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一书从创作、理论、批评,鉴赏诸方面全面审视,评介了《蕙风词话》,高屋建瓴,全面而深刻,发人所未发。张利群是搞文艺学的,由文艺学介入词学领域,有可能对古代词学史了解不深,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本书作者却对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咸丰九年(1859年)生。他自小聪明,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十八岁举优贡,二十岁举乡试。后到天京,与当时有名词人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砥砺、切磋,进步更快,一跃成为近代有名词人之一。况周颐的词作很多,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二云词》、《香樱词》、《蕙风词》。其特点:前期栖艳有骨,但往往失之尖艳;后期则家国之感,身世之忧,所触日深,词格也日益犹上。然而他最精通的是论词,他写过《香海棠馆词话》二册。《蕙风词话》一书,作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自面世以来。早已成为显学,其于当世词学地位之盛者,无过其右;然王氏词话虽有得易简之趣,却不免伤于质直,至其所标榜之境界说,亦非其所拈出,此前辈学者乔大壮、黄墨谷、饶师宗颐等先生早有平议。而况周颐之《蕙风词话》,其初刊行时,亦曾广为推崇,惜其后则日渐湮没。笔者认为,此或与民初胡适、陈子展等人之力诋梦窗派(包括况蕙风)及加誉于观堂之词学有关,其偏见影响及于解放后。其实《蕙风词话》体系严密,于词论中兼批评、分析、考据与教导学词门径,而其词学理论亦多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顾太清的思想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蕙风词话》载论清朝满洲词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说法。顾太清之诗集《天游阁集》及词集《东海渔歌》,自当时起在我国文坛上已有盛名,至今不衰,凡言满清满族女诗人者,非顾太清莫属。  相似文献   

6.
读金词札记     
《蕙风词话》误引董西厢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载金董解元“哨遍”词云:“太皡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暘谷。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濛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橱。日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萨若马戈《失明症漫记》中"失明"的文学意义,试图进行关于《失明症漫记》中女性主体性的女性解读。本文认为,《失明症漫记》中女性角色用她们的行动无言地塑造了她们的主体性,因此,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的女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杨柏岭清末民初,词学一时成为显学。“清季四大词人”①更是鼎力彰扬。他们或是整理校刊词集;或是点评批注。而唯有《蕙风词话》的著者况周颐对推尊词体的思想,给予了系统化的理论总结,饮誉当时。谭献说他“锐意为倚声之学”②。黄孝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理论,自先秦《左传》季札观乐时就初见端倪,后经魏晋的滥觞期,直至明清才趋于成熟。古人论风格,多用体、品、格等概念,而“风格”这一范畴,则往往多用于对人物的品评,后来才逐渐挪用于对文章风格和文艺作品风格的品评。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一书使用“风格”达10余次之多,几乎都用于对词作品风格的品评  相似文献   

10.
<正> 《金瓶梅词话》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这是成书数百年来人们猜测颇多而未得确解的谜.我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见山东聊城金学会编《<金瓶梅>考论》一集)一文中提出《金瓶梅》是二人以上合作的书.它的主笔作家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辅助作者是昆山郑若庸,写书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是赵康王朱厚煜.本文仅就谢榛即是《词话》作者加以考论.  相似文献   

11.
晚清学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在历代词话中评论研讨金词最多的一家。金词的繁荣几与北宋相埒。苏轼词的影响,与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性格相结合,形成了金词不同于同时期南宋词的独特风貌。吴激、蔡松年的由南而北和辛弃疾的由北而南,见出宋金词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金词只是北宋词的一种特殊的延伸和继续。金人片面继承苏词而予以单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传统婉约词,这对北国词的全面繁荣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蕙风词话》曰:“五代词人……其铮铮皎皎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已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一万。“所谓“性灵”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真性情,可说为李煜其人、其词之一显著特色。故有人认为,李煜词只“体现了一种真的倾向”,“并不在于它表现一种善的内容”。(王河:《谈李煜及其词》,见《江西社会科学》1982.5)李煜词之魅力仅仅是由于赤裸裸的,毫无假借的直率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此,李煜之“真”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在亡国前无非“耽溺于享乐”,亡国后无非“耽  相似文献   

14.
若论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世人没有不知晓的;但若论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语》,知晓者就寥寥无几了。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在晚清词坛上被誉为“盟主”,“清秀四大词人”之一;其《急风词话向《人间词话癌晚清却名垂一时,被誉为“清末三大词话”之一。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话》的研究。笔者近来喜获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惠风词话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5年5月版),信有巧遇知音同道之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家论;“况周颐:人生与心灵的痛苦历程”,从况周颐的生平简历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词学衰微的时代。明人王世贞、陈霆即持此说,如陈霆《渚山堂词话》云:“我朝文人才士,鲜工南词者。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清人朱彝尊《水村琴趣序》则迳谓“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究其原因,一是《花间》《草堂》广为流行,导致词格...  相似文献   

16.
[一] 《金瓶梅》一书传到日本,最早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即元禄、宝永(1688~1704)年间(相当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据考证,在日本发现的所谓原本,其实并不是原本,也不是原本的手抄本或刻印本,只不过是接近《金瓶梅词话》的版本。而《词话》是按原本《金瓶梅》改写的,即是在我国各地扩散的印本,因为真本早已失传。一、1941年在日本日光轮王寺的慈眼堂发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它和1932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现的《金瓶梅词话》是相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世界奇书。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花俏。虽然《金瓶梅词话》之谜还没有揭开,但在世界许多名家的关注下,通过诸多学者的辛勤探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金瓶打开。梅花绽放!笔者天都草民,埋身金瓶中,坐瓶观天,不知天何其大也;伸手红梅里,弄梅坠地,才晓地有斯人矣。近卅年来。苦心经营“黄金屋”,对《金瓶梅词话》的研究一犁耕到脚。特别是对全书的方言研究,精眼觅缝,循音辩字。辨字赋音,终成一家言。  相似文献   

19.
词话肇于宋,大盛于清。清代词论家辈出,著作如林,与词的“中兴”交相媲美,相映成趣!吴衡照的《莲子居词话》(以下简称《莲子》),便是清代词话书林中一部较有份量的著作。 吴衡照,字子律,海宁人,曾举进士第。胡凤丹称其“名高艺苑,才擅花间(《莲子》胡序)。 《莲子》凡四卷,除卷次外,概不列细目。“要其所列,皆词人也。此亦温公诗话载梅尧臣一条之例。”(《莲子》屠倬序)作者广收博采,兼容并包,抉剔百家之书,而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幽灵,在唐宋词坛中悄然徘徊、踯躅……“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蕙风词话》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