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性首先,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有着明显的纪实性特征,而这得力于长题、小序、作者自注等手法的运用.它们弥补了抒情短诗的某种缺陷,拓宽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涵量,尤其是增强了诗歌的认识价值,有些内容甚至成为了解清代西域屯垦戍边的重要史料,突出了诗歌的纪实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4.
伟大的战略进军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9月下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遵照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指示,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由王震司令员率领向新疆挺进,形成大军压境、直叩新疆大门之势。国民党驻新疆警备总司令、爱国将领陶峙岳和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鲍尔汉,先后于9月25日、26日宣布起义。王震同志立即率第一兵团二、六两军进疆,占全国版图六分之一的新疆,胜利地实现了和平解放。当时的形势是:要医治战争创伤,要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但国家的收入不足,开支浩大,财政经济十分困难。1949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军队参加生产的命令,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籍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解放的关键是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同样开拓兵团事业的新局面,也要抓住“什么是兵团,怎样建设兵团”这个重要问题。在困绕兵团改革与发展的许许多多问题和观念中,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五种观念。一、经济活动市场化还能不能戍边——兵团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观兵团特殊的党政军社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的体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兼容,能不能从计划经济屯垦戍边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屯垦戍边模式。对此有种看法:一种观…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是政府与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其外交主体与对象具有多元化特点。公共外交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外交对象既可以是他国社会组织与公众,也可以是本国社会组织或公众;以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公共外交对象既可以是他国政府,也可以是本国政府。正确认识公共外交主体与对象多元性特点对于发挥公共外交的"公共力",保证政府进行正确外交决策以及总结公共外交历史经验与教训,推动公共外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号一经工商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商事主体便对该商号享有专有使用权,依法享有雇佣劳动者的权利,以自己名义从事商事活动,缔结和签署契约,起诉和应诉.商事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合法经营义务,诚信经营义务及公序良俗义务. 相似文献
8.
9.
陈维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4)
文章离不开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又不等于文章。客观世界必须与主观世界发生关系才有产生文章的可能。可能不是必然,必然也未必都是好文章。比如“秋夜”,多少人想写写不出,多少人写过,却写不好。可是鲁迅识见秋夜,写出佳作《秋夜》,抨击黑暗,歌颂反抗,呼唤光明。写文章要善于思维,富于想象,激发灵感,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0.
简论商主体与民事主体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相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4):49-50
商主体属于民事主体 ,而不是独立于民事主体之外的另一类主体。原因是 :( 1)商事主体的基础理论脱胎于民事主体制度 ;( 2 )形成独立的商人阶层的社会条件已经消失 ;( 3)民商合一在立法实践和理论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 ,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将商主体独立于民事主体之外已无必要。但是商主体有其特殊性 ,不能将商主体完全等同于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1.
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人团体广泛参与着民事活动,它有着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征,而且它的法律特征和现状完全符合确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要件和标准,我国民法应该打破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元结构,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使其成为我国第三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2.
14.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即它既具有多元性,又具有一体性。本文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起源以及形成发展等几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正是这种多元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及其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八九年三月二十日晚,山东大学的美学沙龙气氛热烈。参加这次沙龙讨论的有:美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付瑾、彭修银、王杰、徐宏力、丁来先和历史理论专业研究生沈冬梅等。他们就东西方宗教精神——基督教精神和佛教精神——发表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并由此讨论了文化的可比性及多元性问题,观点较新,具有碰撞性,现特将其主要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