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民间秘书(或称非列入官员编制。不过,古代把这类人员不叫秘公务秘书)这个词还很陌生,今天再提到民间书,而是叫清客、相公、先生、幕宾、师爷秘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民间(如绍兴师爷)等。雇主有重要事情时请他们秘书的发展壮大。笔者现就民间秘书问题试作出谋划策,有来客时请他们代为接待,有宴请一些论述。时请他们出席作陪,有文事时请他们代写文一稿,甚至让他们收账讨债、催租要粮、代管家民间秘书这个概念虽然有待于专家、学者务,闲时陪着吟诗作对、下棋聊天。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能更完美更准确地揭示无…  相似文献   

2.
文武 《决策探索》2004,(5):46-46
当代秘书,是组织安排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的工作人员,而不是明清时代地方官员私人聘请的师爷,也非古代将帅的幕僚。因此,使用秘书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防止和杜绝以下10种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秘书之友》2006年第11期刊登了王彪、李敏两人撰写的《明清时期的秘书群体——绍兴师爷》,读后收益良多。笔者在从事法学教学之余,对清代师爷制度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现就《明清时期的秘书群体——绍兴师爷》一文中未曾提及的有关问题查遗补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赵亚山 《秘书之友》2007,(12):10-11
“秘书”一职古已有之秘书,古代官名。中国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官职,负责掌管官员向皇帝奏事的奏章函牍、宣示皇帝的诏令以及管理宫禁的图书等。  相似文献   

5.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他们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佐治或佐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与雇主之间形成一种"亦幕亦友"的关系。他们虽然不是官,不能发号施令,但在掌理公务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成为我们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秘书群体。从师爷杰出代表的古籍中,笔者学习到师爷的从幕道德,从而联想到现代秘书应该对  相似文献   

6.
陈洲 《秘书之友》2023,(6):16-18
<正>秘书一职古来有之,古代朝堂设有秘书监、秘书丞,坊间又称为幕宾、师爷,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发挥着上情下达、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是对秘书职业的真实写照。手执尚方宝剑,身处风口浪尖,有勇立潮头之酣畅,亦有被漩涡吞没之风险,做一名合格的秘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要做好秘书工作,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十个方面的能力,守好十个方面的戒律。一、秘书需具备的十种能力1.能记忆领导经常要出席活动、会见来宾,会讲不少话、办不少事,甚至会做出不少承诺,这些都需要秘书详尽地记录下来,整理归档,以备随时查询。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重拳出击惩治腐败,许多"大老虎""小苍蝇"纷纷落马,在这些落马官员背后的"秘书帮"也逐渐浮出水面。与因地域而勾结的"山西帮"和因行业而合谋的"石油帮"相比,"秘书帮"具有广泛性和松散性的特点。说其广泛,是因为只要有领导,就有秘书,就有可能形成秘书滥权的问题。从近两年落马的郭永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秘书是中国公务员队伍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就秘书职业本身来说,它是掌管文书并协助部分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秘书应当是"职员"而非"官员"。但十八大以来,查办的30多名省部级高官中,有将近三分之一在职业生涯中有过秘书经历。这些曾经的秘书都是一路"火箭式"提拔,"空降"为要  相似文献   

9.
秘书一职,古已有之,大多与文牍、智囊、谋士相关.现在秘书的职责界定是"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个方面.要做好秘书工作,必须认识秘书工作的客观现实环境,弄清秘书工作的基本能力取向,从而切实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秘书工作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建设与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秘书"本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没有两样。但是前些年,官场上的秘书们好像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附体,其身份和职责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好似领导的"家人",有的成为官员谋利的"掮客",有的俨然成为"二首长",周围的人们都得高看他们一眼。这是对秘书岗位与职责的严重扭曲。近来,中纪委查出一批秘书出身的腐败官员,他们的许多劣迹就发生在当秘书期间,这就引发人们对许多相关问题的深刻反思。本刊特别组织一组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透视和剖析,以期为建立遏制秘书腐败防御体系贡献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师爷笔法     
师爷笔法的正身,本是清朝刑名师爷创造的一种办案术,但后来它渐渐地浸染到文坛,乃至政坛,终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特产,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刑名师爷,也叫刀笔师爷,是专门帮助州县官办案的,办案时,手中的刀笔一动,就能够改变案性,从而改变涉案人的生死命运,这种巧施手腕、生杀予夺的笔法,就是所谓师爷笔法。曾有人叹息说:师爷的笔真是“大笔如刀”啊。这如刀之笔不是别的,正是师爷笔法。有一本清代笔记谈到过师爷笔法,说有位资深的老师爷,把刑名师爷的刀笔秘诀总结成八个字,叫作“反复颠倒,无所不可”,并举例说:要使原告胜,就说“他如…  相似文献   

12.
秘书之秘     
秘书,本是一种职务名称,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是领导的贴身参谋和助手. 在我国,最早出现"秘书"一词是在汉代.《汉书·成帝纪》中叙及"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可见"秘书"起始是指宫廷之秘籍.嗣后,逐渐由物及人,多指掌经史图籍的机构与官吏.而真正从事现代意义上秘书性质工作的官员,多半并不冠以"秘书"二字,而是称为史、纳言、起居郎、作册、博士、左徒、文案、主稿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中,秘书的称谓、工作职责与管理体制才大体与现代秘书相近.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也无论名称和职权范围怎么变化,作为协助政府要员管理国家并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这个阶层,始终存在着,并已经成为国家统治机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理性说来,抽离出男女感情的成份,秘书与老板的工作互动关系,很自然地建立在某种默契与特质上的相合,否则不是老板要抱怨,就是秘书无法忍受而另觅他职,因此,合作愉快的秘书与老  相似文献   

14.
<正>幕僚制度在中国政治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名称也不一而足,到了清朝,称谓达二十余种,师爷成为其中重要一种。《汉语大词典》中指出,师爷是"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主要由地方主管官吏自行聘请,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师爷这一职业群体发端于明朝中晚期,兴盛于清朝,没落于民初,在中国官场上活跃了三百余年,在中国政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师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非官非吏,却协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在各级官府衙门中,出现了一种不是官员却能处理政务的特殊群体,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师爷。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不时有因领导违法乱纪,东窗事发,身败名裂,进而导致其生活秘书也"颇受牵连"、身陷囹圄的事件见诸报端。乍一看,好像是生活秘书遭受了不白之冤,所谓一人受刑,"株连九族"。然而仔细考察,未必如斯:固然领导违纪犯法会产生"磁场效应",对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生活秘书有一定影响。但生活秘书最终被苛以刑律,则说明其在领导"犯事"的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起着参谋、策划、帮助、辅助的作用,即一样触犯了相关党纪与国法。如领导的某次受贿,本身就是生活秘书与行贿人的积极促成;领导自身违法犯罪,生活秘书也"东施效颦",亦步  相似文献   

17.
秘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书秘书,得一秘字;《辞海》说是“领导的助手”,尽管秘书一职,林林总总,有机要秘书、业务秘书、生活秘书等等之设,但活动在“领导”周围,即使不是机要秘书,也会参与某些不算机要的“机要”,即使没有独得之秘,也会有些分享之“秘”。  相似文献   

18.
“师爷”又称“幕宾”、“幕友”,是地方官员私人聘请的“佐治”人物,他们没有官衔职称,也不纳入政府的官僚体制之内。正如田文镜所说,在清代“自督抚以下,司、道、府、州、县,衙门虽自不同,俱各延有幕宾”。可以说,幕府是当时地方一种必不可少的非官僚行政组织。“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肇始于明,  相似文献   

19.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煤矿事故频仍、安全生产监管压力巨大、政绩无法凸显的现实下,官员们推辞到临汾就职本就是在意料之中的"理性"选择。尽管是人之常情,无人愿任临汾市委书记的残酷现实仍然像一把尖利的钢刀刺痛了我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秘书必须履行参谋职能,这在理论上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但在实践中用何种方式实现这一职能,人们似乎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一些具有一定秘书工作经验的人觉得,自己所做的都是很具体的工作,从来也没有直接“参谋”过,因此很难尽参谋之责;一些刚刚从事秘书工作的人觉得,自己既然有参谋的职责就要理直气壮地给领导出谋划策,直接去“参谋”。这两种认识其实都是错误的。秘书不是专职的参谋人员,更不是所谓的“谋士”或“师爷”,秘书是在具体事务处理方面为领导提供服务的人员,“参谋”是秘书的基本职能要求之一,这一职能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来体现的,其基本实现方式是间接的。秘书的参谋活动是与其他服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参谋”渗透、融汇在服务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