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巍 《领导文萃》2012,(8):7-22
2011年,对于中国的周边地区来说,确是多事之秋,美国高调"重返"与强势"崛起"的中国的正面相撞,南海问题争端激化,美国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安全关系,以及美国抛出TPP倡议,如此等等,使得人们对于中国周边环境,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博弈问题。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闪现的是能源资源之争。日本挑起这一事端,还有着"围魏救赵"的图谋——将中国拖入东海争端,分解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并操控事态发展。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海域权益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态度对待钓鱼岛对峙局面的发展,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静观其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中国股市连续下跌甚至创6年以来新低。在最大程度上便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有很大关系,股权分置甚至被人们认为是股市中的“万恶之源”。伴随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困扰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如何看待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究竟会给证券市场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需要安倍这样的反面教员问:说到军队的战斗力,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中日是不是必有一战?金一南:海洋争端存在于中日之间,但战与不战则在中美。日本目前没有能力单独抗衡中国。美日关系中,美国是主子,日本是仆人。仆人能当家吗?美国在符合自身利益时,才允许日本打美国牌,一旦闹过头,美国就会出面压日本。现在美国想打仗吗?它不想,当然我们也不想。所以总体来看,中日海上争端,只  相似文献   

5.
单位中发生争端是常见的现象。当争端成为单位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时,就要正视争端、研究争端和处理争端。利益关系、认知差异和信息沟通等是争端的主要诱因。研究争端发生机制可从争端涉及因素、争端发生过程和争端效应三个角度入手。处理争端可以采取消解争端和利用争端两种方式。消解争端可以是自行消解,也可以是外部力量参与消解;利用争端则主要是针对任务型争端和合作型争端而言的。  相似文献   

6.
杨光海  林松 《领导文萃》2014,(17):47-49
正最近几年,钓鱼岛争端和南海争端呈现同时升温、同时激化的态势,应对这两个方向上的挑战,成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问题。以"战略重点"原则为指导统筹处理海上争端问题,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争东海、稳南海"的策略。"争东海"是指,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加强执法维权力度,反制日本的挑衅行为,推进我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可能引起中美外交纠纷的问题上把中国惹了个遍?2010年才过去2个月,中美争端就成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声明和被追问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争端领导力是指领导者运用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影响争端当事人的能力,具有个体性、动态性、风险性、可迁移性四个显著特征,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在提升领导者威信和促进单位内部和谐两个方面。依据解决争端的方式和风格,争端领导力可以分为压倒型、调和型、无为型和预防型四种。领导者修炼争端领导力,要坚持三个原则,灵活应对争端;修炼"三德",提升领导能力;增强问题意识,优化制度流程;塑造和谐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德国执政党正在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该党2007年10月23日通过的一项新的亚洲战略决议中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正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的关系”。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29日抵达印度访问更被视为新政策实施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正>乃堆拉山口的重开,让人们看到了中印两个亚洲大国搁置争议、以经贸关系促进彼此重新走向合作友好的前景。2006年7月6日,中国和印度同时开放中印乃堆拉山口两侧的边贸市场。乃堆拉山口的重开,将西藏由中国开放的大后方一跃变成了中国与印度、中国与南亚发展经济关系的最前沿。这不仅是“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将揭开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费兆奇  刘康 《管理世界》2019,35(6):27-38
本文通过混频技术构建了监测中国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的日度先行指数,旨在为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时机选择提供连贯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分别步入了两种不同模式的复苏之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在改革的驱动下,走出了一条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轨迹,但次贷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在货币驱动的影响下,波动幅度显著放大;中国经济运行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可持续性较差,自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国经济分别在1998年、2008年和2015年处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日度先行指数能及时捕捉到经济运行的"异动"情形,在次贷危机期间先于GDP数据7个月发现经济的异常波动。本文还检验了日度先行指数对GDP的样本外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考虑事件恢复期的情景下,扩展了Jung[7]的针对进出口国际贸易的非正常投入产出模型。将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视为一类政治争端事件,在几个假设前提下,评估该事件给中国的产业经济系统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并筛选出对该事件较为敏感的产业。结果表明:"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了中日贸易,2012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减少134.3716亿美元,考虑到产业经济系统内部的技术经济关联性,估算出"钓鱼岛事件"带来的静态间接经济损失区间为;然后假设"钓鱼岛事件"在1年、2年、3年、5年、10年和15年内得以解决,分别计算了该事件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区间;筛选出了"钓鱼岛事件"的高敏感行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类似事件的损失评估提供借鉴,研究结果可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领域的争端解决在世界贸易组织 (WTO)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 (DSS)下处理。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常常遭受外国反倾销措施的不公平制裁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应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反倾销应诉。争端解决机构 (DSB)是争端解决的核心 ,有鉴于此 ,本文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求助于争端解决机构以及运用争端解决机构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11,(9):22-22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既是福也是祸,这回它又给中国惹麻烦了。这次,矛盾的另一方是日本。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对中国购买日本政府债券的速度之快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动了日元升值。中国今年购买了270亿美元的日本国债。随着中日紧张气氛因在华日企劳工问题及领土争端再度加剧,野田佳彦对中国挥出的“重拳”正好符合东京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入常”、中日历史问题、中美欧纺织品争端、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频频说“不”。这显示了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姿态调整中国政府开始说“不”。最近一次说“不”,出自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之口。这位高级外交官在6月1日说,由“四国联盟”(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提出的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决议草案危害联合国改革进程,如四国将这一决议草案付诸表决,中国将投票反对。此前数日,两个级别更高的人士也分别以语言和行动对外人说“不”。5月30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反对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3年5月美国最早提出缩减购债规模之后,已在全球新兴市场国家中多次引发金融震荡,在亚洲更有学者重提再次引爆类似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必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带来严重影响。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层言论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8日至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时习近平国家主席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中国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5,(5):1
<正>当下,各类国际性开发银行早已不胜枚举,但名册中又将迎来一位新成员。去年10月24日,来自21个亚洲国家的代表在北京共同签署协议,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简称AIIB。顾名思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面向亚洲欠发达地区提供贷款,用于道路、通信基站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作为倡议者和发起方,将力争在2015年底前使该机构正式投入运作。那么,中国要在亚洲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究竟意在何为?官方答复是,亚洲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资金  相似文献   

19.
方可成 《领导文萃》2013,(2):116-120
南海问题为何重要?与东盟国家的领土争端何解?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是准备遏制中国?带着这些广受关注的中国南海安全议题,记者专访了三位身份各异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秦德君 《决策》2012,(4):14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控制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贫富差距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适度的贫富差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巨大落差的贫富差距会带来危害,危及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文明的进步. "十一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中国1%的人口,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聚程度远超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