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力 《领导文萃》2015,(5):48-51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本地化悖论2012年12月,安倍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的原因在于日本民众认为"安倍经济学"能够带来工资增加和就业增加。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日本面临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下迎接全球化挑战,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让经济恢复活力。然而,仔细分析安倍过去两年的经济政策,可以看出更多的不是应对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3.
东海饿狼     
就在俄罗斯铁骑踏入伊犁的同时,在遥远的台湾,一场飓风带来了一艘琉球国渔船,船上的渔民与当地的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50余名琉球渔民被杀,这就是所谓的"琉球漂民事件"。琉球是一个岛国,位于中日之间,从明代就开始向中国朝贡,成为藩属。日本随后也以武力强迫琉球入贡,形成了所谓的中日"两属"局面。中国对待藩属,历来只重面子不重里子,只要称臣纳贡,一般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与外交。而日本就不同了,为了"布国威于万里波涛",积极向外拓展,第一目标就是攫  相似文献   

4.
何谓"小棒外交"所谓"小棒外交"(small-stick diplomacy),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大棒外交"而言。这一概念认为,在处理领海纠纷等问题上,中国目前正大力依靠海监等民事执法船只来维护国家主权,这种做法既使北京避免被指责为"炮舰外交",又可以向对手施加持续不断的压力,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小棒外交"一同被提出的、意义相近的说法,还有"非硬实力""黄岩岛模式""被动式果断"等。"小棒外交"的提法最早见诸报端,是在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2012年4月23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美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和吉原俊井发表《南海的小棒外交》一文。文章称,美国及其东南亚盟友"不应只关注那些占据着新  相似文献   

5.
苏嘉鹏 《领导文萃》2014,(13):34-36
<正>种种迹象表明:朝鲜和日本出于各自在东北亚打开外交僵局的共同动机,正在日益走近,而这其中的一个共同原因,便是中国因素。"不能透露详细内容,但(朝鲜)至少没有拒绝讨论的态度,这点可以告诉你。"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局局长伊原纯一这样回答日本记者关于被朝鲜绑架日本人质问题的提问。朝方谈判代表宋日昊也证实,对于朝鲜一直主张"已经解决"的绑架问题,没有拒绝与日方继续讨论。朝、日互有需求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本文从外交战略目标、多边外交战略和双边外交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选择及其影响这样的外交战略选择的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加之日本和几个地区国家不断闹腾,中国外交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很关心和重视中国的外交战略,说什么的都有。比如"韬光养晦"战略已经过时,现在"应该大有作为";应该重新考虑是否仍要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需要重新评估"不结盟"政策的利弊,启动"准结盟"或"半结盟"政策;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外交的转型: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政治性的区域或次区域是历史形成的。就中国周边而言,区域性大国有:北边的俄罗斯,西边的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印度,东南部的印尼与东北部的日本。这四个国家与中国一道,构成笔者所说的"亚洲五强"。亚洲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这五强的影响。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并且与中国一样属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又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王旺 《经理人》2014,(5):22-22
安倍经济学的利恰恰又是其弊。首先,日元贬值并未给日本贸易带来转机;其次,若要刺激消费,要解决如何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这一难题;最后,第三支箭的实施面临利益集团的阻挠。此外,安倍狭隘与毫不包容的政治作风,使得安倍经济学失败的概率高了几成。  相似文献   

10.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正>安倍晋三在他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一周年时,即2013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了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和愤怒谴责。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也在当天发表声明,表示不满。声明称:"日本是一位宝贵的盟友和朋友。尽管如此,美国对日本领导人采取的这种加剧与邻国矛盾的行为感到失望。"(法新社东京2013年12月26日电)随后,美国国务院也发表了同样的声明和谈话,对安倍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可以列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13.
徐向阳 《经营管理者》2009,(21):237-237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国家,作为经济大国,日本试图改变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追求所谓的"政治大国"或者说"普通国家"的目标。然而日本的现行宪法的规定被认为束缚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日本近些年来的诸多动作,比如《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的通过,9.11之后的"反恐法案"等,其目的都是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有关规定,最终实现修宪的目的,然而真正要达到修宪的目的又受到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余华 《领导文萃》2007,(2):26-30
去年9月26日,日本国会众参两院经投票选举,任命安倍晋三接替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第57任内阁首相。安倍现年52岁,上世纪90年代才步入政坛,既无太深资历也没有多少从政经验,竟然一跃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安倍究竟是何许人物,仕途能如此顺畅。  相似文献   

15.
粟锋 《领导科学》2020,(6):122-124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以来,自诩"价值中立"的美国大众传媒受国家观念主导,发挥公共场域媒介作用,采取保持长期感知、跟进显著热点、设定优先顺序的方式对中国5G进行价值导向性报道,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5G事业的负面印象。为了制胜数字外交,捍卫自身权益,我们必须深化对新时代公共传播规律的认识,以外交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互动托举数字外交:一是要使公共传播的国家观念具象化,破除中国威胁论的传播陷阱;二是要使大国外交的数字博弈体系化,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6.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已成为邓小平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把握中国外交脉络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外交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了外交实践的新发展,并为自身发展谋求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是否以及如何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决定中国未来外交走向的重要问题。当下,国内外学界、政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张墨宁 《领导文萃》2014,(4):110-113
正2013年10月24日,中国举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政治局七常委悉数出席,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意味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政策已经有了微妙的调整。而将要组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被外界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未来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对东南亚态度差异化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20.
外交     
《领导文萃》2010,(24):10-10
<正>稀土成中国"外交工具"中国政府正加强限制稀土出口的相关措施。中国方面加强了通关检查,除对日本外,对欧美的稀土出口也出现了停滞趋势。如果中国停止供给对制造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稀土,那么日美欧企业将遭受沉重打击。另外,中国政府还强化了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加以利用的姿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