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兰情韵     
胡家焱 《老友》2008,(5):43-43
奉新县老年"花协"成立,开拓了老年人生活的新休闲空间。翌年初夏,组织会员到江西省花科所参观学习。那万紫千红、婀娜多姿的鲜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们。从此,我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兴致勃勃地养起花来。从小我就酷爱兰花,老家山里生长着各种兰花,我爱她朴实纯真,不饰雕琢,更爱她卓尔不群的宁静之美。兰花四季常存,花香不断,春兰刚谢,夏兰吐艳,秋  相似文献   

2.
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常常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家里没人时,她还不唠叨,单单我们下班回来,她才唠叨。”  相似文献   

3.
编读连线     
《人生与伴侣》2006,(3):68-69
祝“新养生”更上一层楼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们爱“新养生”,这是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心里话,每期的杂志一到,我80岁的父亲、70岁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还有我和妻子都想先睹为快,因此常常是你争我夺,结果是女儿眼明手快,让她捷足先登,通过长期的拜读,我们对“新养生”的感觉是实在、实用、贴近生活,就像一款美味佳肴,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大饱口福。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省广元市,有一位退休老人,他不是记者,却比记者还忙,整天夹着公文包早出晚归,奔波采访。10多年来,他凭借一颗火热的心,专管老百姓烦心的事,尤其爱帮助弱势群体,常常有居民找他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这个退休老人名叫王开邦,今年73岁。由于他多年来一直热心“管闲事”、做好事,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管先生”。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由老伴陪伴着来到心理门诊的。60岁的她看起来十分憔悴,动作也显得迟缓,在爱人搀扶下缓缓坐下。没等医师询问,王老师的老伴就焦急地先介绍起了王老师的情况:王老师半年前退休了,一向开朗、活跃、爱唱爱跳的她渐渐地变得不愿外出,不愿与人交往,整天坐在家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睡眠更成了大问题,常常通宵无眠。白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再好的饭菜也没有食欲,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医生啊,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了。”老先生叹了口气继续说,“其实我们家现在情况挺好,儿女条件都不错,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案例描述】 李萍,一个品学兼优活泼可爱的孩子,最近却显得心事重重,课堂上常常出神地望着窗外,放学后独来独往,就像一只离群的燕子,看不出她曾是一个爱唱爱跳,爱说爱笑的女生。一天,有同学报告说,李萍竟然打人了,还把同桌书包扔到楼下去了。约谈了李萍,可她只是不停地抽噎,不讲一句话。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家访,才得知,她...  相似文献   

8.
一个女人一辈子总会爱上一次王八蛋,既然迟早要受伤,早受伤总好过晚受伤,越年轻就越容易复原。我的闺密米娜常常这样对我诲人不倦。米娜十八岁那年就遇上了她的王八蛋,还是花骨朵儿的她神勇地献上了自己最热烈的爱和最丰美的肉体,结果痴情的脚步仍然追赶不上变心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散淡也是福     
王老太是出名的"爱干净",对自己家的屋子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整天不停地擦、洗,桌椅、地板更是擦得能照出人影。有人到她家串门,人一走,她就要将地板擦上一遍;要是有谁坐了她的床,她更要马上把床单洗  相似文献   

10.
晓东 《社区》2002,(4):24-25
临终关怀:爱与温情育出的善果。曾经读过一则有关临终关怀的报道:“酷爱音乐的92岁的王静奶奶是心存一首未写完的小乐曲告别人世的。临终时,她显得宁静而安详。在这半个月前,不间断的疼痛曾几乎使她精神崩溃,各种药物对她失去了作用。她所在的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想尽办法分散和转移她的痛苦。他们得知她喜欢音乐,于是便和她一起唱歌,一起谈论音乐,唤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她开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16,(6):22-22
“祖国”这个概念该怎样理解,我也许说不准。但新中国诞生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祖国母亲的可爱。我爱她一碧如洗的蓝天,姿态万千的白云,站在她的苍穹之下,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那妍红天际的朝晖,如火如血的晚霞,生活在她的时空里,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祖国新生了,我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她的体温。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身边就有很多。比如朋友L,老公上班,业余开了饭店,全交给别人不放心,她帮忙照看着。而她自己爱画画,约稿一堆,画吧,没时间,不画吧,怕一放手,再难提起笔,整天纠结在生意与爱好的两难间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庐江县新渡乡星夜村农民李光梅,8年来潜心钻研苗圃花卉栽培技术,探索出一套栽培技巧和经营经验,她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村农户,使周边300多农户脱贫致富。在今年1—3季度,李光梅所在的星夜村,325户农民共出售水杉、雪松、柏科类风景树苗140多万株,各种名贵花卉25万株(盆),经营产值15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常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成大曾经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只老骆驼有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归来后,同伴们争相请它介绍经验。老骆驼平静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讲,我只是认准目标、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而已。  相似文献   

15.
程凤山 《社区》2005,(5):14-15
你听说过一个保姆,每天要奔波于两家之间,买两家的菜、做 7 顿饭、护理3 个病人的事吗?在辽宁省辽阳市的徐经子地区就有这样一个保姆,她叫徐永华。有意思的是,这份劳累并不是保姆自己找的,而是这两家人谁也离不开她。 徐永华是个性格泼辣的农村妇女。1996年,她的女儿考上了沈阳医科大学,儿子在辽阳市学厨艺。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徐永华决定进城打工。 一天,有个跟她一起干活儿的工友问她:“晚上到医院侍候一个99岁的老太太的活你干不干?”徐永华不加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女儿却觉得丢人,妈妈干侍候人的活,她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徐永华…  相似文献   

16.
九月菊香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麦儿”的小姑娘,她一岁的时候,失去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年老的爷爷奶奶艰难地把她抚养长大。在这个山峦叠翠、幽静然而原始的地方,有一个叫刘恋的女老师,用她那美丽的眼睛关注着野菊花般的山里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阿静  陈晓农 《新天地》2011,(11):28-29
阿静离异多年,为了孩子一直未再婚,等孩子成年有了归宿,再次走进了婚姻。然而再婚带给她的更多的是苦涩。以下是她的讲述。2010年5月,我和55岁的徐加林在一次业务活动中相识了。从相识到相知,渐渐地我对他有一种无法自拔的依赖感,而在我身上,离异已久的徐加林也找到了久违了的轻松。经过半年多的相处,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18.
火红的晚霞     
成望敏 《老友》2014,(3):29-29
正她酷爱红色的运动服,她所编撰的《门球竞赛规程和秩序册》的封面都是红色的。她在门球场上红红火火驰骋了足足有30个年头。她,就是江西省直属国家机关老年体协副秘书长、江西省门球协会厂矿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曾碧霞。赛场上大家习惯地叫她"裁判长",教练和裁判员多尊称她"曾老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球友大多昵称她"曾大姐"。裁判长。1983年才48岁的曾碧霞便从江西省妇幼  相似文献   

19.
为母亲找乐     
沧桑洗礼,曾经受尽苦难的母亲一年比一年老了。为了使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变着法儿地逗母亲乐。20年前父亲去世,我怕母亲生活寂寞,就给她买了一台高灵敏度的袖珍收音机。从此,这台收音机便成了母亲日夜不离的伴侣。她不仅爱听戏,爱听评书连播,而母亲90岁生日那天,我这个65岁的儿子为她老人家南腔北调地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且还爱听新闻联播。每当我回到家里看望她时,她就和我聊新闻,话社会。老人家知道的天下大事还挺多的呢。只是因为耳背,有些话听不清楚,和我交谈时,不免张冠李戴。譬如,前几年她常把美国总统“克…  相似文献   

20.
征婚须知     
她两岁丧母,12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她常常一个人沉浸在遐想的世界中。14岁时,她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18岁,她梦想在戏剧界成名,可是她的叔叔——她唯一的监护人,却要她当一个售货员或者什么人的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