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2.
正"小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词,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小人的一面,遇到某些事的时候也会用小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你眼中的小人有没有君子的一面呢?肯定是有的,小人有的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风。人有两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要激活的是他善的一面。如果你做了不善的事,激活的是他恶的一面,他就会觉得,老板你有小人之心,就  相似文献   

3.
<正>宋代欧阳修先生的著名政论文《朋党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意思是说,君子交朋友以同道为前提,小人交朋友以利益为前提。小人所爱的是薪俸,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  相似文献   

4.
"小人",《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指人格卑鄙的人,也就是那些品德不良、心术不正的人.笔者认为,"小人"应该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君子"是很讲气量和风度的,所以古人曾忠告世人:"近君子而远小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一些能力不强但很会来事的干部常常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而一些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却意外落选,出现"君子斗不过小人"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本文从君子和小人的表现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机理。一、官场中君子和小人的现实表现一是君子走正道,小人走歪道。在官场上,一名干部想得到提拔,必须有领导发现、领导举荐,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只能是埋在沙子里的"黄金",前途渺茫。  相似文献   

6.
做人说     
朱辉 《领导文萃》2012,(1):70-72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千百年来,无数家长、老师这样教育孩子。可是怎样学做人?又免不了搞"二元制"。大凡书本都是教人君子之道,强调为人要正直;而私底下,家长们又觉得社会复杂,怕孩子单纯会吃亏,难免又要传授一些圆滑应变之术。于是成年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君子之道、小人之术间徘徊,  相似文献   

7.
正"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  相似文献   

8.
进与退     
君子与小人,最明显的区别,君子是"难进而易退"的,小人相反,是"易进而难退"的. 兰花生于深林,不因无人欣赏而不芳,所谓"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即使没有君子佩戴它,它也不会衰竭那份"国香",它珍重自己的"灵根",孤抱着那分"幽贞",不躁进,不自献,一旦出山担当,便能"入室成芳".宋代的杨万里有一首兰花诗道:"生无桃...  相似文献   

9.
<正>《论语·颜渊》中有这么两句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谦谦君子帮助别人实现美好愿望,或完成好事,不帮助别人办成坏事。君子常常成人之美,小人善于妒忌,背后杜撰流言,就怕君子有益社会,所以常常成人之恶。  相似文献   

10.
博文集萃     
<正>以君子之礼待小人1.与小人交往,仍以君子之礼相待,总有很小部分的小人,会朝君子方向改变。2.一生不被雨水淋湿的方法,是下雨时与没带雨伞的人撑伞同行。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即使偶尔自己没有带伞,也会有人热心地帮助你避雨。3.在言不由衷的语境里,即使是简单的问候,听起来也会言不由衷。4.一个团队,需要主导力的方向掌控,也需要辅导力的众人拾薪。5.在职场里,要有爬墙虎一样的激情,贴壁仰头,熟练缠绕,绿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大智大慧的和谐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却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却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
历代帝王安邦治国,贵在知人善任。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要善于辨别忠奸,重任贤能,驱除奸佞,杜绝谗邪,使贤者进,邪者退。古代君主未尝不想去小人而亲君子,但常为小人所惑,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知人之术、善任之道。如何做到知人善任?贵在君主修身正心,有知人之术,明善任之道。  相似文献   

14.
刘占奇 《领导文萃》2014,(12):39-40
<正>一刘备建蜀后,经常举行宴会。有次宴会上,刘备忽然发现诸葛亮脸上有愁容。刘备便问诸葛亮:"我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想这大概是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吧。在我们蜀国,最能称得上君子的应该是丞相你了,照理说君子不该忧愁的,可丞相为什么忧愁呢?"诸葛亮听到问话站了起来,他说:"我们蜀国刚成立不久,制度法律等各方面还不太健全;国家尚不富裕,百姓还不富足。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建国是天大的喜事,陛下的心情我能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记取的古训。可大千世界,君子与小人共存,小人无处不在,你想躲也躲不了。对此,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讲求一定的斗争策略,才能最终摆脱小人的纠缠。提高警惕,识别小人。工于心计的小人往往善于伪装,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辨别力,就难免会把小人当成人才来重用。虽说是用人不疑,可领导对身边的人也要注意察言观色,及时识别那些善于伪装、骗取领导信任的小人,将其调离要害岗位。识别小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其有无逆耳之忠言,有无秉公之直谏。那些整天围着领导屁股转,阿谀奉承,好话一…  相似文献   

16.
空心大老     
司马光在他编著的纪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开卷不久,就阐述了他认为的用人取才之道。 他把干部分为四类:“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俱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的看法是:“凡取人之术,敬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认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  相似文献   

17.
君子与小人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3):138-139
终明一代,文人中的君子与小人都有代表人物。但两百六十多年的官场,却是以小人居多,这是一个悲剧。在历史上,大凡国有昏君,就必然小人得宠。文人无行,若仅仅只是行为放浪,言语不检,倒也罢了,若放弃操守,又作用于政治,便会把政坛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8.
黄鸣 《经理人》2011,(7):64
管理者不要轻易对下属"判死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远离小人     
在中国古代伦理评价中,常常将小人与君子相对而言。小人,原意是指受君子支使的非在位者。孔子的学生樊迟曾向他请教农业生产技术,孔子不懂,反而生气地说:“小人哉,樊迟也。”这里说的小人,是指樊迟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只为切身利益及其谋生手段而苦苦奔忙,孔子自然看不上他。后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7):155-155
本书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18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即因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