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展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3):65-69
考察公安派兴起与袁氏兄弟的外祖龚氏家族的关系,可以发现袁宗道作为长子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心学实践、官成名就与文学教导为公安派的兴起做了根本性的奠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6-80
晚明文坛,模拟涂泽之病甚重,汤显祖力为解驳于前,袁宏道一扫云雾于后,可谓晚明文坛之英杰。两人于长安(指都城北京)雪夜相识,虽年岁相差较大,而结为忘年之友,相互见重。详考袁宏道与汤显祖的诗文集,二人往来甚密,时间跨度长,而其交往最为繁密时期恰恰在袁宏道欲打破文坛复古风气之时。袁、汤之交,大体有三个阶段:(1)闻名与相交:汤显祖见重于袁氏兄弟;(2)为官任上:袁宏道树旗,汤显祖助阵;(3)辞官以后:忘年之友的人情温暖。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山水游记存在两种版本系统:一以佩兰居本为代表,一以吴郡本为代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吴郡本当为初稿,佩兰居本为改稿,吴郡本优于佩兰居本。进一步还可推断,改稿者不应是袁宏道,而很可能是何伟然。 相似文献
5.
廖文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提及“性灵”说,人们会立刻联想到袁宏道与袁枚二人,并往往将二者相提并论,以为他们写诗论诗专主性灵,求新奇活转,逸趣生动。诚然,由明末公安诗派至清中叶袁枚等性灵诗人,其诗说自有一脉相承之处,然而,在明清不同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二人各自生成迥异的气质、个性、思维、观念,其“性灵”之说也各有面目。本文试从明清时代背景,学术思潮等方面入手,论述二袁“性灵”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周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1)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居士。佛学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诗文风格及文学观念的改变。袁宏道诗歌可以弥补和印证文中论述佛理之不足。其性命双修而以性为本、随缘方便、任运自适的佛学观念在诗歌中都得到了印证。论佛不礼佛的特征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佛学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朴质自然的语言风格、空灵的意境及山林化的题材诸方面,这种影响在后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孟祥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4):58-64
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实际上是对写作主体个性的要求.袁宏道性灵的张扬与消歇,与其禅学思想和生命情怀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晚明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路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圣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3-88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安派的主将袁宏道任吴县令,万历二十五年,再历游吴越.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文化类型,吴地人文相当程度上改变着袁宏道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学观点,为重塑其文化人格和审美品格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参照.在批判接受吴地人文的基础上,袁宏道形成纵情适意的文化品格和"独抒性灵"的诗歌观点.袁宏道与吴地文士在"性理"和诗歌创新观念两方面的冲突分歧,则代表着万历中期革新诗人与吴地文士在学术思想和诗歌创作理论上的分野. 相似文献
9.
10.
李鸣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39-44
本文对袁宏道的诗歌创作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袁宏道的诗歌创作呈现为三个阶段:其早年至任吴县县令之前,受当时前后七子复古风习的影响很深,创作上摹拟的痕迹比较重,是为摹拟期;而其在吴中的两年间,则一改旧习,创作以打破格套为特色,是为新变期;离开吴中后,其文学思想开始转变,创作上也逐渐向传统审美规范回归,是为回归期。新变期的作品造成了文坛格局的变化,回归期的创作则体现了袁宏道对诗歌认识的日趋深入和创作的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1.
孙虹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3):72-76
文章通过袁宏道诗文的排比对勘,对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任访秋《袁中郎研究·年谱》中部分诗文的编年进行了纠误补阙,对袁宏道“客吴”,游庐山,游玉泉山、太和山,主试秦中的时空进行了更为具体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13.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27-134
文章通过对冯梦龙《丘长孺》一文所述故事内容的考实,对长期以来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产生的分歧和争论,作一次全面、系统的辨析。以澄清至今仍然困惑学界的几个问题,并希望能对《金瓶梅》的成书、流传、作者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袁宏道性灵说研究——兼与李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庭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5)
袁宏道深受阳明心学和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认为性灵是构成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因素,真则是使人的性灵外化为文艺作品的特定形式,质又是表现真的特定方式。李贽的理论具备了作家论的基本框架,袁宏道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作家论,整理出了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结构——生产、流通、消费——相适应的作家、作品、读者的文艺运作结构,为其后的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周群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2)
“性灵说”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核心。在学术渊源方面,受到了儒佛心性论的影响,尤其是王学左派心性论所体现出的灵知活泼、道德色彩淡化的特点以及禅宗心性论的主体特征和《宗镜录》心本论。将“性灵”与本体之“心”联系在一起,深化了“性灵论’的内容。心性论对“性灵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于反观自照,必然限制了作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阳明心学的流播对晚明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学理论和实践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文学发生的角度强调文学是从"胸臆流出"的,是"情与境会"的产物;从文学表现的角度强调文学的"真",大力倡行真人、真诗和真情;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强调文学的"趣",认为"率心而行"是近趣的最佳途径。从哲学观对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看,阳明心学的良知灵明与袁宏道的独抒性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2):56-61
万历28年袁宏道退居柳浪湖后,其诗文理论与前期相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袁宏道前后期关于“真”的内涵的界定、审美追求、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大体勾勒了其后期诗文理论的轮廓。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人热衷旅游实践之际,又颇为注重旅游经验的总结和旅游理论的建树。他们在旅游本质、旅游类型、旅游功能、旅游审美鉴赏、旅游主客体之间关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关系以及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许多颇有创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俞香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93-97
张少康先生对袁宏道的"趣"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袁宏道的"趣"论隐含一个错误的公式:趣=真=自然=本性,从而流于自然主义。这一自然主义误区是由晚明肯定人欲、倡导个性的启蒙思潮和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造成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曹春茹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55-58,80
明代后期公安派主将袁宏道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文还很快传到了朝鲜,对朝鲜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朝鲜文人各抒己见,以各种方式对其诗文、理论及其人品展开了褒贬不一的批评。有人认为其诗文理论俱佳,可比苏轼,为艺苑之豪杰;有人则认为其诗文俱无可称,是文坛流弊之源头,对中国和朝鲜的创作都有不良影响。这些批评都有一定道理,是对中国袁宏道研究的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