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跃 《理论界》2006,(9):253-254
本文从日语动词在复合动词中所处的位置,对其词类的属性、前后项动词的意义、组合条件以及和复合动词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探讨,这必将对日语复合动词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倒序并非简单指语序的倒装,而是指思维过程中各逻辑成分(通常指主题和述题)先后次序的颠倒。本文介绍了英语中的倒序现象,并重点论述了倒序中的五类动词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了倒序在英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语法论著在讨论动词时,都不谈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动词以及动词性词语的问题。其实,比较细致地描写和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考察和说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5.
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汉语的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这是汉语教学界的一个表层化的通行认识。本文经过考察发现,这种结论是不够严密的,同时也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出决定动词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动词不定式作为非限定动词的一种 ,在句子中位置较为灵活 ,因而要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有时必须借助于对它在句中的句法功能进行分析。总体来说 ,动词不定式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语、名词 (词组 )修饰语 (即定语 )、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7.
词典动词是对动词进行语用功能考察,并从语境角度给动词分出的一个次类,它与词典名词、词典介词等都属于词典用词范畴.词典动词不同于一般动词和关系动词,也不同于词典中的非词典动词,有必要对此进行划界区分.  相似文献   

8.
动词在古汉语词类系统及词汇系统中均居重要地位,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冷清,研究成果亦比较有限。近20年来随着动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明显增多。从研究对象看,这些研究可大别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种,前者又有专书研究和共时断代研究的不同,后者则有通史式演变研究和断代式演变研究两种。其中专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但断代研究还有许多空白,亟待加强。从研究内容看,或侧重语法研究,或侧重语义研究,或两者并行。从研究方法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等均已开始被有效地应用。同时,引入现代语言学理论全方位地研究古汉语动词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动词类聚和运用配价理论研究动词组合就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动词与名词化动词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名词化动词及名词化动词短语的构成形式和它们的语法特征 ,认为名词化动词及名词化动词短语在语法功能上是名词 ,而在语义上含有动词的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书红 《殷都学刊》2010,31(3):24-28
从类别、意义、数量、频次等方面对西周甲骨文中的动词进行全盘考察,是有必要的。西周甲骨文中的动词可分为能愿动词、存现动词、行为动词三类,共计有动词78个,总共出现178次。  相似文献   

11.
"NP+V1+V2+他"格式中"他"的句内回指情况证明,对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而言,管辖范围不能规定为必须包含有形的"可及主语","他"的回指并不需要隔一个有形的非约束NP才能找到先行语.划定管辖范围不能解决回指问题.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形式语法的次范畴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内回指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Goldberg英语动结构式体限制理论及句子有界化原理建立封闭语料库分析发现,汉语动结构式事件句有界与无界动词与结果补语之间无间隔;建议将Goldberg表时间间隔示意图细化为两个分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马德富 《天府新论》2004,(5):134-136
力度遒劲是杜诗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这一特征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词语的选择组合尤其是述谓动词别具匠心的驱遣具有重要作用。杜甫善于使用动词 ,其笔下许多动词不仅是语义和结构的枢纽 ,而且常是精神的结穴之处。诗人常常使用平凡粗重的动词 ,又常大胆突破语法常规 ,从而取得过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有的全部甲骨文材料中找出了所有动词"于"的用例。分析了动词"于"所出现的句式以及动词"于"的语义语法属性。统计了动词"于"所出现的频率以及在各组卜辞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金文动词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不可谓已臻于全面与完善,尤其是金文动词的系统性研究,包括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方面,欠缺较多,而且其中关注的重点通常是西周部分,而殷商、东周、东周之后金文动词的系统性研究空缺更多,这值得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更值得弥补与推进。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华 《殷都学刊》2003,(1):107-109
动词"上"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词语."上"的自由用法表现在"上"能单独成句,"上"的粘着用法主要指其带宾语的情形.其宾语有时不出现是由于经济原则的影响.不同的宾语与"上"组合形成不同的动词短语,其用法迥异.  相似文献   

17.
动词的时体形式是表达礼貌的手段之一。俄语中的完成体/未完成体形式也能参与礼貌表达,但适用对象的性质有所不同。俄语中完成体命令式形式适宜用于维持形式距离的言语活动中,它所表达的是形式礼貌;未完成体命令式有时会因为行为符合受话人的意愿,表达的是真实礼貌。  相似文献   

18.
"来/去"位于动词之前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具体义动作动词之前时是位移动词,在短时性动作动词之前时是助动词;在动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时是连词;在"到+处所宾语"与动词之间时是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19.
周国瑞 《殷都学刊》2009,30(1):137-138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在完成动作行为.于几十年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动词同样存在意动用法,特别是在<老子>和<庄子>等典籍当中.对此我们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经典作品语料,分析动词重叠式除传统意义上表示动作时间短,动量小,还可表示祈使、致使、评价、叙述等含义,并可以作为语言习得过程的标记。最后简要分析了汉语动词重叠式在书面语中的功能及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