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亲近电影之前,我不知道电影界有这么一个奇妙的说法——“致敬”。比如说,要是你在《天地英雄》结尾,看到舍利子大放光明,将一众恶人统统杀死,忽然想起在《夺宝奇兵》第一部(Indiana,Jones and the Raiders of the Lost Ark)的结尾也看到过类似的”桥段”(那里大放光明杀死恶人的是约柜),那么影评人就可能会告诉你:《天地英雄》这个结尾是“向斯皮尔伯格致敬”。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来,从《甲方乙方》到《一九四二》,冯小刚的电影或风生水起,或载沉载浮,虽算不上有口皆碑,但品位绝对不差.观众几乎对冯小刚导演的每一部影片部充满了期待.《私人订制》公映后,笔者也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影院观影时,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好几阵观影后,心情平静,感觉正如冯小刚自己所言,这是一部“随便拍的电影”,无用多费唇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出入意料的变化.首先,这部“随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了四个亿”;然后,一些影评人对《私人订制》“不依不饶”;最后,冯小刚对某些影评人“口无遮拦” 影评人和电影导演恶语相向、势同水火,不知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有辱斯文,但笔者作为观众的确觉得尴尬甚至痛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最为活跃也最有成就的时期之一。1933年,伴随着新兴电影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以黄嘉谟、刘呐鸥等人为代表创办了《现代电影》杂志,它以介绍中外电影知识、理论和最新动态为主要内容,曾刊登了不少理论性较强的文章。虽然曾引发了"软硬电影"的重要论争,但客观上讲它也是一本较为纯粹的电影理论刊物,其内容更加接近世界先进的文化观念。罗伯特·C·艾伦在《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曾说过:"评论话语为电影史学家建立起过去某个时期主流电影风格的规范程度。但是当评论家碰上一部‘与众不同’影片时,也就是说,当影片并不完全适用于标准评论话语所习惯的参照框架时,那些规范的限度也就暴露出来了。"显然,软性电影在当时的"特立独行"受到了左翼影评人强烈批判,但从侧面来讲,左翼电影着重强调"内容"的这个限度也掩盖了所谓的"软性电影"中所蕴藏的先进文化。因此,在双方评判的标准问题上就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规模宏大的中国武侠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受到格外的欢迎。《卧虎藏龙》是打响西方电影市场的头一炮。随后《英雄》又在 商业上获得了成功,该片导演张艺谋就他的另一部武侠力作《十面埋伏》能否满足人们对它的巨大期望表示担心。尽管美国的影评人 认为这些电影充满了中国味儿,不少中国人却不认为它们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谈到记忆,民间常常爱用“过电影”这个有点特殊的词来表达。“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电影天生就是记忆的艺术,人类发明电影,也许就源于内心深处对于记忆的迷恋。有一次,我读川端康成的小说,读到村庄里放映露天电影,电影胶片烧了起来,引起火灾。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电影的技术层面,很意外地得知:原来电影还会着火啊!记忆中看电影的经历,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历历在目,就像“过电影”一样。《三打白骨精》:记忆中的乡村露天电影小时候,公社有一个放映队,轮流到生产队来放露天电影。但离家20里地的煤矿好像比公社放映队来头…  相似文献   

6.
有个男人,自称“文化人里头的糙人,糙人里头有文化的”:世事经历不少,一出道就在牛人的圈子里混,没受过学院派教育的荼毒,青春的底子不是大学而是大院,总是带点痞子气地标榜“我就是一俗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正赶上中国电影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猛子扎进电影商业化里去捞金,但心底里总有那么点不甘心在躁动,一有机会就要调戏高雅,结果受到无情打压,于是一把扯下嬉笑怒骂的幽默面纱,把搓摩了这些年还没有被他治得服服帖帖的影评人统统骂作“大尾巴狼”.  相似文献   

7.
张书玮 《金色年华》2014,(11):44-46
和她那些用力的演出相反,布兰切特微笑地挥着沉重的奖林。正式加冕为演技派女王。一张对症的药方 “紧张行走的珍珠”这句话恐怕会长期挂在人们嘴边,形容凯特·布兰切特惊人的演技。影评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她在《蓝色茉莉》中的演出,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像个恶作剧——因为她在某部电影里像一颗紧张行走的珍球,于是她获得了奥斯卡奖。这听起来多么文理不顺。  相似文献   

8.
快哉风 《老人天地》2010,(10):43-43
三年前,儿子给我们老两口带回一只小黑狗。圆圆的脑袋,尖尖的耳朵,滚圆的身子,细细的腿,跑起来像闪电一样迅疾。我和老伴很喜欢它,给它取名“卡拉”——当时有部电影就叫《卡拉是条狗》。  相似文献   

9.
如今,电影发烧友的微信里一定少不了“毒舌电影”,它在电影类订阅号中排名第一.一年多只靠内容就攒下百万微信粉丝,全网用户量突破200万,自媒体品牌被估值1亿!创始人何君和男闺密陈植雄,曾受邀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电影《007:幽灵党》首映礼,回国后却没给片方面子,推送的标题居然是“虽然被邀请首映,但我还是得说这部007不咋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私人订制》上映以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发表了客观评论冯小刚的文章《冯小刚的喜剧之道》后,被很多人质疑收了片方的红包.此后,冯小刚连发6条微博,一方面替周黎明打抱不平,称很多网友质疑周黎明的言论是“对一个坚守底线的影评人最恶毒的侮辱”;另一方面对那些嘲笑《私人订制》的影评人怒而骂之、这件事的后续发酵在让人们关注影片内容本身带来的争议之外,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影创作者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影评界生态等问题的思考.本刊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深卷其中的周黎明先生.  相似文献   

11.
林奕华 《职业》2011,(1):38-38
一位年资阅历都很丰富的电影监制在一本电影杂志上发表专栏,题目是《实习同学,唉……》。一见标题,我有预感将碰见“过来人”,果然不出所料,整篇文章即似曾相识——她写的和我遇上的一定不是同一些人,但论“长吁短叹”的程度却肯定不相伯仲。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电影的传播就像传销,每个人都狂热地发展下线,于是它的影迷数便呈几何级增长,最终这部电影便被奉为经典。比如《大话西游》。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我将要谈到的《记忆迷局》(Memento,又译《记忆碎片》)。我第一次成为“下线”是一位朋友向我隆重推荐《肖申克的救赎》。我看完后那个爽,见人就想发展他成为我的下线。可是很令我沮丧,几乎所有的人都看过这邮电影,我是位列于金字塔最底部的下线,这个事实表明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相似文献   

13.
文雯 《女性天地》2006,(12):46-46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字,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字》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眼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儿,正是盖住眼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解字》,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  相似文献   

14.
“明星脸”与“政治教科书”的开放性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去看《建国大业》这样一部有着“政治教科书”一般名字的电影,我的回答会是:  相似文献   

15.
非常声音     
“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江苏某公司职员对电影《绿茶》的评语。“我不认为我太过小心。我还是认为,把这个病例视为SARS病例的决定是对的,许多人都同意我的看法。”——从新加坡传出的发现一例新SARS病例的消息,很快被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态予以否决:这名27岁病人的病症,并不符合对SARS的严格定义。其实,新加坡政府也许太有理由把这件事隐去不报,本来这就是一例孤证,把它曝了光,引起国民恐慌不说,仅仅是旅游业的损失也不可估量,但新加坡的卫生部长却作出了上述表示。“沉迷女色、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纵  相似文献   

16.
姚小平 《老人天地》2010,(10):10-11
“春苗出土迎朝阳”是“文革”电影《春苗》主题歌歌名。尽管《春苗》像其他“文革”电影一样,渗透着适应某种政治需要和“高大全”痕迹,但由于创作者深人生活,贴近群众,艺术地再现了“文革”中的“赤脚医生”,所以电影一公演,李秀明扮演的赤脚医生春苗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7.
我和先生结婚十周年那天,一位移居加拿大的朋友给我寄来一份礼物——美国赫利克斯娱乐公司出品的一张游戏盘,名字叫《别让那只鸟儿飞了》。 我不会玩游戏,也没有玩游戏的习惯,因此自收到那份礼物,就把它作为一份纪念品收藏了起来。一天,八岁的儿子发现了它。玩过之后,对我说:“妈,这里面有一只鸟,弄不好就会从窗口里飞走;一飞走,游戏就砸了。”  相似文献   

18.
蔡晨瑞  杨波 《女性大世界》2004,(11):128-129
“怜香惜玉”这词儿好像是专用在男人身上的,一怜一惜,一香一玉,一个男人“怜惜”一个“香玉”般的女人,看似风雅极了,也许就是因为它的风雅,我们大多数是在小说,电影中才能找到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在怜香惜玉的男子中贾宝玉当推首位,就连最近新播的《五月槐花香》中的穷伙计佟奉全也不例外。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没把怜香惜玉进行到底。因为这样的“游戏”一旦开场,就不再是能由男人说“停”就“停”得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杨柳 《女性天地》2006,(12):31-33
不要轻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弄不好,大人就叫小孩子涮了——一2005年10月中旬一个周末傍晚,济南某中学高一(3)班的女生黄月在光明电影院门前等待几个约好一起看电影的同学。10多分钟后,只有高一铭一个人来了。黄月有些顾虑地说:“就来了咱们两个,算了,我们还是回家吧。”高一铭是个热情开朗的男生,他调皮地看着黄月说:“怎么,不敢跟我看电影?”黄月本来真的害怕,可让高一铭这样一说,反倒来了勇气:“我怕什么,不就是看一场电影吗!”就这样,黄月和高一铭一同走进了电影院。散场后,高一铭先是送黄月回家,然后回家给另外三个同学打电话。原来…  相似文献   

20.
成事在人     
刚刚看了一部电影,香港的译名是《不败雄心》,台湾则是《不倒的勇者》,而在大陆就译为《成事在人》。一部电影三个名字,但意思明显相近,都反映了电影主人公经过一番坚韧的努力而终获成功的故事。然而,电影的情节让我深受感动的,却不是那坚韧与成功,而是橄榄球及橄榄球队如何把涣散、敌对的民心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