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进程,拓展了现代化内涵,找到了现代化的新道路;第二次革命为现代化清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外部条件;而现代化则是第二次革命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它以信息化为核心进程,又具有知识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等特征.对于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政党来说,第二次现代化意味着一场严峻的历史考验.本文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领导和组织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考验和所做出的应对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而进入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省份,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坚持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一起抓,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反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针对我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我国的新公共管理实际上面临着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新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对新公共管理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资源整合等公共管理变革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论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口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我国人口现代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列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6):32-3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整合。不管哪一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现代化范式的指导。从现代化的角度建设小康社会,应与国际接轨,顺应时代潮流,还应避免堕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只有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人的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我党领导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对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新总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现代化相关理论和现代化基本概念出发 ,对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与科教兴市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并对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11.
文明进程依次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等四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四个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广义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从农业时代和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向知识时代和知识文明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全党、全国人民在今后20年奋斗的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人口现代化抓起。一、人口现代化的特征人口现代化着眼于人口发展全方位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现代化,人口分布态势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素质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生育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育现代化就没有现代人口转变的完成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也就不会出现建立…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中国家庭变迁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家庭变迁的特征、趋势和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家庭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构建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尤其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家庭的规模、结构、关系、功能、资源与能力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面向家庭的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但是,中国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对象基本上是以个人为单位,缺乏能够有效支持家庭的政策体系。因此,亟需审视家庭变迁所带来的政策需求,明晰家庭私领域的边界和政府在支持家庭中的角色,确立"以家庭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界现代化大致起步于18世纪,扩散于19世纪,流行于20和21世纪。从18世纪到21世纪,世界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现代化是一个多义词,它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国家目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作为一种文明进步,现代化是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巨大转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作为一种国家目标,发达国家是要保持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是要追赶和达到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在18至21世纪末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21世纪,世界现代化有三条路径,即第一次现代化路径、第二次现代化路径和综合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广义经济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差异比较及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层面的经济现代化分为经典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个阶段.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是工业经济革命还是知识经济革命;主要特点是工业化、非农业化还是知识化、绿色化;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物质需要还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主要结果是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还是完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等问题.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两者分别选择了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所以,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坚持综合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与理论目标和政策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一次成为我国的时代主题之一.在全球化、全球现代化的背景下,作为文化主题之一的文化研究在研究的出发点和课题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现代化的大背景.研究文化首先需要明确现代化的特点,进而明确由现代化建设需要决定的文化研究的侧重点的变化,重新审视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琳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7-19
改革开放20年,中国完成了由贫困向小康的历史跨越.新世纪我们面临着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科教兴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同时,小康社会的发展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小康社会的高要求将成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过程中历经疏远时期、嵌入时期、反思时期、重振和拓展时期之后 ,人类学已与现代化密切关联。回顾这些时期与联系 ,有利于梳理人类学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人类学的未来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反思人类学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经典现代化理论是对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阐述;后现代化理论则是探索工业化以后的发展;生态现代化是一种利用人类的智慧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进步的理论;再现代化就是一个工业社会的创造性破坏的时代,创造性破坏的行为主体不是革命,不是危机,而是西方现代化的胜利;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