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味”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它是古代诗味论运用于文学批评的结果。“辨味”实质上就是要分辨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分辨文学的表现形态和风格类型;分辨文学的品位、韵味、意境,其强调文学接受的重要性和接受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为切入点,发掘"言不尽意论"与"言尽意论"内在的教育意蕴,对当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在发展中所经历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的转向和"本体论"哲学的"瓦解"与"形而上学"的"终结"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既是对西方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解构和颠覆,也是对中国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非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肯定与回归.而隐藏在"现象学"和"语言学转向"背后的真实蕴涵和哲学精神,则不仅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和现代性提供了最好的论证,而且也为中西方哲学的会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肇端于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先秦时期,既是中国哲学或哲学史的中心论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魏晋“言意之辨”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既是对两汉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石———“言尽意”论和“象尽意”论———及其经典诠释方法的解构和颠覆,同时也是对先秦时期“言意之辨”的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不是玄学家发现的“新眼光”,也不是玄学家用于本体论哲学体系建构的“新方法”。“言意之辨”在魏晋时期的重新兴起,以“言(象)外之意”的发现和“言(象)不尽意论”的重新提出为滥觞,不是“言意之辨盖起于识鉴”,而是人物“识鉴”有赖于“言意之辨”,而这恰恰也正是魏晋“言意之辨”的实质、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周易.系辞》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①这段话在魏晋时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关于言意之辨的讨论,此后,这个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梳理众多典型论说所讨论的语境、所争  相似文献   

6.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宋代,"味"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词学批评中;清代前中期,"味"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清代中后期,"味"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近现代,"味"作为词学范畴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的文学批评价值观从总体上可划分为"艺术化"和"社会化"两种。"艺术化"的批评价值观坚持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社会化"的批评价值观坚持文学的社会功利价值取向。文学价值是一个多元价值系统,相应的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无疑也是多元的。"文学化"批评和"泛文学化"批评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 ,是与其具有开创性的批评方法分不开的 ,借言批评法是《诗品》中重要的批评方法 ,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注意。借言批评法的功用 ,可分为借言以为己论、借言以为参考、借言以表原因、借言以论作者四点。这种方法又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 :言论者的多元性、言论内容的开放性。钟嵘能够运用借言批评法 ,一方面是受了当时转引名言风气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与作者援正批谬以正视听的创作动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被学界关注甚少的沈从文新诗批评,认为他的新诗批评是一种融合了东方古典的人物品藻和作品赏鉴的形态与方法,企图打破现代文学制度阈限,在诗艺阐释中寻求生命之美的大师批评;而与这种寻美的大师批评相对应的则是沈从文所持的"好诗"原则及其生成策略。在坚持本体视角的同时,沈从文又以开放性的问题意识观照新诗的发展历程,敞开了早期新诗的另类图景。  相似文献   

10.
11.
从1934年2月至1935年9月,张学良在武汉近两年时间,考察他的言行,其思想与一年多后发动“西安事变”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武汉时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语言的意义随着言语交际的环境以及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或言语)的意义就是语言表达式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获得必然要受到人的观念、态度、知识背景、解释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情境对语言表达式中做承载的信息加以限制和补充,使得确定的、具体的信息得以传递。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形式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平 《江汉论坛》2001,48(4):24-28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学界有人开始撰文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92年后,这种批评越来越尖锐,否定劳动价值论已成为重要思潮。笔者以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劳动价值论,弄清它的本质、具体实现形式和科学价值。由此确信,只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才是人们分析市场经济和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乐传新 《江汉论坛》2001,2(5):55-59
狭义相对论通过光速不变的公设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但这种时空实体──“绝对空间一时间”,仍然保持着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本质涵义,狭义相对论并没有揭示时间和空间对物质及其运动的依赖关系,只是突破而没有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从引力相互作用这一侧面,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统一性,全面地破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才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我国哲学界由于存在的先入之见,拔高了狭义相对论而低估了广义相对论的成就,以致造成了在阐释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萧辉  萧放 《江汉论坛》2001,(5):30-34
传统社会是家族的社会,家族社会以岁时礼俗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团聚宗族,联系乡里;以人生礼俗塑造家族传人,保障宗法文化的传衍。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与家族力量的深厚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80年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贡献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继承与发 展的结合,坚持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程和经验中,我们所能得到 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开放的 科学。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但使全球公平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处于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成为解决全球效率与公平矛盾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北方论丛》2005,(4):83-86
11-13世纪,西欧的政权与罗马教会之间发生了规模较大的两次争斗,罗马帝国的传统将世俗君主与罗马教会结合在一起,双方互为依存,政权对教会采取扶植与控制并用的策略.后罗马教会自10世纪改革后实力增强,教权至上理论与皇权至上理论发生了严重的对立,二者的关系由合作到剧烈冲突.11世纪的主教叙任权之争和13世纪的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斗争说明了双方在利益上的巨大冲突,这对欧洲政教关系的特点与政治格局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民国会馆的演变及其衰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以后,会馆这一民间社会组织进入衰亡期,经历了向同乡会、同业公会以及商会和存袭原有名称三种转变。就其衰亡的原因,一是内部固有的落后性即封建性,二是社会的变异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钧 《江汉论坛》2001,1(12):51-53
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随着时势的推移,尤其是孙中山本人思想的发展,"振兴中华"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和完善.孙中山在许多场合和从不同侧面,对"振兴中华"进行了论述,成为其经济纲领最高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