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重返亚洲"急剧地改变着亚洲国家间的关系。无论是中美两国关系,还是中美两国各自和亚洲各国的关系,都呈现出一种要陷入国际关系史上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趋势,即中美两国之间的恶性战略竞争。这个悲剧注定不可避免吗?也不见得。美国"重返亚洲",改变了一些和中国有主权利益纠纷的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期望值,使得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遽然恶化,或大或小的冲突似乎变  相似文献   

2.
鲍盛刚 《领导文萃》2012,(24):34-36
日本重返亚洲战略核心是美日同盟,目标一是遏制中国崛起,二是以此重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雄心,走出迷失。显然美国重返亚洲被日本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转运时机。日本重返亚洲,雄心勃勃,四面出击,那么,为何突然陷入困境,面临四面楚歌呢?首先,日本错误理解和估计了美国重返亚洲的意图和实力。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是为了制衡日益崛起的中国。而对于一直担忧中国军力增长的日本来说,美国要扩大在亚洲的存在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日本从政府到媒体无不欣喜若狂,展开丰富的联想,认为美国要联合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结成对华大包围圈。  相似文献   

3.
畅征 《领导科学》2005,(8):48-49
新世纪以来,美国政要在不断地谈论战略东移,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所谓"战略东移",就是将其战略重点逐渐由欧洲转向亚洲.美国为什么要实行战略东移?其背景与目的又是什么?它能如愿以偿吗?这几个问题都是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雷墨 《领导文萃》2014,(24):109-112
正奥巴马的外交滑铁卢奥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要"重启"美俄关系,但乌克兰危机让美俄关系跌入后冷战时代的谷底。从目前情况看,真正能"重启"美俄关系的只会是奥巴马的继任者,如果后者愿意的话。重返亚太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打"外交产品",但各种主客观原因正在使其变成烂尾工程。5月28日在西点军校有关美国外交的演讲中,奥巴马甚至没有提及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但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给予美国对华外交正  相似文献   

5.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0,(24):32-34
<正>美国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总统奥巴马对美国的战略定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新战略文件中,最大的变化是美国对中国的新定位,文件首次呼吁中国要肩负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在冷战后半期,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可说是对付前苏联的"准"同盟。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前几年,美国的智库界开了一次讨论会,乔治城大学中国通沈大卫作为主办者提出,目前的亚洲已在兴起,亚洲的秩序对美国的利益至为重要。若亚洲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极为不利;若亚洲的各国自行其是,则亚洲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他认为,"中美共管亚洲"未尝不是可以考虑的好选择。但台湾问题乃是"中美共管亚洲"的最大障碍,只要美国继续支持台湾,阻挠中国的统一,北京就不可能信任美国,也不可能接受"中美共管  相似文献   

7.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不会丢弃欧洲,关注亚洲是未雨绸缪美国的对手不是中国。它还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可以平起平坐的对手。中亚在地理上接近世界中心,那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地方。即使因为台湾“独立”而引发战争,美国参战,也不意味着它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它的战略着力点始终在欧洲。作这个判断对中国维护“20 年战略机遇期”是非常有用的。从上世纪后几年到本世纪前4年里,世界基本没有平静过。这种  相似文献   

9.
面对中国迅速崛起,美国假借重返亚洲之名,厉行决战亚洲之实.它先是把军事重心由柏林移至关岛,竭力拼凑美日韩澳"亚太版北约",接着又拉拢越南和菲律宾,将南海变成东海之后又一冲突热点,继而另搞一套"亚太经济合作协定",妄图从经济上挖空中国墙角,左手政治军事战,右手经济金融战,重拳不断,狠招频出,紧锣密鼓,其战略用心之险恶,其战术组合之机巧,均堪称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刘明福 《领导文萃》2014,(18):114-119
正引言强权+阴谋——美国外交的战略特征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对美国和平演变中国的战略设计,对美国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阴谋诡计,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是,近年来中国一些"精英人物"却要求中华民族"要消除‘美国阴谋论’"。还有的中国"专家"提出,对美国的研究,要"超越阴谋论"。为什么?他们考证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是强权而不是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亚洲观"的深层含义,只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才能真正得到理解。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会看出,美国自从"重返亚洲"以来,故伎重演,一直试图采用"以亚洲人来制亚洲人"战术制衡中国的崛起以延续自己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有很多抓手可用。亚洲国家之间历史碰撞遗留下来的种种恩恩怨怨,以及当前因中国的迅速崛起而产生的许  相似文献   

12.
<正>利用"依附型"美日同盟维护霸权的安排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软肋中日关系近来日趋紧张。表面看,这一紧张局势源于钓鱼岛之争。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日双方在亚太战略格局变迁中的利益冲突和博弈。美国在这一博弈过程中面临的战略两难困境,则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更加不稳定的变数。最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三个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而且将对整个亚太以至世界格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产物。美国建立和确保战略石油储备的总体思路是:以最低的成本,储备高质量的原油;在扩大战略石油储备时,把它对国际国内市场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具有如下基本特征:运作模式市场化,储备规模适时调整,储备方式因地制宜,储备功能着眼于战略威慑,储备释放相机而动,等等。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并没有导致冷战思维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国家为保持霸权优势继续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实施均势战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取代均势战略的道路之前,继续保持各个地区力量的均衡是美国的首选。印巴之间始终不能建立信任,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美国为防止任何新兴国家崛起而采取的均势战略。印巴之间的安全困境是一种典型的均势模型,美国对印巴均势的维持具有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印轻巴"源于"小均势服务于大均势"的战略需要,同时也不会是美国长期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从很多迹象看,东亚正走上一条通往冲突乃至战争的危险道路。无论是域外大国还是区域内较小国家,大都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于是,各方都打着"和平"的大旗来对付中国。美国大张旗鼓地"重返亚洲",说是为了通过"平衡中国"而维持区域和平。日本想通过"国家正常化"来抗衡中国力量,并在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初,国际政治经济中已有大量迹象表明,一个以美国"重返亚洲"为远因,以中东乱局为导火索,以欧洲为起点的"后全球化时代"很可能在2016年就要开始。全球化时代意味着无论是国际经济秩序还是各国政府的政策范式,都积极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流动。"后全球化时代"则意味着以促进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各国政府的政策范式向限制这些流动的方向转变。为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于5年前开始实行"重返亚洲"的  相似文献   

17.
陈晓律 《领导文萃》2011,(22):110-114
美国战略考虑的中心是什么?根据近年来的一系列动态信息,笔者认为,美军正在加速实现的“新三化”是其中心。“新三化”即军事武器的空天化、高速化和无人化,美军以此寻求在军事上对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压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保证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受挑战。中国和俄罗斯显然是美国试图压制的主要对手。  相似文献   

18.
刘洪 《领导文萃》2008,(5):43-45
不是说不能批评“中国制造”,但在批评当中,夸张成中国故意毒害美国入,夸张成所有中国产品都是劣次品,显然就不是批评那么简单了。对于这种经济民族主义倾向,美国的商界,尤其是从全球化和中国发展中获益的跨国公司,就是明确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9.
袁鹏 《决策探索》2005,(11):88-89
随着当前美国对华关注从“中国问题”逐渐聚焦于“中国崛起”问题,美国两党、府会、朝野在冷战结束十多年后,首次在中国军力发展、经济和能源战略、“中国模式”的挑战、地区影响力的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大体相近的认知,或至少思考大体相同的问题,这就为美国制定超越党派和政府、相对长期的应对中国的战略提供了可能。但这个似有非有的对华战略究竟是什么?人们尚不能从美国官方得到明确答案,而只能从一些美国政要、官员、学者、媒体的涉华言论及其炮制出的一些新名词中寻找端倪。  相似文献   

20.
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就万一台海发生战争美国会不会干预,如何干预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军事科学院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彭光谦。以下是他们的对话。阮次山:从您的研究来看,如果两岸发生战争,美国在军事战略上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考虑?是不是要干涉?彭光谦:台湾当局或者台湾老百姓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即使台湾海峡发生战事,一旦台湾当局闹“独立”,不论发生什么情况,美国都会“无私”地协助台湾。谈到军事干涉问题,就广义干涉而言,不是干涉不干涉的问题。实际上美国早就干涉了,而且将来肯定要干涉。美国对台海地区一直在插手。如果不是美国干涉,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