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与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村民自治运动,拉开了中国农民以独立的政治个体进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序幕,从此,中国政治民主化率先在农村迈出了第一步。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民内部一支最具能动作用的阶层——精英农民崛起。经过村民自治选举的训练,他们迅速成长为农村民主政治选举中一支强劲的政治整合力量。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出现了参与动机指向、参与意识非理性化等问题。文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对策,以使精英农民政治参与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村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如何理解农村 ,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以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为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14日 - 16日在湖北荆门召开 ,来自全国的 6 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①。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一、研究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意义针对学术界更多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和制度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社会的现状 ,本次讨论会强调立足于乡村社会本身 …  相似文献   

3.
青年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至今的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重作用下,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随之而来的农民工问题也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的诸如讨薪、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许多显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问题解决总是差强人意,进展缓慢。实际上这里有一个隐性问题未得到重视,这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它涉及到公民的资格、利益的表达与维护、制度的供给。公民的政治权利保障制度愈完善,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就愈公平。目前,青年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青年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他们有序政治参与面临着制度供给、自身素质、政府自利动机、组织代表局限等困境。对此,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从制度和组织层面解决青年农民工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治秩序的起源》是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这是一本关于政治发展的书,其中探讨了基本政治制度的起源,讨论涵括了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国家。在西方和中国的制度模式背后,各有不同的动机观念,我们可以从纯理论的角度讨论其间的哲学差异。一方面,观念影响着制度,因此要关注制度形成时,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面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的政治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中国农村中乡村权势阶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怎样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高层政府对农村的领导? 怎样提高农民在乡村社会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对话能力? ……党国英先生的文章对以上诸多问题提供了一家之言,也许有助于读者对当前“农民舆论领袖”、“民选领袖”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状况做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特征,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背景。乡村社区建设在这一基本背景下彰显了别树一帜的发展特色。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影响乡村社区建设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多。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及建设特点入手,分别从社区农民主动性发挥、"先锋农民"带头作用、社区组织建设、制度创新和政府干预五方面探讨了其对转型期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新礼俗”——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救国之路的一种探索,“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已是不争的事实,就连梁漱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诚然错了。”(梁漱溟,1993:428)但是,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梁漱溟的兴趣的恢复,以及我们由此想起的他当年的固执与一意孤行,却不容我们对这场运动和梁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思考弃如敝屣。“乡村建设运动”结束半个多世纪后,中国农村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更无不促使人们重读梁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倒是梁先生在上述那篇回忆文章中的另外一句话,更值得回味:“然而所见仍然没有错,只不过是说出来太早了。…  相似文献   

8.
题目作者   期号专题研究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仝志辉    (1)传统与嬗变 ———集体企业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村级治理董磊明    (1)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 ———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杨善华 苏 红    (1)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 ———“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冯小双    (1)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 ———“欧华联会”的运作与功能李明欢    (2 )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林闽钢    (2 )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 ———对…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品“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的集体行动”这两种基本模式及其互动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民权益保护,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农民调查》说起占中国人口60%以上的中国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一个难题。去年,《中国农民调查》一书在社会上,甚至在政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农民调杏》的两位作者断言,“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就很少再听到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消息了”,“特别是对九亿农民生存状态的遗忘,又  相似文献   

11.
新乡村建设与共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20、30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波及甚广的乡村建设运动,组织者希望中国乡村可以在现代化中不至于衰败,但后来因日寇入侵等多种原因,运动在国内失败,后在海外得到传承。本世纪初,被誉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温铁军再度发起“新乡村建设”,他认为,我国多数农村大体上仍然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很难实现,农村大量的过剩人口也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城市,那样会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所以,只能以小农村社制的经济基础为前提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利用当地社会资源求发展。他倡导的“新乡村建设”主要是组织青年知识分子深入乡村,培育农民的自主精神、提高社会福利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经济合作与乡村社会的和谐。温铁军的这些做法得到国内外许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也引起学术界很大争议,几年前有些专家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必然失败,更谈不上推行于全国。当然,国家最近大力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在政策层面上似乎已经肯定,但现在就对其效果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一切都有待时间来证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农村,从实施通过直接选举方式选举农村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制度以来,至今已经12年。海外对此有各种评价,有的说是“政治改革的开始”,也有的说“是为了避开海外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判,故意做给海外看的。。但是作为一个制度本身,它已经在农村彻底扎根。这个“基  相似文献   

13.
陈鹏  丁维 《现代交际》2012,(12):34+33
借助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中国传统农村属于礼法社会,现代社会需要农村转型为法治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研究精彻,本文主要借助于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的重点理论从农村中独特的乡土经济、乡土政治两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孙韦霞 《社会学》2005,(3):8-10
政治参与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公民影响或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和活动。中国政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就是指我国农民参与政治生活、试图影响各级各部门的干部及其决策的行为。这里的农民不仅仅局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劳动者,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泛指一切农村成年人口,包括那些已经脱离或半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所有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15.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2月2 1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组织了主题为“乡村政治研究”的学术沙龙,有近40位乡村政治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关心这一领域的其他学者、NGO代表及政府官员参加,7位学者做了专题报告。在“乡村与政治的传统”这一单元有2个专题报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一皋教授在题为”中国现代农村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变动”的发言中,侧重从历届农村组织的结构性变动来透视乡村政治和乡村治理中的重大变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卢晖临的报告则着重从“公—私”关系转变的视角理解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自由发言时段,学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土地制度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协调承包地“二轮延包”制度下的人地冲突,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和关键。探索承包地“二轮延包”制度下人地冲突的协调路径,推动更顺畅地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从而维护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实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健全土地承包的监管与救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我国应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对农村产权组织予以重构。今年年初成都市委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吹响了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成都将启动改革开放30年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要破解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实属不易。不过.中央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由于这些政策措施的实行.农民的“苦”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农村的“穷”开始改观.农业的“危险”之势也有望得以扭转或遏制。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进一步推行和产生效益。假以时日.或可期待“三农”问题有获得大的解决的一天。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实行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