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规     
现在的独生子女,吃起饭来乱翻乱选,饭菜撒得满桌满地,放到嘴里的菜嫌不好吃又送回盘子里,做父母的视而不见,还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每当这时,我就不由得想起孩提时代父亲对我吃饭的管教。父亲是个严谨的人,讲究道义与礼节。他认为治家要有家规,因而对我们的管教很严,可以说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就是吃饭也得中规中矩,不然,就要遭到训斥和处罚。因此,我小时最怕与父亲同桌吃饭。有年端午节,我与父亲同桌吃饭。家里已经好久没见荤腥了,这天菜里有几片肉,我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忍不住,就把筷子伸到了有肉的碗里,可还没吃上两片…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公司派我到坦桑尼亚工作。刚到不久,非洲的同事请我吃饭。我问:"非洲有什么好吃的?"他们笑而不答,一脸的神秘。下班后,非洲同事带我到了一家餐馆。餐馆在近郊的森林里,地方不大,却有不少外国食客进出。我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窗外的风光不错,还能看到大象和长颈鹿。  相似文献   

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我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可在饭店就餐,面对剩菜剩饭我们往往会不以为然。即使意识到浪费意欲打包,却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致使“浪费”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然而,一次赴德旅行吃饭浪费被罚款的经历,着实令我汗颜,终生难忘。我趁休假随同事到德国柏林旅游,参观完著名的海神喷泉、柏林大教堂,已略显疲惫、饥肠辘辘。“胖子李”率先提议,找家餐馆用餐,大家纷纷响应,走进了沿街一家中餐馆。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心尺     
郭领军 《老年世界》2014,(20):18-18
我的父亲1946年参加工作,走南闯北,居无定所。直到离休前的1985年,我们一家仍住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房里。离了休,我们家已不好意思再住公家的房子。为此,父亲在离休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都在为房子的事而四处奔波。房子看得不少,可没一个相中的,不是房子太破,就是价格太贵。想想那个时代,仅靠父亲的那点工资,养我们姐弟四个吃饭,穿衣,上学,哪还有剩余呢?眼看父亲每天为房子发愁的面容,我们全家人都揪着心。  相似文献   

5.
六年间     
父亲在外做生意,从我懂事起,我们就聚少离多,只有节日才见上一次。尽管这样我觉得自己是爱父亲的,从小到大我都没顶撞过他,每年都记得祝贺他的生日。我开始工作那年,父母亲搬到广东定居。此后我每年只能见上父亲一两次。当然,每个周末我都会给他们打电话。可跟我聊的几乎总是母亲,偶尔父亲接到我电话,我们的通话也总是那几句。一般是我问,爸,吃饭了?父亲答,吃过了,你呢?也吃了!即使没吃,我也不想他担心。  相似文献   

6.
吃茶去     
睡前听儿子说,明天中午吃茶去。我多次来广东小住,知道广东话吃茶就是吃饭的意思。 这里的饭店也有档次高低之分,我们这次吃茶餐馆算是比较高档一些的,名字叫金六福喜宴,属于粤菜。细想起来吃,粤菜多少还有点儿讲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8.
那是我考上高中,到县城上学的第一个冬天。那天我冒着刺骨的寒风走三十余里山路回家,给父亲送学校的一个关于学生自带口粮的通知。学校要求,学生们要自带口粮到学校才能吃饭。这样一来,我一个人每月最少要从三十多里外往学校扛去近五十斤粮食。这几十斤粮食,对于那时身子骨很弱小的我来说,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父亲看了学校的通知后,又回头看看我,没有说一句话。接着,父亲就回到自己屋里,叫母亲过去。我不知道他和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出来后,  相似文献   

9.
名人的幽默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递给那位服务员。  相似文献   

10.
写不完的爱     
王凤英 《老年世界》2008,(17):18-18
一直想写写父亲,脑海里反反复复想着父亲的慈祥,父亲的和蔼,父亲的可亲……可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突然,电话响了,“冰儿,回家来吃饭吧!”原来,是父亲的电话。  相似文献   

11.
求援窗     
别让残疾母亲再哭泣编辑同志:我出生在湖北山区一个非常苦难的家庭,母亲重度残疾,走路一瘸瘸的,还有一身的病。我们姐弟还没有长大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多年后,善良的继父又走进了我的家门,帮着我们撑起这个家。我长大后,到武汉一家餐馆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我能挤出一部分钱帮扶家里。我拼命学艺,想彻底改变家里的贫穷。2009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陈赓大将、李克农上将到饭店吃饭,竟然都没有带钱。那个年代,高级将领也不能动用一块钱公款吃饭。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     
<正>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相信。都说百年的缘分才修来一世的亲缘,我也相信。父亲是爱抽烟的,与琦君《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文中的父亲一样。小时候,我看到父亲鼻孔中会冒烟十分好奇,便问道:"爸爸,你的鼻子是烟囱吗?"父亲笑着摇摇头,慢慢吸一口烟,吐出一串圆圆的圈圈,可爱极了。我伸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只能眼睁睁地  相似文献   

14.
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一伸,包就到了肩上。这是两三年前的事了,每当想起,心里还沉甸甸的。那是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吃店。这里没有什么高级餐馆,这一家算是比较大的店了,在街口。  相似文献   

15.
职业开锁人     
李鹏 《职业》2001,(5):14-15
我14岁时就随着父亲开始学修锁配钥匙的行当,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了。在这一行里,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当同龄人都在上学的时候,我却已经走进了这行,走进了社会。当时,父亲的店里有3个他的朋友跟他学徒,那时的生意很好做,我们几个人从早忙到晚,甚至有时中午吃饭都要轮流替换。一天当中,抬起头的时候不多,不是低头配钥匙就是低头修锁,有时我的脖子很疼,我甚至怀疑,我得了颈椎病,那时,我一个人一天要修将近30把锁,想起来真是蛮辛苦的。我没想到会干这么长时间,因为,我的脾气不好,遇到稍微有点复杂的锁就经常起急。记得…  相似文献   

16.
竹均 《金色年华》2008,(10):37-37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一直在学校门口那家餐馆吃饭。因为家里穷,所以我的一日三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早晨一碗米粥,一碟咸菜:中午和晚上则是一碗米饭或两个馒头外加一碟咸菜。米粥五角钱一碗,米饭一元钱一碗,咸菜是免费的。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觉非常奢侈。  相似文献   

17.
嘘!严肃点     
像父亲一样新上任的公司经理对下属们发表讲话说:"我要求大家把我当成老板看待,一定要尊重我。但是,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我提出来,就像我是你们的父亲一样。""爸爸,"人群中立刻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今天晚上,我可以用您的汽车吗?"牙签妙用罗伯茨一家正准备吃饭时,站在窗边的女主人突然对丈夫叫道:'喂,约瑟夫,你的朋友来了,我敢打赌他们都没有吃饭!""快!"男主人立刻站了起来:"每个人都拿着牙签,到客厅里坐着。'"回手术问题医生坐在办公桌后面,对一个新来的病人说:"如果我认为你需要动手术,你觉得你能支付手术费吗…  相似文献   

18.
人到中年,凡事喜欢反思。这几天,我突然想弄明白:朋友有什么用?靠朋友吃饭?现在很少有人因为吃不起饭去交朋友,也很少有人伸手向朋友讨饭。可见,交朋友不是为了吃饭。靠朋友升官发财?有人是这样的,可他们交那个朋友时对方也不过是个平头百姓呢!如果那个人已经是...  相似文献   

19.
刘伯承元帅的长子、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刘太行少将,这位将门之后承接了父亲从入伍当兵到从事军事教育的“衣钵”,却不曾亲耳聆听父亲讲述过去的故事。“爸爸在家里从来不谈战争,我所知道的大多是听周围的叔叔们讲的,还有就是从书上看到的。”不过,偶尔刘太行在吃饭闲聊时随口一问,刘伯承也会说上一两句。  相似文献   

20.
晓敏 《老年世界》2013,(20):23-23
前些年,小叔和小婶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为孩子的学费,为吃饭穿衣,甚至为一句开过头的玩笑话,两口子就会动起拳脚。小婶自然不是身高体胖的小叔的对手,常常被小叔打得鼻青脸肿,于是吃了亏的小婶,便披头散发、哭哭啼啼地找父亲告状。这时的父亲,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责怪道:“你们两口子这是穷闹腾个啥?全都是没事闲的!”当时我还对父亲的话不以为然,觉得夫妻之间闲了就会打起架来?把闲和打架扯成因果关系,似乎有些牵强,直到后来我才体会到父亲这番话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