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战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那一时代的秘密看来还远未穷尽。最近,国内媒体报道 IBM 公司曾帮助纳粹德国杀害犹太人,美国作家埃德温-布莱克的调查已经出版。根据媒体报道,蓝色巨人 IBM 当年将其高技术产品穿孔卡片机出口到纳粹德国,运用到自动甄别“低等人种”这一巨大工程中,极大地提高了纳粹的杀人效率。为了扩大业务,公司在第三帝国成立了分公司,IBM 公司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甚至崇拜希特勒,并获纳粹“鹰加星十字勋章”。IBM正声辩解:当时总公司与德国子公司在1940年以后已经中断业务。这一辩解显然无法说明此前他们是否知道其产品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拉脱维亚的纳粹分子库克斯曾亲自指挥杀害了当地五万多名犹太人,他的名字成为凶残和恶魔的同义词。“二战”结束后,他藏身于巴西,并得到巴西政府的庇护。以色列情报组织得知他的踪迹后,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是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十年代挣脱纳粹魔掌、避难中国的欧洲犹太难民,因近年来的“中国故乡寻根热”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60多年前,当欧洲再次掀起新的反犹狂潮、德国纳粹狂魔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 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急需救助的欧洲犹太难民关闭了希望之门。而“上海成了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中国,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远东大都市, 曾经成为犹太民族避难史上的一段传奇、一方拯救乐土、一艘“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5.
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被关入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却劫后重生的以色列人伊斯雷尔·克里斯塔尔,去年以112岁高龄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认证为全球最长寿男性。克里斯塔尔,1903年9月15日生于波兰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他被投入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妻子和两个孩子先后死于大屠杀,那时他真的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了。二战结束了,他被解救了。当医生看到他瘦骨嶙峋时说:"可能活不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比较勇于反省历史罪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二战后,德国积极配合美苏英法等盟国对德国推行的“非纳粹化”运动,严惩那些罪大恶极的纳粹分子。此外,德国政府在不同场合积极表达对二战的忏悔之意,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公开下跪,这一阡悔之举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德国政府还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先后赔偿累计近5504L欧元。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与反刑事犯罪法》,禁止任何宣传纳粹思想、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德国教育法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的历史,特别是纳粹集中营和种族大屠杀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非常画面     
犹太人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9月13日,柏林新落成的犹太人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德国总理施罗德于9月9日主持了该博物馆的官方开幕仪式。建立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要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长达2000年的历史,包括德国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成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晒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平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相似文献   

10.
二、1948年后的戏剧活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疯狂迫害和屠杀欧洲犹太人,幸免于难的大批犹太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们送到巴勒斯坦,从而引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委任统治的英国当局无能调解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社团之间的问题,遂于1947年4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于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翌日英军从巴勒斯坦撤退,随即爆发了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大片阿拉伯土地被占,巴勒斯坦几乎全部土地被占,只有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土地为约旦控制,加沙地带为埃及控制,计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亦即是说巴勒  相似文献   

11.
2000年4月中旬,江泽民主席访问以色列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恳切地向江主席表达了他对一位中国外交官的感激之情。这位中国外交官就是当年驻奥地利维也纳的总领事何凤山。我们看过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无不为德国商人辛德勒冒险拯救犹太人的事迹所感动。何凤山正是中国的“辛德勒”,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救助了许许多多遭受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的犹太人。可是,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却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近些年才披露出来。2000年1月初,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一个“犹太人在中国”的展览,二战期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  相似文献   

12.
都说犹太人绝顶聪明,此言不虚。犹太人对生命的珍惜,就特剐值得称道。据说,在古希腊的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会看到一个奴隶被人牵着,人们把所有的罪过都加在他身上后,把他杀死。古代的犹太社会也有此类“个案”,不过人们牵着的不是奴隶,而是山羊。在“归罪”后,不把山羊杀死,而是把它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替罪羊”。把人更换为羊,说明犹太人对人的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相似文献   

13.
非常声音     
“这正然是一场悲剧,但法律清楚地规定,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美国一8旬老翁因为重病缠身的妻子实施安乐死而被指控为一级谋杀,尽管他辩解说这是在妻子的一再要求下而做的,而且事后自己也曾想自杀,但还是被关进监狱等侯审判。“他在摄像机前的表演简直没话说。他让人觉得其乐无穷,他真是一个天才,一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佚名 《中外书摘》2007,(10):27-27
在以色列作家史蒂夫·里普曼出版的《地狱中的笑声》一书中,收集了一些纳粹统治时期流传在犹太人中的幽默和笑话。以下是从该书中选择的几则幽默和笑话:  相似文献   

15.
刘晗 《职业》2010,(1):9-10
他曾是狂奔在长安街上骑着板车拉电脑的小工,几年后,他一跃为IBM电信资深客户经理,现在的他,顶着“金牌销售”的桂冠却选择了从IBM这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离开,从零开始。大多数人也许不能理解他的选择,但如果看了他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职场小说《做单——成交的秘密》,你就会理解他的转型、蜕变以及职场重生。胡震生,这个职场中彻头彻尾的传奇人物,见证了什么叫真实生活中的凤凰涅槊。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代表出席了这一令人瞩目的会议。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共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当时纳粹德国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大批犹太人在此被杀。1945年1年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联合国希望这一特别的日子来回顾历史,吸取教训,以避免悲剧重演。  为配合这次联大特别会议,联合国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还举办了两个展览:一个是“奥斯维辛——这是你的一部分”,用各国年轻人在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自己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这些历史也与他们有关。正如许多在会议上发言的代表反复强调的那样,只有让下一代人都了解历史,人类才能避免同样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正我参加论文答辩,并非为了要获得什么荣誉,而是在向纳粹讨回公道。英格博格·拉波波特出生于德国,母亲是犹太裔钢琴家。在实行种族歧视政策的纳粹统治时代,凡是有犹太人血统的女孩,都不允许获得高学历证书。1937年,25岁的拉波波特在汉堡大学医学院完成医学博士学业,撰写了关于白喉疾病的博士论文,并将论文交给评定人鲁道夫·德克  相似文献   

18.
1942年10月,我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里。有一天,我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饥肠辘辘地在带刺的铁丝网内走来走去,努力使瘦弱的身体暖和一点,而食物却成了奢望。  相似文献   

19.
李华 《中外书摘》2011,(6):52-54
一 1997年10月,对绝大多数老一辈法国人而言,都是良心难堪的时刻。70年代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政府中担任过内阁预算部长的莫里斯·帕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通敌的维希政府时代,曾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送进纳粹集中营的罪名而受审。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犹太教正统派和非正统派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极化”趋势,以色列是加剧这一“极化”进程的“分化剂”。以色列在全球犹太人中“精神中心”地位的凸显、全球化时代流散地犹太人群体对以色列关联的增强以及不同宗派群体在对以关联中的地位差异,导致以色列成为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竞争的关键“战场”。籍由此种紧密但不平衡的关联,以色列的社会政治冲突和“极化”得以“外溢”至美国犹太人群体。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以“受邀”或“回旋镖”模式卷入以色列社会政治的纷争。进入21世纪以来,右倾化和“民主危机”使以色列犹太人正统派在身份认同、政党归属和政策倾向等方面与美国正统派犹太人趋近,同时却更加疏远非正统派群体。日趋右倾化的以色列加剧了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的“身份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