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国民教育和民族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以人为本,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瑜 《回族研究》2003,(4):39-44
"帕西"是傣语对回族的称呼.在云南和中国民族学界,"帕西傣"这一概念,专指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乡曼短村公所的曼峦回、曼赛回两个寨子的特殊穆斯林族群.本文以两份新发现的家谱为线索讨论"帕西傣"这一特殊穆斯林族群的形成问题,认为"帕西傣"通过不同的婚姻形式来稳定、发展自己,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心理,是云南回族穆斯林从清代以来,在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过程中,通过族际婚姻而形成的回族派生族群.  相似文献   

3.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原始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宣泄对生理的渴望,彰显对生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正是由于先民们创造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促使我对"生殖崇拜"舞蹈文化的探索,促使我追寻其舞蹈背后的深刻文化意涵,这也正是笔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刊》2014,5(5):2
西南民族大学综合文献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数字化馆 本馆是以民族文献研究中心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利用TBRC(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建设包括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5.
关于少数民族社会化的6条理论在美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社会化是以下列6条理论为目标的:1.种族坩埚Ⅰ:盎格鲁的同化。2.种族坩埚Ⅱ:民族的或者生物的融合。3.文化的、宗教的多元主义。4.种族的隔离:只为白种人的美国。5.种族歧视的废除与统合。6.民族的多元主义。下面,将详细地探讨一下关于少数民族或者多数(主体)民族社会化的6条理论。1.种族坩埚Ⅰ:盎格鲁的同化在美国历史的早期,自从英吉利系统的移民获得大部分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的统治权以来,所谓美国化一直被认为是英吉利化。于是,所有的移民(实际上只有白种人)认为,应该放弃他们以前所具有的民族以及国家的文化,而采用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指导"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定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十一五"专项规划,抓住机遇,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全面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少数民族妇女现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角色转换形式发生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少数民族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少数民族妇女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期对社会的作用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自身锻造和社会的重视与培养是一个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利  谭勇 《民族学刊》2017,8(3):84-89,126-127
作为中国曲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因历史原因和它的口头性特征,以及某些民族文字的缺失,在理论方法和个案研究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处于研究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的状态.本文拟回顾、梳理、总结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成果,简介曲种,分析其独特性,探讨如何进一步充实、丰富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学术内容,为推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健康发展、丰富中华艺术文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贺霆 《民族论坛》2012,(4):106-109
于2009年建成并已部分开放的云南省中医药暨少数民族医药博物馆,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庇护所。而其中正在建设的中医西传分馆,更是中医药类及人类学、民族学类博物馆中的一朵奇葩。除了对针灸西传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这座有些另类的博物馆还促使我们对我国民族博物馆的视野乃至整个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进行思考。本文从该馆的由来、功能,以及它带来的启示,讨论"民族"、"少数民族"的本意、特别是对中国人类学界的含义,以及新时期探索海外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