的影响 ,以期多方位揭示其死亡意识的成因 ,从而为白先勇研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文  唐旭 《学术界》2006,(2):188-192
乔伊斯的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更新了成长小说的叙事方式,扩展了叙事范围,强调成长过程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小说主人公拒绝与资产阶级价值观相统一,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选择逃离和自我放逐;在建立自我意识和探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异化和隔膜。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15,(2):331
日前,《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域外汉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流传到域外的中国刊刻的典籍,二是由域外国家刊刻的中国典籍,三是域外作家用汉字书写和创作的文史哲著述和作品。本次会议所发布的《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即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第二个方面,正如书名所显示的,是古代朝鲜时期所刊刻的有关中国小说珍稀版本的影印出版。全书共分九大册,收入中国小说十种。此书由上海师范大学孙逊教授、韩国鲜文大学朴在渊教授和北京大学潘建国教授联合主编。丛刊除搜罗了有关小说的珍稀版本加以影印  相似文献   

20.
贺根民 《殷都学刊》2008,29(4):89-92
新小说肩负着匡世新民的历史重任登上晚清民初的主流文坛,对传统的检讨与对异域文学的吸纳,形成中国小说观念转型进程继承和反叛的时代特质。中国小说观念展示了社会文化和时代环境选择的巨大威力,中国文学气脉和小说精神在断裂与延续的文学生态中走向崇高,小说观念在自新和他新的文学征程中,实现了文类地位和审美取向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