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在其短篇<寻常的困惑>中,把自己的创作视为"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对他内心生活的形象写照与诠释,是他自己的"象形文字".卡夫卡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它是卡夫卡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现代派作家的重要标志.卡夫卡这些装载在文本中的个人生命体验又成功地与无数个人的不同认知发生碰撞与共鸣,这也正是天才的卡夫卡自传性创作能流芳百世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4.
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以生命为代价,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即恶魔性的象征,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来自现实生活,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巧妙碰撞,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塑造,以及刻画主人公高大形象的惊人艺术表现力,无不说明海明威漫长创作生涯和大量作品,由此而引起新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曹禺与巴赫--关于《雷雨》中的宗教音乐提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与巴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曹禺自幼神迷巴赫的宗教音乐,在<雷雨>创作中,通过借鉴巴赫的<B小调大弥撒曲>,渗透进了自己对宗教和人生的理解,并暗示出人们应将自己的身心交给上帝,信仰上帝的心念.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原则"对文学创作至关重要,而对历史剧创作来说尤为复杂既要以历史真实为依据,又要受到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的制约.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历史剧创作,在虚构艺术上有三重约束历史真实、现实意蕴和审美需求.<汉宫秋>对这三重约束作出了选择当历史真实和现实生活构成矛盾时,以"现实意蕴"为其虚构准则;当历史真实和艺术创造的特殊审美规律的需要相抵触时,则偏向于艺术创造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虽然但丁与申采浩是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但作家的经历与思想、他们的作品<神曲>与<梦天>在内容和形式上却具有超越时空与文化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琼斯皇>是奥尼尔现实主义戏剧和现代派戏剧的转折点,融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美学思想为一体.作者以前人开拓的领域为起点,以新的视角、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苏童创作的心理透视张卫中1无论作家使用何种方法营造自己的世界,批评都有权在其创作与生活之间寻求某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作家能完全离开自己的生活体验凭藉天马行空的想象或纯粹技巧的编排,就能创造优秀的艺术作品,苏童自然也不例外。在这个作家迄今创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张一平《〈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一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答辩,认为:"张文"认定杜甫写作《石壕吏》一诗时,府兵制"早已灰飞烟灭"纯属杜撰;"张文"强行把"老翁"二字拆分为"老"和"翁",并取这两个字若干个字义中的一个字义,来证明老翁必有六十岁以上是一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历史史实说话,证明《石壕吏》中的石壕吏的确是一位法律的执行者,而老翁也的确是一个逃兵。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回鹘文《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中部分与汉文本不符的颂文进行了翻译并查考其他汉文异本得出这些颂文译自《梁朝傅大士夹颂金刚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煲老鸭》是笔者新发现的一部晚清稀见通俗小说,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均未收藏。文章以此书为例,着重阐述了小说何以插图、插图如何叙事、插图如何可能等三个问题。《煲老鸭》中的插图不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审美愉悦,而且可以让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进行"闪读",促其尽快购买。《煲老鸭》中插图作为空间性的绘画在突破时间性的束缚上有如下叙述策略:连续性绘画、图目说明、时间点选择、心理叙事、情节改造。图像并非小说场面的真实再现,而是作者受其"所知"主导的重构过程。插图之所以具有对文本的互文性功能,是因为词语与图形皆属于符号,因此,二者就具有了同构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汲古阁原本《楚辞补注》为底本 ,参以笔者所见其余六种版本 ,对《渔父》一篇的王逸注解详加校勘 ,列其同异 ,定其得失 ,以求恢复王注原貌  相似文献   

15.
《高兴》是贾平凹取材于当下现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对五富、黄八等打工者群体命运的书写基础上,通过刘高兴这一另类农民工形象,探讨思考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使作品不仅呈现出与以往大量渲染苦难的底层写作不同的风貌,同时也成为记录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鲜活文本。  相似文献   

16.
"赋比兴"自提出后就始终缠夹不清,一直未能成为纯正的诗学概念。缠夹的原因有二:一是论诗者以诗义阐释诗法,二是缺乏"赋比兴"作为表现方法的具体含义。过往的诗论都未能贴近诗歌本体来理解"赋比兴"。意象是诗的本体,是诗歌得以形构的基本单位。在现代诗学的视野中,"赋比兴"就是诗歌整体意象构造的方式。阐述了"赋"、"比"、"兴"三种意象表现方法,认为"赋比兴"不仅仅是《诗经》和古代诗歌的法则,对现代诗歌而言,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从作者看《西游记》为道教文学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把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定为吴承恩 ,说服力不强。文章着重根据全真教秘史以及古今对《西游记》的述评 ,不仅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 (平话 )》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所撰 ,而且认为 ,今本《西游记》书的定稿者 ,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因此 ,《西游记》应为道教文学奇葩。  相似文献   

18.
对于《神女赋》的作者归属问题众说纷纭,或言张华,或言张敏,本文针对今人马鸿雁《张华集校注》将《神女赋》归入张华集而作,立足于《神女赋》之文本,重点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着手,通过与张华、张敏诸作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将《神女赋》归于张敏著作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19.
《闲情赋》是陶渊明的一篇独特的作品。一是它的艺术成就对文学审美作用的完善以及对赋这种文学体裁的进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从美学角度看,它所体现的审美意识与它的时代迥然有别,在作者的创作史上亦属例外。究其因,是传统力量、社会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意识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代表海明威叙事艺术最高成就的《老人与海》呈现出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性——对话性。老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与孩子的相处中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即一种“赞成与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的关系”。而小说本身也由于叙事的简约与内涵的丰富给读者留下了一座值得挖掘的冰山。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也具有了明显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