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雪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5):81-84,108
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走过了独特的话语流变之路。文学功利化的政治文化心理,极大地制约了人道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发展历程,使其呈现出显隐起伏的流变形态,及理性与非理性思维下独特的诗情结构。 相似文献
2.
伍文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53-59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内容丰富 ,流派纷呈。如藏族枷苯的“本无空”说 ,蒙古族保巴 (元朝前期人 )的“太极运化”说 ,尹圣纳希“承天启运”说 ,回族李贽 (1 5 2 7~ 1 62 0 )的“童心”说 ,侗族人民的“饭养人身歌养心”说 ,傣族祜巴勐的“诗论”学说等。挖掘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 ,不仅可以丰富中华文艺思想宝库 ,而且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先民的聪明智慧 ,有利于克服过分强调某些传统观念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王春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当代文艺思想史是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实践的产物 ,反过来又推动和指导文艺事业的发展。当代文艺思想的整体格局由一元向多元、由封闭向开放、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延展初步建构了自身的完整体系 ,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当代文艺思想在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核心的前提下 ,主要形成了“发展派”、“阐释派”、“人本学派”、“学院派”等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4.
佟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日本神话是一种世界起源神话 ,它包含着以男女生殖方式而产生世界的一种思想 ,日本神话中存有许多中国神话的痕迹。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点的探讨 ,试图说明日本神话的文化渊源与精髓 相似文献
5.
徐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130-133
为推进宪政,有必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审视与认识现代国外人道主义与人权的政治背景,并从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理性超越等中吸取对我们有启发的东西,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邓志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本文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产生期、成熟期和丰富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然后着重阐明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勾画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历史发展的一个大致的轮廓。 相似文献
7.
梅选智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中国特色在于把文艺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人民生活)、作品(人民文艺)、艺术家(人民代言人)、欣赏者(人民群众)都打上了人民的烙印。作品与其他三要素及其自身所构成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一组关系,即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也就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刘静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64-66
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是国际政治中存在的两种现象,除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争议,还有将两者混淆在一起的看法,这对实行有益的人道主义行动是有害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有些方面进行比较,以区分开两者,从而使有益的人道主义行为得以规范实行。 相似文献
9.
高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99-103
在文艺思想方面,受过鲁迅"命运性"影响的陈映真与鲁迅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通之处,然而二者的差异同样不可忽视。正是历史语境的变迁及影响,造成了二者文艺思想叠合与参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周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54-59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必须从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等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全方位观照,尤其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位解读,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全面的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都属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论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取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支克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1-15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文学主潮由启蒙主义文学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构成,这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刘文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3):60-63
探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极为深远的“诗言志”、“诗缘情”的发展 ,可以发掘出中国古代文论中深厚的人文内涵 :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强调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人生境界与精神状态 ;真情实感 ,丰盈个性 ,主张主体意识的张扬与自我解放的追求 ;遣兴抒怀 ,自足自信 ,表现对自身价值的深切关注与高度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西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王爱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38-40
“经验”是海明威文艺思想的核心。文章通过对海明威的真实论思想和主体性“真理”思想两方面的剖析 ,阐明了海明威的“经验”观 ,揭示了海明威“经验”的贯穿作用和由真实向心灵表现过渡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王本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当代文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文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文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文学体制而成为文学政策. 相似文献
17.
北美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两种取向:"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前者认为中国文论的发展进程中一切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只能在外来冲击下才能引起,片面夸大外来影响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试图以西方理论来置换中国文论;后者着意强调中西文学思想间的异质与对立,凸显中国文论本身的特殊性,但这又容易滑向文化相对主义,否认中西间的可比性。放弃任何形式的"中心主义",在尊重差异的前体下,充分认识两种文化各自的特质,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实现互识与互补,方可扩大对文论根本性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卢铁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1):132-137
"共同纲领论"文学思潮观持论者断言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思潮,而把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贬为非文学思潮,从而无视文学思潮的近代形态所普遍具有的过渡性历史特征。这种过渡性表现为文学思潮主体意识的自发与自觉交织,文学思潮构成的配置仍以创作、接受思潮为主流,虽然出现了与自发型文学思潮对立的新规范,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原有规范体系的限制,新旧思想既互相冲突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9.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51-56
现象学是关于“纯粹意识现象”的学问,但是这种“纯粹意识现象”是一种意向性对象。现象学以这种意向性对象来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这种关于意向性对象的观点在哲学本体论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是,以这种现象学的意向性对象来分析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却是一种揭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审美主体性和主客体统一性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