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沈家本监狱改良的思想基础是“仁” ,监狱改良的宗旨是感化主义。他提出的监狱改良的具体建议 ,对清末监狱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沈家本的监狱改良思想 ,是中国封建传统狱政思想向资产阶级狱政思想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梁启超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家本、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两位法学家,沈家本吸收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法学作了系统的整理阐释,梁启超在主张中西法学结合的前提下,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了西方近代法学理论,将沈家本开创的法学近代化使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法学思想及实践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民族法学遗产和如何借鉴西方法学的有益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法学大家沈家本从早期"以律鸣于时"到晚年"会通中西",不仅反映其本人独特的法思想发展轨迹,而且实乃近代中国法律演进的缩影。传统律学家的身份和"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时局,使当时年事已高的修律大臣沈家本不得不纠结于"迥殊"的中西律法之间,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思想之旅中,沈家本努力探寻着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拙文《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开篇》(载《人文杂志》1982年第3期)中,曾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先驱首推沈家本的传统看法提出疑义。现试图通过对沈家本、洪仁玕法制思想的分析、比较,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沈家本有哪些新贡献沈家本(1840——1913)比洪仁玕小十八岁,光绪九年(1883),他四十三岁时,中进士。在步入仕途的三十年间,他专攻法律和主管司法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特别是从1902年5月起,历任清政府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法部左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要职,并且“奉上谕”研究中西法律,兼任修订法律大臣近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卓越的法制改革家,毕生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活动,建树卓著;沈家本凭借其过人才华,独到见解,主持翻译了大量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引人中国,对中国固有法律进行了全修订。沈家本的法学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其中最宝贵,也最富特色的部分—一“会通中外”的法律观加以评析。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观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沈家本出生于国家举步维艰的1840年。这时,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已走到穷途末路,帝国主义用鸦片和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沈家本的法学方法论变革是中国传统律学向近代法学飞跃的重要一环。沈家本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包括研究视角的转换、历史的方法、从纵向比较到横向比较、批判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等诸方面。时至今日 ,这些方法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法律现代化的实践。本文从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的总体思想、法律制度构建、法律物质设施建设、法律运行和法律观念进行总结概括,以期窥见沈家本主导的清末法律现代化的全貌,正确评价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当代法律现代化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监狱改革的执行缺乏力度以及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清末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1.
接受中华法系文化教育的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在由中学中法向西学西法转型过程中,与受大陆法系文化熏陶的日本近代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的法律思想相比,二人的许多主张相同又相异,并且其主张各自影响着本国的立法。如关于司法责任的归属问题,沈家本主张重在追究法官责任,而冈田则主张追究国家责任;同时沈家本倡导大清法律改革,主张吸收西学西法的主权理论和法律平等思想。在死刑唯一和法权统一的法学主张上接受冈田朝太郎的一些有益见解,赞同仅用绞刑,主张收回治外法权与反对法权扩张。  相似文献   

12.
湖南籍的近现代人物中,虽没有出现像沈家本那样的法学大家,但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毛泽东、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或是开风气之先,或是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湘籍人物法治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湘籍人物的法制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湘籍人物在法制思想上的种种局限性,对我国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健全中国法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修律是清朝统治阶级挽救危机、推行“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订法律的指导思想上 ,统治阶级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的法治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长达近 1 0年的争论 ,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方向 ,启动了中国法律由封建化向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清末礼法之争是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与礼教派之间的一些争论,这次争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围绕"存留养亲"、"亲亲相隐"、"无夫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去除以三纲五常为最高指导原则的传统法律体系及理念,大力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体系,为中国法律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近代化,即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从清末变法修律开始的,沈家本、伍廷芳等是中国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的最早实践者。而在此前约半个世纪的洪仁 ,却是在思想上主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第一人。其主要内容与基本表征是:一、由人治到人治与近代意义上的法治相结合;二、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三、由刑、法、律到法律,由专制主义、惩罚主义到人道主义、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6.
监狱是国家最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必须变革传统监狱价值理念,从而与现代法治思想相适应、相协调,反映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法治理念的启蒙,中国监狱制度再度创造新的辉煌,首当其冲的是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监狱行刑价值理念,监狱制度本身就是理性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监狱制度应更具理性,笔者试图从法治理念及法学范畴分析监狱刑罚执行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沈家本:世纪之交的法学巨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21世纪》2000,(4):35-37
颠沛流离的青少年时代被誉为近代中国在法学和立法实践方面“甄采中外”的第一人沈家本,生于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父亲沈丙劳,时为浙江举人母亲俞氏,是清朝一道员杭州俞馄之女。沈家本5岁那年,其父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随即补官刑部,为陕西司主事。沈家水随父在京,就学京师。沈家本青少年时期,“读,书好深堪之思”,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著有《周官书名考古偶纂》。这是他的开手之作。公元1857年,父亲沈丙莹由刑部政官都察院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两年后,由于其不受权臣肃顺笼络,由御史改为贵州安顺。府知府。父亲…  相似文献   

18.
本多利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颇具特色的经世学家 ,他以独特的风土史观为依据 ,力说日本应摆脱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接受西洋的文明成果。他的具有近代合理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的政治经济主张 ,使日本学术界将他尊为日本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先驱。但是利明极具近代特色的经世主张实际上仍与传统儒学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 ,利明面对西洋文明的挑战 ,以独自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过程 ,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是清末封疆大吏,洋务派重要代表,辞世前两年还出任军机大臣。沈家本乃清末法学名家,清末修订法律的实际主持者。在修律的礼法之争中,张沈分别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首领。通过对他们关系的剖析,探讨张之洞对沈家本修律的影响,对于研究沈家本的法律思想,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试图通过晚清的法律改革,在体制上改变君王驭民的桎桔,同时在法律的实施上,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已维持几千年的各类酷刑,在中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虽然未能取得人权上的完全成功,但为人权法的崛起以及晚清人权的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