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漫MBA     
4月初,我去上海参加“中国管理教育前景对话”,这次活动由哈佛商学院主办,而且是该出版社首届大中国区合作伙伴年会的重要活动。据统计哈佛产品在中国大陆有大约数千万元的盗版市场,MBA 市场需要培植哈佛在国内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均被邀到场。在演讲和对话中,人们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MBA 市场的培植;案例教学的危机。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在演讲中重点分析了 MBA市场状况。他指出,从  相似文献   

2.
免证特权制度是证据法中有关证人作证问题的一个环节。免证特权制度在中国其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古代,为维护既有的家庭社会伦理,就确立了"亲亲相隐"的制度。现代西方国家,尤其像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己的诉讼法律制度中也制定有相应的"证人特权制度"。免证特权制度的广泛适用说明这一特定的证据制度尤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清华大学组织的"全国26所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重庆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的精彩演讲博得阵阵掌声.他指出:"一所学校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不是看它的硬件设施和经济背景,也不是看它现在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影响力,而是看它的教育文化,看它的历史文化积淀,看它的教育文化内核,看它的教育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4.
蒲锐琴 《经营管理者》2009,(11):110-110
约翰·奈斯比特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埃森哲评选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约翰·奈斯比特的阅历丰富,他有着哈佛、康奈尔和犹他三所大学的教育背景。1963年,他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主要代表著作《大趋势》,与威廉·怀特的《组织的人》、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并称“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三大巨著。  相似文献   

5.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院长曹冠东已是67岁高龄,应退休而未退,是漯河市委授予他的"特权".这一特权的获得在于它曾经获得的荣誉:连续两届漯河市功臣的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6.
张旭 《经营管理者》2011,(5X):290-290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对软实力理论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按照约瑟夫?奈教授的观点,文化软实力是指一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文化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史上无人可比的。美国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相似文献   

8.
张玉阁 《经理人》2003,(12):30-31
在哈佛商学院最近一次有关全球化的讲演中,John Quelch教授以“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作为结束语。他认为,在21世纪,对美国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最重要的关系。同时,他也认为中国公司将在市场国际化方面遇到挑战,这种挑战类同于美国公司在欧洲和亚洲所遇到的挑战——出自庞大的国内市场,进入品牌多和发行商多的海外市场。国际知名市场学专家John Quelch是哈佛商学院Lincoln Filene工商管理教授,是主管国际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9.
出身哈佛MBA的布什总统在伊拉克问题的处理上被 很多教授打了不及格,他们把胡乱操作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归因于巨大的管理失败。 近日,在哈佛商学院的大厅和走廊中,人们正越来越 多地听到这阵的谈话:乔治·布什总统入主白宫的重要资 格之一是他的哈佛MBA学位。但是,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0.
王义军 《决策探索》2011,(20):54-56
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约翰·哈佛留下一笔遗产——250本书,学校将它们一直珍藏在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在火灾发生前,一个学生恰巧将其中一本《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带到馆外阅读,因而幸免于难。第二天,得知火灾的消息,他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已是250本珍品中...  相似文献   

11.
龚灿 《领导文萃》2013,(19):57-60
在美国,政界名人和大学学者之间的职位转换非常普遍。像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任国务卿之前,曾是哈佛大学教授,不过他卸任后想返回哈佛继续任教却遭到哈佛校长的拒绝。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进入政界前曾在耶鲁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任职。当然最受关注的转战大学的政要非康多莉扎·赖斯莫属了。这位"白宫黑玫瑰"进驻白宫前曾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务长,2008年卸任国务卿之后,她又回到  相似文献   

12.
六西格玛的中国文化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辉 《经理人》2005,(8):16-16
以运动形式出现的六西格玛变革是企业“人治”的一种表现六西格玛能够帮助企业换血么?如果说是“百万级”的衡量方式,六西格玛带来的就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不是绩效的变化更是观念的变化。不少人认为六西格玛不适合中国,因为那么多企业失败了,其实即便在它的发源地美国,失败也是常有的事。《六西格玛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乔杜里在去年来中国的时候,曾经大谈六西格玛在美国企业中如果失败,原因是领导没有真正重视六西格玛这场变革,领导作用被他摆在了首位。因为它的实施,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也无怪人们将六西格玛推行的成功理解为三个关键因素的结合:战略因素、战术因素和文化因素,此三者不可分割。在中国企业也同样如此,只是在一些CEO选择了六西格玛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文化因素更加令人思索。  相似文献   

13.
哈佛的启示     
哈佛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这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度,民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哈佛是与时俱进的。它的历史上有29任校长,每一任校长都对哈佛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哈佛从仿效英、德到独创新制,由只学固定课程到采取自由选修制,无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结果。哈佛强调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它主张一个在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学生,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于是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建立了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杨俊杰 《经理人》2005,(1):26-31
2004年11月22日,北京,华彬国际大厦水晶厅。一个标志性事件震撼诞生:《经理人》杂志与美国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举行隆重的战略合作暨《哈佛管理实践》启封式,双方共同宣布,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将其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的“姐妹刊”——《哈佛通讯》(HBSP Newsletters)的简体中文版权,正式授予《经理人》杂志,从2005年1 月起,《哈佛通讯》中文版将置于本土品牌期刊《经理人》杂志之中,取中文名《哈佛管理实践》(Hatvard Business Management Practice),在全球范围出版、发行和销售。这是中国财经媒体国际化和世界品牌媒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国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它的作用是维护人类的创造特权,促进技术创新;它的核心是国家根据法律通过授予知识产权所有人一定时期的独占性,鼓励智力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6.
促成澳大利亚领导人北京之行 1971年,我是哈佛大学的老师,又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约编辑。澳大利亚反对党工党领袖高夫·惠特拉姆1971年4月在堪培拉让我敦促北京,希望北京方面邀请他进行关于中澳关系的会谈。北京1970年决定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转而把订单给了加拿大。  相似文献   

17.
李慎 《领导文萃》2012,(15):63-66
做大了万科,登顶了珠峰,年届花甲的王石更加喜欢远离的"哈佛董事长"状态"去美国时,我刚好60岁。第一学期基本上在语言学校度过,和一帮十六七岁的小孩一起学英语。美国的教育,课堂上多数是做游戏。我跟一帮小孩做游戏,简直就是大笨熊,  相似文献   

18.
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与企业制度相辅相成的"补充工具",有人说它是培养企业正能量的"教化工具",还有人说它是用来教育员工的"宣传工具"……让我们跟随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探寻这座冰山下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管理危机,美国DEC公司(即数字设备公司)新领导人帕尔默先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少员工由于不适应新文化而离职,其中一些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趣的是,对于原有文化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驱动他们创建了一个"工友会",并在新公司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双面巴拉克     
正卸任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被认为是该国史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导人之一。他位高权重,任防长期间,曾在2012年11月对加沙发起"防务之柱"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与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决策是否对伊朗动武。同时,巴拉克还经常出访美国,代行外交部长职权。尽管他长期活跃于公众视野,但正如以色列专栏作家阿里·沙维特所言:"巴拉克就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1):130-131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哈佛学者陶涵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政治参赞.他整理引用由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蒋介石自1915年起54年间坚持写就的一千万字亲笔日记而写成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