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数易其名引出的一个疑问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一段话。说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易其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作者,既不应是曹雪芹,也不大可能是曹(?),而应是曹荃的次子曹頔(曹硕、曹骥)。已故的戴不凡先生十余年前在尚不知有曹頔其人的情况下便做出了(《红楼梦》的原作者应为曹荃次子即“石兄”的论断,可惜这一论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没有得到进一步更加准确和更加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原因大概是有关曹頔的材料几等于零吧。与戴先生相比,关于曹頔我们所能多知道一点的情况也不过就是该人的存在已被证实,他生于1686年而已。然而仅此一点弥足珍贵的信息,已足使我们对《红楼梦》的作者非曹頔莫属这一点确信无疑。拙笔准备从各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详细阐述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仅从作者与批者的关系入手来展开论述,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张杰 《唐都学刊》2000,16(1):65-69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5.
石峰 《社科纵横》2009,24(8):89-90,93
关汉卿所著杂剧《温太真玉镜台》与朱鼎所著传奇《玉镜台记》都是由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假谲》中“温峤娶妇”敷衍而成,然而三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温峤和刘倩英(润玉)的形象却反差很大,但共同点都是带上了时代、作者思想和体裁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丙子本考     
鲁迅先生说过,要探讨创作过程,最好看大作家的手稿。从事创作的同志,对《红楼梦》的版本也有颇感兴趣者,他们当然是想从这部书的手抄本中学习写小说的经验。这是我们研究各种文学作品版本的终极目的。同时,因为《红楼梦》和《石头记》的抄本很多,通过这些版本的会校,写定一个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本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研究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意义很大,于疑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古人对于儒家经典奉若神明,而对于稗说则随意改窜;如果我们把他人的涂鸦也误认为是芹溪的笔墨,《红楼梦》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前篇一、辨识脂评作者的必要性脂砚斋评者是《红楼梦》创作计划的参与者和最早的评论者。一般来说,文学评论应该晚于文艺作品的创作或至少晚于文艺作品的问世,但《红楼梦》的脂砚斋评,却不仅与作品的第一个手抄本同时问世,而且还在曹雪芹定稿之前即已开始进行了。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史上,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脂砚斋评从它一开始流传,就受到了《红楼梦》的研究者和欣赏者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因为它是《红楼梦》的第一个评论者,而且还因为这个评论者和小说的作者同是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目睹者和所描写生活的经历者,同时,批评者还參与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成书史臆说──围绕七十回本存在的可能性〔日〕伊藤漱平张建群译一、1969年以来两度提出假说第一次假说根据甲戌本第一回的缘起,《石头记》原名,被易名情僧的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曹雪芹积十...  相似文献   

9.
浅谈《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对照方式常辅相雨果说,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近光,就象红宝石一样,具有双重的折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如果真正称得上是天才的创造,那么,就不应当是单一的色调。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艺冠古今的才能,充分地运用二重对...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确,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红楼梦》确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但这种“打破”,是在继承基础上打破的,《红楼梦》第一回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各有各稿,穿插神妙”、“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两方面论述了最先由周绍良次后由杜春耕等人提出的《风月宝鉴》与《石头记》两书合成《红楼梦》的看法,并在“结束语”一节提出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必将最终达到统一或接近统一的认识,对读者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文玉 《社科纵横》2007,22(11):124-125
《红楼梦》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和当时清代统治下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红楼梦》所展现的社会中的法制及其现实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想要表达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与 8 0年代相比 ,90年代以来对《红楼梦》的研究似有降温之势。可喜的是 ,近年仍有不少中青年学者不断加入“红学”行列并作出了可喜成绩。 1997年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新探》(王人恩著 )一书 ,就是一部较有份量的力作。细读全书 ,颇感此著具有“广”(内容丰富 ,涉及众多红学问题 )、“新”(书中材料、观点颇多新意 )和考论并重等特点。该书包括作者及家世研究、人物研究、综合研究、艺术研究、红学史研究和研《红》小札六部分 ,约 2 5万字。从其分编的多种角度 ,即可知此著内容之广博。就笔者所见 ,近年间像《新探》如此全面研讨…  相似文献   

14.
脂斋辨考     
一、脂斋考辨的新思路 自1927年胡适购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来,脂砚斋令红学家倾倒、心醉了60多年,也让他们困惑、迷惘了60多年。脂砚斋到底是谁?他和曹雪芹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批点《红楼梦》?……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红学研究中“谁都休想解开”的“死结”。(刘梦溪语) 不过,红学家们虽然歧见林立,不可调和,但在最根本的基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人不承认这些批语的权威性的,也因而没有人不承认脂砚斋(或称脂砚、脂研、脂斋)其人对《红楼梦》一书的重要性的。”①在这完全一致的大前提下,红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立说,给出自…  相似文献   

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此中滋味,虽经智仁异论,却仍众说纷纭,难怪曹雪芹也有如此感慨。而在我读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启忠先生《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以后...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7.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世界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贯穿全书的轴心人物和当然主人公。曹雪芹用“十年辛苦”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凝聚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生心血和全部理想,集中地表现着《红楼梦》一书的书旨。《红楼梦》全书,文心极深,文思极细。它的章法,脂评指明了作者往往用“两三次皴染”的“画家三染法”。但脂评只提及书中对“通灵宝玉”和贾府概介的“三染”,殊不知,作者于本书前五回,对贾宝玉这个通部首席形象,更精心构思,刻意安排了二三次大“皴染”,用以一步步廓清贾宝玉的原貌,一层层传达作者的意图,以使读者在情节正式开始之前,即预先把握住主人公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一)开卷的一篇神话楔子: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造就而又被弃不用的“补天”之材。(二二)第二回贾雨村的一段哲理剖析,交代了贾宝玉既非孔孟一类“仁人君子”,又非桀纣一类“大凶大恶”(贾政说他要“弑君杀父”,岂不冤哉),他是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一悖理叛道的“正邪”二气“两赋之人”,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红楼梦》写的人物真,使的笔墨准。如果作者不能将灵魂──这个支配人物全部行为的统帅稳稳握住,“真”便无所据,“准”亦无从比。因此,探求一下《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必要的。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明确地提出了自已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五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日而反失其真传者。” 结合他的创作实践看,所谓“追踪蹑迹”,不只是追寻事件的原委和人物行动的外在形式变化,而且是通过种种艺术手段追踪到人物的潜在意识中去,将那些深埋在人物内心底层的隐秘揭示出来,从而达到为人物写…  相似文献   

20.
王文才在《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中认为,“《东墙记》大约是白朴早年在真定的作品,可能是与史樟的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同时而作。”《附编·白朴杂剧全目提要》对此则进一步加以引伸论述:“《寒山谱》中收此戏文(案指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为‘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此史九敬仙即孟本《录鬼簿》之史九敬先(《正音谱》同),抄本作史九散仙,曹本作史九散人,‘真定人,武昌万户’。”“《寒山谱》称史为‘书会捷机’,乃书会假托其名,谅非书会中人。”作为元杂剧的作家史九敬先是否曾写过南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