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合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采用系统分析和案例对比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典型区域流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尝试构建了“土地市场+土地银行”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并阐述了其在推动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制度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给予了农户自主选择的权力,为承包经营大户解决了资金问题;政府的监管降低流转后产权利益纠纷风险。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日渐增多,其中农户间基于自愿流转而引发的纠纷尤为引人注目。此种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即国家农业政策突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为妥善解决此类纠纷,应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频繁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加快,这为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农民并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乡政府和村集体的暗箱操作等行为使得农民不能从土地流转中获益。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大事。因此,在对地方政府,国家监管机关和农民自身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确定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民实现自身权益的一种方式。当前,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介入这一领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本文将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入手,介绍律师介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及现状,最后提出如何加强律师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进行经济建设,同时,城市化的稳步扩张也带动了大量人口迁动。作为用益物权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面临着人口流动频繁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现行立法通过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限制难以达到稳定的目的,应当通过保障其财产权的独立性并强化农地登记的公信力手段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为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从程序法角度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合同、流转组织机构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学平教授撰写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一书,深刻剖析了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农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流转和外部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构筑了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调控机制及其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费用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中介组织的介入将降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并通过对中介组织参与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费用模型分析,指出不同性质中介组织参与下,各环节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系数不同,市场主导型中介组织是最好的第三方,且市场主导型中介组织的收费保障机制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界定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以及必然性和可能性,描述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现状,分析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原因,认为现阶段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原因主要是土地流转的租金低,土地在转入方没有产生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没有明显提高务农收入,无力支付高租金。由于流转土地的双方都没有明显的经济利得,因而缺乏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农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农地信托的演变。目前的农地集合信托计划与此之前的农地信托流转模式相比,采取金融化与商业化方式改造农地信托,引入信托公司对农地进行信托管理,既强化了农地信托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改变了一直以来被诟病的政府主导型农地信托流转的弊端,有利于发挥信托公司强大的信托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又能更迅速地集合更多土地,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未来农地信托流转将遵循市场为主导的农地集合信托方向;以农地事务管理型信托为主,农地资金信托为辅的信托方向以及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契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序格局”关系显著影响到契约形式选择,血缘和地缘越接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当农户拥有党员身份、土地流转年份越近、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和租金为货币形式时,农民则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出户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双重影响,而转入户只受到地缘关系影响,“差序格局”对两种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家庭承包制与集约化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法律制度是确保农地流转的基本保障。然而,相关法律在调整农地流转时却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对土地投资入股的方式与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农地流转的登记与农地流转的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二是完善《信托法》,增加土地信托的规定;三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成员的出资方式、合作社的法人性质、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法律尚未许可的情况下,各地已出现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实践,其中,农民自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入股农业公司的汤营模式是较优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的主要障碍并不真正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符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应予以合法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应当坚持自愿、农地农用、入股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须经依法评估等基本原则,并对公司的设立、经营及消灭等环节加以专门规制。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SICP范式、路径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而其焦点在于农地产权流转创新及其市场化程度,受制于历史习性、制度特性(制度模糊、产权权能虚置)等约束,我国的农地经营流转制度还很不完善。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农地产权市场化流转的关键是解决农地资产产权的权能配置及其合约激励问题。不同的合约权利结构(S )决定经济制度及其变迁(I )的本质,而主体行为选择(C )的方向及其获得的绩效水平(P )既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又是引致制度变革的原因。文章整合多学科理论,以承包合约的静态与动态权利结构分析为起点,提出基于“权利结构-制度变迁-行为选择-绩效”之联动关系逻辑的“S IC P”范式,为新形势下我国农地产权流转制度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框架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的评价与利用的研究,是人口与土地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内容包括:(1)农用地评价的方法、原则、步骤、项目与指标的选择;(2)农用地对特定作物的单因子限制性强度和综合适应度;(3)对农用地利用现状的合理性及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估;(4)制定新的农用地利用规划,并保证经济效益、总产出最佳,作出新利用方式的后效评价。文章还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土地评价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澄清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新近的债权论者提出了系统的论述,试图说明农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债权.然而,农地承包经营权并不因为其受发包人的限制,或者不具有可自主转让性,或者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而失其物权性质,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而非请求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课题。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构建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框架,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然而也存在着诸多缺陷。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客观地反映我国当代社会“三农”现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及法律现状,努力使构建的农村土地流转体系成为对“现实有效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效益、农业可持续性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于粮食主产区;而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或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或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明显。因此,建议大力推进耕地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的有序、高效流转,如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挖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与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实现区域间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