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1):51
有人说中国企业家为啥最近老讲体制的问题?因为政府的手老在我怀里乱摸,不能不说,又不能乱说。——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认为,政府的手伸得有点长我们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刀。  相似文献   

2.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22):50-50
正目前反腐起到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反腐败力量与腐败力量的强弱对比,破除了反腐制度建设的障碍。但也应当承认,以目前这种方式来反腐,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一定要让官员对底线有所畏惧。——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谈改革深层次问题一个国家精神的衰败和一个国家文化的衰弱,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脸皮变厚,没羞耻感,甚至把羞耻都当成一种套话来说。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17):50-50
正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看得非常清楚,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受法律的约束,就可能变成暴政;一个君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会变成僭主;一个贵族统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可能变成寡头政治;一个平民政治,也就是民主政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可能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维迎我真的对中国知识界极其悲观,他们都已经形成本能了。你就  相似文献   

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3):34-34
<正>现在改革难就难在法律太多,好也好在法律太多,二十年前改革法律没有太多,三十五年前改革法律更没有那么多,没有多少法律,那时候改革怎么改怎么对,怎么改怎么没错,怎么改都行,现在可不行。———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怎么能够有效推进改革?可能有一个办法值得注意,就是尽  相似文献   

5.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8):50
一双刻薄的眼睛,看到的都是有缺点的人;一双傲慢的眼睛,看到的都是愚蠢的人;一双智慧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值得自己尊重和学习的人。——眼睛反映心灵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高尚,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中国的大学像一艘破船,到处漏油,政府不去修船,不断地加  相似文献   

6.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6):49-49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中国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一种深入骨髓和灵魂的制度安排。哪怕是因不服从违法的上级指令和政策而受到处分,法院也绝对不会受理你的内部事务。这是权力傲慢与自负、官大学问大的根源,也是公务员系统阳奉阴违、虚伪盛行的根源。——知名媒体人童大焕认为,很多官员在位时和不在位时言论判若两人,不是因为官员虚  相似文献   

7.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7):63-63
中央八条公布后,三类人心情忐忑,前途未卜:一是只会念稿并只会讲假大空和长套废的人;二是靠形式主义活着的人;三是不发言和发不好言的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莫言在诺贝尔圣徒与乡愿作家间挣扎。莫言以故事代替观点,显然是一种聪明的策略。他的难题,也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我理解他在文学和政治间走钢丝的苦衷。但不希望莫言式的个人策略,会成为下一代作家的普遍榜样。这不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8.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2):62
公开有压力,不敢、不愿公开则是无力。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就会有危险。——广东前省长黄华华称,广东会以持续不懈的努力推进政务公开大家都恨死了平均数。统计局凡是发布经济数据,大家就不高兴。平均数,……掩盖了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3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了一番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0.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20):63-63
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能力,就要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行为,尽可能纳入法内框架。否则,很多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是最大的制度失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中国的现状是——凡是能够投资的地方,都是产能过剩;凡是产能不过剩的,都是不能投资的。例如电讯、卫生系统等,很多投资机会。医疗卫生问题是供应不足,是过度管制。娱乐、拍电视,你管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命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里的"生命力"不仅包含发展的能力,也是指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从如下九个方面来理解。一、确保法律是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良法法律应当是全体人民总体意思表示的一致,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揭示和向社会公众反映受托责任者代表国家与公众利益履行职责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重约束机制的合力作用,促进受托责任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完善国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提出了法治中国的重要任务,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在新形势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有没有信心?建设法治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如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键是什么?……为此,本刊对福建省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主要指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各个方面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德治论析——改革前中国道德化政治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道德与政治在1978年前的中国社会密切关联 ,是中国研究者的共识。但早期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基本上都局限在对中国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高层权威人物的研究框架中 ,很少涉及对当代中国道德化政治的特殊运作机制的分析。如在中国研究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汉学家史华兹 (Schwartz)虽然在分析文革中的党与领袖关系时注意到了毛泽东与卢梭及儒家在道德主义倾向上的某些相近之处 ,但他并没有具体分析道德在当代中国是如何被政治化的[1]。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研究上的极权主义范式和利益群体范式逐渐被突破 ,随着中国的开…  相似文献   

17.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是政府为管理包括预算外资金在内的政府非税收入资金而进行的一项财政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的"乱收费"和对收入资金的缴纳管理问题.从财务会计所涉及的控制管理角度看,"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是一项政府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