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永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34-37
TRIPS协议所确立的私权保护模式,使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缺乏反映和概括知识保护运作状态的特有范畴。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知识产权客体的抽象,提炼出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的知识权,才能担当和反映知识保护运作状态的理论使命,满足人权保障在知识保护领域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6):28-30
传统宪法学体系有其固有缺陷,难以适应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情况,需要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相吻合的宪法学新体系,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政治宪法学是当前中国宪法学界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它将政治作为宪法的本质,强调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并将制宪权作为宪法学的知识界碑。中国政治宪法学力求从历史和民族的政治统一体去理解中国现行宪法,提出了对中国宪法的另一种解释与期待。通过对中国政治宪法学相关概念和观点的归纳与整理,可以勾勒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几个基本逻辑,而对此逻辑的理解和把握必将深化对中国宪政的认识,并对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艳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76-179
现行宪法学教学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部分宪法学体系的中心线索不明确,各部分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现行宪法学的重点内容不突出,甚至对于重点内容避而不谈。因此,要完善宪法学的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明确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中心线索和核心范畴,还必须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由此,宪法学的教学体系应由四部分构成:宪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权利论;国家权力论;协调论。 相似文献
5.
黄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33-37,153
范畴和范畴体系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范畴体系,无论是从其发展历程还是从其逻辑关联来看,这些范畴都以一个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的范畴体系而层次分明地分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理路。在这一范畴体系中,又存在着10对基本范畴,它们不专属于某一特定理论形态,而是共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质的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大元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58-61
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学的重要部分,直接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的基本关系。不同的宪法文化与体制孕育着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基本权利体系。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日益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卢彩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96-98
本文主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下位范畴词的词汇构成层面的对比研究 ,以及认知范畴的历史变迁性两个角度来说明基本层次范畴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8.
翟国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3):181-188
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法学体系的制度坐标。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要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今日国家治理领域现实问题艰巨繁多,对宪法理论课题的研究亟待加深,为中国宪法学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脉络,融通各种理论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汪应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身一系列特殊的基本范畴。该文对思想与行为、服从与服务、继承与创新、主体与客体、灌输与转化、取向与导向、疏导与堵塞、环境与系统等范畴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十个基本范畴:物质、自然、人、社会、世界、实践、生活、自由、存在、时间。而这些范畴之间,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一是具有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推演关系,这样关系既是演绎的,也是归纳的。单向的逻辑推演范畴包括:物质决定自然,自然决定人,人决定实践,实践决定生活,生活决定自由,世界决定时间,社会决定存在。双向的逻辑推演范畴包括:世界决定社会,社会决定世界,世界与社会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也有什么样的世界,有怎样的世界也就有怎样的社会;时间决定存在,存在也决定时间,没有时间的延续也就没有存在,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的时间。二是基本范畴之间存在归属关系。自由属于生活、自由是生活的、自由通过生活来实现,生活属于实践、生活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属于世界、实践是世界性的,存在属于社会、存在是社会的属性,人是自然的、人属于自然,自然是物质的、自然属于物质。 相似文献
11.
赵科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21-26
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矛盾系统结构层次和范畴体系的研究,倾向于将其分为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具体矛盾的"三分法".这种分法缺少一个层面,即"社会根本矛盾"这个最基本的层面."社会根本矛盾"范畴确立后,人类社会矛盾系统和范畴体系就被分为四个层面、四大范畴.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也就上升到了"社会根本矛盾"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雪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3-119,160
从发生学角度看,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可分为"物本"与"人本"两大系统,二者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二元论。两汉魏晋时期,随着人物品鉴风气的盛行,人之美学成为流行的美学风尚,于是诗学范畴体系的构建逐渐褪去物本哲学的色彩,更多地展示出人本哲学的特征。古典诗学范畴的人本构建模式,主要围绕着人的形体、感官和精神三大类属展开,形成了一系列互相包容、前后联结并具有丰富内涵意蕴和外延价值的范畴序列。这种建立在人体"小宇宙"基础上去体验、比拟、推论、演化自然大宇宙的思维模式,不仅使得诗学审美范畴的建立具有家族性、连绵性和表现性,也确立了中国诗歌传统中博大深邃的象征思维和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体现了对理论、时代和价值关系的高度自觉。这一观念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核心价值具有必然性。富强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关系定位。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富强观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误区,应当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李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5):86-90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文论范畴研究成为古代文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研究者对方法论的忽视,古代文论范畴研究尽管成果不少,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目前范畴研究中归纳出五种方法论,就这五种方法论的优长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气"说的分析,谈到了五种方法论的综合运用的效果,最后,笔者强调除综合上述五种方法论之外,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还应紧密结合文学实际. 相似文献
15.
易宋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34-36
托尔斯泰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在《艺术论》中,他从多个方面对情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不仅强调艺术来源于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容,而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6.
刘国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5):54-56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据;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建立法治国家之必须。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中存在无具体法律规定法院不能给予有效救济等缺陷。这些缺陷是由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及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赋予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以及有提请撤消因违反宪法而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的探索是一个既没有止境又循序渐进,既全面推进又各有侧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都对三大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使得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解答越来越完善,对党的建设问题的思考越来越系统,对发展问题的阐释越来越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的探索与回答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宪法所赋予给自己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关于平等权、言论自由权、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黄献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104-107
传统类属观念是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的产物,注重整体把握事物、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具体表现为取象比类与推演系联这两种基本方法。形声字意符表示的是事物的类属概念,体现了先人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概括的认识,形声字意符的形成与意符系统的建立,是传统类属观念在文字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精神动力"范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4):498-504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