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才女凌叔华     
作家的童年经历对日后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凌叔华亦不例外。她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占韵》就是以她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凌叔华出生在一个旧式文人的大家庭,父亲共娶过4房太太,凌叔华打小就见惯了姨太太为争宠幸、地位而吃醋(小说中有很精彩的表现)。她的母亲是三太太,生了4个女儿。  相似文献   

2.
陈樱 《老年人》2011,(8):34-35
互相欣赏,情愫暗生梁凤仪1949年1月17日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梁凤仪的父亲是位开明的商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常带她去参加工商界的舞餐会等社交活动。这为她以后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莎 《现代交际》2011,(1):58-58
杜拉斯一生致力于小说、剧本和戏剧的创作之中,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创作持续了半个世纪,出版的作品集达15部,各种创作形式共73部作品。她以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浇灌着辛勤耕作的创作领域,但至今对她的作品却没有明确的分期。本文通过对杜拉斯创作主题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杜拉斯的创作分期。  相似文献   

4.
娜塔丽·萨洛特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尤为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她本人的作品还是对她的采访当中,她都曾明确表示深受心理大师普鲁斯特的影响。通过阅读她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我们确实感受到普鲁斯特创作的影子。因此以《童年》为例,并对比《追忆似水年华》,从回忆方式和时间机制两个方面来探讨普鲁斯特对萨洛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新时期文坛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富有特色,极具个性。本文就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追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于《生死场》与《呼兰河传》,萧红小说《旷野的呼喊》历来被学界忽视。萧红创作该篇小说时正值多事之秋,抗战下的中国内忧外患,加之她个人多舛的生命也已步入后期,多重因素使该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小说为我们还原了抗战时期东北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极具真实性;文中亲子关系的塑造源于作者的童年遭遇,创作过程中对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向外界释放出萧红本人与家族和解的信号;作品还将被历史语境遮蔽的边缘人物与异于主流的抗战方式纳入文学视野,具有广泛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萧红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气质和艺术理想的先锋作家,她那极富个人魅力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萧红边缘化的人文立场,和对既有价值观念的怀疑与质询精神贯穿于其全部创作中,这种立场使她固守了一份女性的经验,并由此成功地抗拒了男权文化的精神扭曲,使她能够直接洞察民族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两性关系。而她的这种透彻洞见,也超越了本土文化.具有了一定的世界视野。萧红一生的艺术跋涉,都是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追求一种女性独有的爱与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是著名的英国女作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一生创作了将近30部长篇小说,1950年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的发表,使她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创作上一直进行着实验,《金色笔记》是其实验过程中的巅峰之作。从题材、文体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对莱辛作品中的实验性进行细致研究,从而说明莱辛在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苑赫 《现代交际》2012,(7):75+74
女作家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也表达了她清醒、深刻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4,(2):18-19
2013年11月,被媒体誉为中国版《哈利&#183;波特》的儿童小说《费晓雾的奇幻天空》,由成都天奥金桥动漫公司改编成同名动画片,并准备投拍。该书作者袁怡芳跟J.K.罗琳一样是个普通母亲,由于8岁的女儿太叛逆,她灵机一动,创作了一部魔幻小说,把想对女儿说的道理融入到故事中。女儿被故事深深吸引,无形中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相似文献   

11.
章琦 《现代妇女》2010,(8):82-87
萧红的创作在三十年代的文坛是独树一帜,这得益于萧红运用女性身份,借助女性的敏感,对于女性生活命运非同一般的表现。萧红不仅写出了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中女性的生存真实现状,同时将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妇女的精神奴役,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陈苗  张涛 《现代妇女》2013,(11):226-226,232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图中,老舍和张爱玲各自有着不同的位置,乍一看来毫无关联,然而细读其小说文本,会发现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分别以自己的小说构筑起各自的“悲剧世界”。本文试从创作主体际遇、创作对象构成等悲剧性构成的角度比较老舍和张爱玲的悲剧小说创作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电影《人到中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的影片。小说发表后,几家电影厂纷纷看好这一选题。围绕这部小说的投拍权之争曾起起落落,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曲折,至今令人回味。小说《人到中年》被多家电影厂看好著名女作家谌容创作的小说《人到中年》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并被多家电影厂看好,纷纷和她谈改编拍片事宜。  相似文献   

14.
今年51岁的宿管阿姨汤希,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的红人.同学们亲切地称她“汤阿姨”。此前,她因为6年创作了6部共200万字的小说,被媒体争相报道,还被邀请加入浙江网络作协。前不久她又被邀请走上大学讲台,为同学们讲解沟通和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活给自己看     
《伴侣(A版)》2015,(6):56-56
她是个很成功的女子,不到30岁的年纪,有诸多小说出版,虽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名气,却带来了足够的财富--那些小说,大多被影视公司选中,然后她自己改编成剧本。三年的时间,她就在那个美丽的城市过上了足够优越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身上有很多头衔: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名作家茹志鹃之女、复旦中文系教授。但是。她本人和旁人最认同的身份却是作家。在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里。有其成名作《雨,沙沙沙》,更有荣获矛盾文学奖的《长恨歌》。在2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王安忆始终不愿重复自己,近乎顽固地拒绝喧嚣和时尚。不写作的时候,她大量地阅读和思考。难怪女作家方方曾心悦诚服地视她为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人:“王安忆的作品数量之多,风格之多变,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再做到这一点。她一直在改变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7.
万丹 《现代交际》2011,(5):78-78
西莉亚是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尽管她曾经怯懦,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是整部小说却见证了她一生的“成长”历程。她的“成长”不单单在于年龄的增长,还在于她灵魂的觉醒,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因其"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成为第37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和非小说的作品,其中大多以中国作为背景。赛珍珠最大的功绩就是很好的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其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人道主义也为世人称道。虽然赛珍珠否认自己是一名人道主义者,然而她的作品中无一不包含着宣扬博爱、平等、自由、反战等人道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一反她小说创作中一贯采取的上流社会背景,被认为是华顿写的最好的悲剧故事.本文旨在从叙事时间的角度对《伊坦·弗洛美》的叙事艺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作者巧妙的构思与风格,以深入探讨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小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一位身材颀长面容姣好的少妇神情忧郁地向我倾诉她不幸的夫妻生活—— 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5岁时结婚。比她大3岁的丈夫一表人才,担任一个公司的经理。新婚时,丈夫的性欲特别强,几乎每晚都兴致勃勃地要和她做爱。她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读爱情小说.常常被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小说中从无夫妻做爱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