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而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它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震撼了整个社会,在群众中起了广泛的思想解放作用.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风云人物之一,如何评价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问题.本文就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作些探讨,谈点粗浅的看法.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开始的.早在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就曾提倡过白话文运动,而且还出版了不少白话文的报刊和书籍.但是,那时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五四”运动,不仅开创了我国革命史上的新纪元,而且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学革命,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一次文化运动。它以文学革命为主要內容,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丁基础。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文学运动,是我国政治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夕,为了冲决封建主义的思想罗网,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文化思想,提倡民主科学精神,主张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只限于在思想、文化领域,但它却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为"五四"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群众基础.本文就这些群体的不同层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先驱对个人主义的推崇 ,是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五四”文学精神的生成、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取舍与变化 ,都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随着中国文学出现“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性转变 ,个人主义思潮受到了集体主义思潮的猛烈攻击 ,中国文学中的“个人”和“我”也开始受到质疑 ,逐渐为“群众”和“我们”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胡适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一月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但是直到如今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仍认为此文所提倡的不是文学革命,仅仅是形式主义的改良,明显地暴露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面貌”。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事”,就其实质来说,究竟是革命的还是改良主义的,尚须认真研讨。笔者不揣浅陋,想谈点看法,就教于大家。“所谓革命者,为革故更新之义。”判定五四时期文学主张是否具有革命性质,我认为重要的依据,是看它能否体现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精神。《文学改良刍议》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精神。只要我们考察一下文学改良“八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那时中国新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学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服务。多年来,人们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证了无产阶级思想给“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后的文学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作出了  相似文献   

7.
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发起创办的《新潮》月刊,是北大建校以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刊物,也是“五四”新旧思潮交战中应运而生的新文化刊物。它始于1919年1月,止于1922年3月,共出版了3卷12期。《新潮》自创刊起就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学,翻译西洋文学,介绍西洋现代思潮,批评中国社会、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为思想革命鸣锣开道,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本文试图从思想革命的角度去探讨该杂志对新文化运动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新文化运动是伴随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封建…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阶段。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最初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的先进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正是这班新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发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从形式到内容全新的深刻的大变革,它给予我国现代文学决定性的影响,并将在今后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愈益显示其伟大的历史作用。无论是过去或现在,无论是什么文学评论家,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必然要论及“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而在论述“五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胡适是同时代的人,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阶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都是文学革命运动的倡导者和健将,以后又以各自的思想、学识与成就,吸引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我国现代思想史及文学史上,有各自的地位。“五四”以后,他们抱着各自的理想,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鲁迅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阵营是由“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①组成的。如果说李大钊等是这个运动的左翼中坚,那么,胡适应是右翼的代表。这三部分人,“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②胡适当时积极倡导白话文,大胆尝试新诗  相似文献   

12.
学衡派反对废除文言, 但不排斥白话; 反对文学革命, 但不反对改良文学; 反对新文化派所输入的西方文化, 但并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 反对废除礼教, 但并不反对改良风俗。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之间的思想论争, 本质上不是进步与反动、激进与保守之争, 而是一种文化观念之争, 也即是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这种论争反映出不同派别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出路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发现,是“人”的发现。从陈独秀在《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号上介绍“人权说”.倡导“人格独立”起,到鲁迅借狂人之口反对吃人的礼教.展望“真的人”出现,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无一不是以人的尊严、人的生存自由作为最高价值来进行思想启蒙。其后,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可以看作是“人的文学”的观念的发展,从提倡个性解放进而关注社会人生.从知识分子转向平民。创造社倡导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拓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新时代,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帷幕。  相似文献   

15.
郑伯农 《中华魂》2012,(11):9-10
回顾100多年来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变革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艺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文学革命"这个口号就是陈独秀在《新青年》提出来的,文章的题目叫《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文学改良”,他的文章叫《文学改良刍议》,后来他也使用“文学革命”这个口号。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是“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他本人还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曾译配《国际歌》、创作《赤潮曲》。  相似文献   

16.
1918年,周作人曾写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提出“人道主义”的要求,号召创作“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与贵族文学,在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五四”前后,他也写下了不少随笔、杂感、小品等文章,后来结集为《自己的园地》(1923年9月初版)、《雨天的书》(1925年12月初版)、《泽泻集》(1927年8月初版)、《谈虎集》上、下卷(1928年1月初版)、《永日集》(1929年初版)等。  相似文献   

17.
标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战线的不朽丰碑,鲁迅的小说第一次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比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幸运的是,他深受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狂飙精神的激励。由于当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由于当时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之共同战斗,因此,鲁迅描写半殖民地旧中国病态社会各阶级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在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变革。作为这次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文学革命运动则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鲁迅,作为新文化革命运动的旗手,他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新的革命形势推动下,则以他的小说,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要求,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显示了新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蜕变的开始,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发端.这个运动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反映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变和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纳入到世界现代文化同构发展的整体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再生.因此,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的胡适,把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近来,有些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胡适的论点,他们指出:“五四”文学革命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余响”或“回光反照”,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东方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拓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新时代,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帷幕。在诸多新文化的先驱者中间,胡适与陈独秀齐名,是这一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成了当时广大知识青年钦慕崇拜的对象。为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胡适曾作过广泛的尝试和努力。无论在文学革命、白话诗文的倡导与创作方面,或者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中国古史的研究,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与整理,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方案的拟定,近代西方思想和文学的介绍,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提倡,以至于文字改革、新式标点符号的推行等诸多方面,胡适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尽管他也有缺陷,有失误,然而毫无疑问,他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