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请看一课堂片断:老师让一学生说出两个代词.那学生答道:“谁、我?”那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没有?从一个角度看,他的答话表明他不知道教师是否在让他回答问题(“谁,[你问]我[吗]?”),而不知道老师是否在让自己回答问题当然就无从回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他的答话中所出现的两个词恰好都是代词,因此我们又可以说:那位学生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两种背道而驰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位学者,当他声名显赫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他最感激的人是谁。这位学者深情地说,他最感激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那位老师引导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变成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这些话被一些人传到了那位老师那里,但是那位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表露出一丝兴奋与激动,仍然平静地生活。有人问他,你曾经引导过的学生如今显赫了,最感激的人也是你,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呢?老人缓缓地说:“我忘记了我所帮助过的人,所以我并不会因谁显赫而记起他。”一个记得,一个忘记,一个牢牢记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个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两者实在都是心怀大智之人…  相似文献   

3.
临近上课,我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步走向教室,但见学生涌在走廊里,在看些什么。沿着学生的视线望去,班主任老师一边吼着,一边拖着班级里的“老大难”金XX同学往办公室走。班长一言一语地告诉我说:“金XX这是自找苦吃,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课文也不背。昨天下午老师要留他补作业,他却偷跑回家……班主任这次是忍无可忍,要教训他。否则他就会无法无天了!”有的同学附和着,有的同学则默然。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门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二十世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永远要记住: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1933年10月2日,他出生于英国的萨里郡韦弗利地区。从小他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却在250个男同学里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垫底。为此,老师加德姆在他的成绩表上写道":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参观冲绳那霸市松城中学时,我们观摩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只见课堂里,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共同商讨。老师在教室里来往巡视,而不是站在讲台上。学生可以做作业,可以随便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自由走动,相互争论。老师一般都不会干涉,只有当学生向老师求援发问时,老师才给予必要的指示、引导。在日本,中学里—般只有英语一门外语课程。但英语课上都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本国老师,一位是外籍老师。两位老师共同在课堂里答疑解难,共同架设语言学习的桥梁。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邀请社会上有丰富知识和优秀技能的人员作为特别非常勤教师参加学校教…  相似文献   

7.
东京迷路     
我从北京航天大学的教授岗位上退休后,因通日、英语,常出国走动,为一些代表团翻译。 一年夏夜在东京,我出门看夜景,盘桓得久了,走得很远,摸不到回去的路了,恐惧紧张地呆在一个路口,不敢动了。等了一会,走过来一个人,年龄亦在六旬开外。个子不高,身体微胖,皮肤黝黑,走得那么急,想必也有要事去办。我用日语向他问路,他只稍作迟疑,就领着我走了。 那位日本老人并没有领我回去,却找到了警察,问到了路线。原来,这位有急事要办的老人也并不知我住的地址。于是,按照警察指点的路线,他又带着我找住所。 我走在前面,把那微胖又微驼的背影留给我去读,好象这是谁分  相似文献   

8.
特别听众     
一天,著名的演讲家马克应邀去一所学校演讲。中午散步时,他刚好与一位他熟悉的朋友相遇。那位朋友告诉演讲家,他的一个表叔就在这所学校,任何人讲任何事都不能使他露出笑容。演讲家不相信,他很自信地对朋友说:“下午请你一定把你的表叔带来听我演讲。”一个小时后,演讲家讲了一些相当滑稽(jī)有趣的故事,不时使大厅里的学生捧腹大笑,可是老人却连一点笑容都没有。演讲家挖空心思,讲了他自认为最好笑的趣事,但老人的脸上仍然毫无表情。最后,演讲家感到无能为力,很泄(xiè)气地终止了演讲。傍晚,演讲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那个朋友。那个朋友…  相似文献   

9.
北京之旅     
(一)2006年7月15日星期六晴今天,按计划去参观北京大学。在去北京大学的路上,我在想:传说中北京大学校园内的“一塌糊涂”是什么样的?到了大学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拱桥,桥下有个湖,名字叫末名湖。未名,就是没名字,也就是说这个湖没有名字。这就是“一塌糊涂”当中的“一糊”,是不是很创新?!大学就是大学,真大啊!我们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图书馆的知识:图书馆收藏书籍约一百五十万册,其中善本近二十万册,在国内收藏居于前列。毛主席曾经在这里当过管理员。图书馆就是“一塌糊涂”中的“一涂”。“一…  相似文献   

10.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到了德国,朋友们大都选择有熟人的城市去读书,或者至少也是要有个把认识的人才敢去、才放心;而我却不同。我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施瓦本哈,去读那里的歌德学院。我来这里的目标很明确----ZOPZENTRALEOBERSTUFEPRUEFUNG,歌德学院高级证书)。要知道,考到这个证书的人就可以免考DSH而直接上大学了。抢走我的德汉词典印象里的歌德学院是个挤破头都进不去的神圣地方。直到这样轻而易举地坐在歌院的教室里,才迟钝地感觉到惊讶。我们老师叫艾伦·巴特勒。刚开始我还感到奇怪,因为这可不是一个德国名字。后来才知道,她爸爸…  相似文献   

12.
这学期,老师让一个不懂英语的“小鬼”跟我同桌,我可遇到麻烦了。每天放学,英语老师便要我给同桌补习。而他呢?却一问三不知,我只好硬着头皮支撑下去。一天,英语老师又对我说:“要是‘小鬼’上课不举手发言,就惟你是问!”于是我每次上课时对他使眼色,可是他是一个“牛皮灯笼,怎么点也点不着”。我终于忍不住踢了他一脚,这回他总算知趣,无可奈何地把右手举了起来。他举手的姿势让我简直哭笑不得,实际上,他才举了一半,手臂是朝前弯的,看得出,他还是没有自信,连手都不会举!回答问题就更不用说了:糟透了!可是,英语老师却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也…  相似文献   

13.
风筝的爱     
爸爸、妈妈:你们好!我爱你们!还记得星期天我们去西流湖放风筝的事吗?看着我们漂亮的燕子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小,我担心地对你们说:“风筝会迷路,会丢的。”可是,爸爸却告诉我:“风筝的线在我们手中,它不会丢的,这就像孩子不管走多远,爸爸妈妈都关心他,牵挂他。”我当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到学校后,我请教了语文老师。老师说,我们小朋友就像天上的风筝,越长越大,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去工作、生活,可不管我们走到哪儿,走得多远,爸爸妈妈的爱就像那细细的线一样牵着我们的心。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老奶奶爱儿子的故事。老奶奶在乡…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曾多次听过老师讲丹科的故事,那故事的结局每每令人崇敬而激奋:丹科扒开自己的胸膛,掏出燃烧的心高高举起,他的人民在这一团心火的照耀下,终于冲出了黑暗,奔向了光明的前程.这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成年之后却渐渐地淡忘了.今读余三定先生所编的<许诺纪念文集>,却又突然想起了丹科的故事,这是因为我从这部文集中看到了许诺那一颗在黑暗中燃烧的心.  相似文献   

15.
忘不了他     
我家住在小区里,上下楼总会看见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摆放着一个垃圾桶,从来没看见过垃圾桶前脏乱不堪,每个垃圾桶都整洁、干净,似乎是一种装饰。这还不是因为我们小区里的那位老爷爷。他是个哑巴,那瘦削的脸上镶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特有神,高鼻梁,整天老爱冲我们笑。哪怕你并不想搭理他,其实你还真没办法理他。就他那整天:咿……啊……噢……的,你能听懂吗?不让你心慌死才怪,只好是迎过一脸微笑和点头吧。每天,哑巴老人很准时,把我们门外的垃圾收走。在每家门外,他都要逗留一阵子,等他一走啊!门口的垃圾桶又焕然一新地装饰在那儿了。小区里的居民…  相似文献   

16.
五一放假后到校。课间时,老师们都聚在办公室里说着假期里的见闻。这时一位低年级的小女生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老师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毛钱,交给你。”老师顺手把这一毛钱放在办公桌上,“好了,你快回到教室去吧!”他又继续着刚才的谈题。像是忘了给这位小学生一句表扬,甚至也来不及给她一个微笑。小女孩人似乎缺少什么似的,转身就走了。我真想走过去对她表扬一下,或者给她一个微  相似文献   

17.
安宁 《人生与伴侣》2008,(10):27-27
80后的朋友棋,是我们这一群里过得最滋润的一个。他在大学里当钢琴老师,除了每个月轻松赚来不菲的薪水,还可以有丰厚的外快。每次出行,我和男友习惯性地去公交站牌下等车,他都没有耐心,直接打车载我们去目的地。抵达后也总是他抢着付账。  相似文献   

18.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6,(11):46-47
积怨在美国南郊的一所大学里,一个二年级大学生写了一份考核作业《论莎士比亚的创作》,得了“优秀”。可是检查他作业的教师邀这位大学生谈话。“我亲爱的,”教师开始说道“,你大概不知道,我也毕业于这所大学,也住在现在你住的那个宿舍里。而且我们还保存着以前大学生的考核作业,为的是我们能在需要的时候浏览一下,你现在也是如此。应该说,你本人很走运:你一字不差地抄袭了我过去写的那份关于莎士比亚的作业。当然,现在您感到吃惊的是,我为什么给您打‘优秀’。我的朋友,因为我们的保守的文学教师当时只给我打‘及格’,而我总觉得我应当得‘…  相似文献   

19.
趁休年假时去柏林旅游,投奔大学的同窗好友乌塔。旧友异地重逢,乌塔异常热情:食宿自不在话下,还亲自充当导游,带我领略柏林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独特魅力。那天去参观夏洛特堡皇宫。出门前,乌塔特意带了几本看完的旧书,说要送给图书馆。我不解:德国图书馆还接  相似文献   

20.
偶遇     
晓蓉 《社区》2005,(11):57-57
我随着人流走在江北车站的列车通道里,一辆开往两路口方向的列车便在月台上站稳。我正准备迈下高高的台阶去赶车,却被一直走在我前面的母子俩挡住了去路。那个中年人猫下腰,背起老母亲,一阶一阶往下走着。我只好绕过他们,越阶而下,赶到列车前时,车门却关上了。我扫兴地转过身,列车在我身后疾驰而过。那位老人还在中年人的背上,老人温存地微笑着,笑容里似乎还含着羞涩,她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头,意思是让儿子把自己放下来。儿子喘息着退到石柱前,两条手臂伸向身后,把握着母亲的身体,让母亲从自己的背上滑下来。老人贴着石柱从儿子背上滑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