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民间叙事长诗《李旦与凤姣》广泛流传于桂西、桂中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咸知。其抄本繁多,有排歌体的,有勒脚歌体的,有的叫“李旦王”,有的叫“唐王歌”,有的叫“李旦与凤姣”。右江流域的“唐王歌”长达八千多行,还有专门演唱它的“唐王调”。此外,又有故事和师公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和情节都大同小异。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壮文版长诗《李旦与凤姣》,这是壮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新成果。本文拟对作品的历史来源、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作初步的探讨。长诗以唐王朝宫廷斗争为背景,通过李旦遇难流落他乡及其与凤姣的爱情和为匡复大唐而率众起兵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壮族地区的斗争生活,表达了壮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歌颂了壮汉民族团结战斗的精神。其主要故事情节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三年五月,由湟中县文化馆李来成同志发掘、收集和整理的民间叙事长诗《方四娘》,是迄今为止,青海各民族民间文学中发现的第一部叙事长诗。这部叙事长诗,长达一千二百余行,故事完整,情节生动,叙事显豁,抒情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述在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善良女性被遭到惨绝人寰的摧残的悲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颇能引人入胜,打动心弦,引起共鸣。数百年来,它广泛流传在汉、回、撒拉等民族中,已有十几种版本,各有异同。唯有李来成同志收集、整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古国之一。我们各族人民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给全人类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在祖国宏大而葱郁的文学园林里,哈萨克文学就是一棵硕果累累的宝树。  相似文献   

4.
黎族民间叙事长诗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叙事长诗 ,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 ,有其重要的地位。民间叙事长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长篇韵文故事。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对各兄弟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发掘、收搜、翻译、整理、出版 ,以及研究评介等。一批优秀作品 ,如彝族的《阿诗玛》、傣族的《召树屯》、《娥并与桑洛》、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等民间叙事长诗 ,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珍品 ,而且还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已立于世界优秀民间文学艺术之林。在民族的民间文学中 ,民间叙事长诗也是一个闪光的…  相似文献   

5.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两个民族同属一个语支,历史上长期毗邻,从事游牧,经济、文化交流和影响甚密。文章列举了两个民族诸多古老民间叙事长诗的情节、细节、母题以及修饰语,论述了其间的相似性,并指出他们的民间文学世代相互交流、相互作为范例而发展,这为某一作品产生相似的两种变体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6.
邱付平 《云梦学刊》2003,24(3):75-77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是世纪初出版的一套以知青为题材的文本,这套文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文本的作者面临着一种在纯文学与商业化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困惑;其次,由于审美品格的缺失,致使文本的备忘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第三,文本的策划者将这套文本定位为“民间文本”,带有很大的虚幻性与不确定性。纵观知青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套文本并未能将知青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青文学的创作有待突破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诗《惊蛰雷》对重大历史事变历史逻辑高屋建瓴的思考,认为诗人既有悲愤、沉痛、憎恶、激奋,也有控诉、批判、鞭笞、讽刺,诗思在巨大的时空中飞扬、跳荡。深入的分析了这部作品蓬勃的诗情和高超的诗艺,认为长诗结构宏伟、人物形象浩繁,运用了铺陈、排比和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有一种恣肆汪洋的语言气势。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至今鲜有人对莎士比亚第一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作充分考证和研究。抗战时期,曹鸿昭的译文注重诗歌的形式艺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建国初期,方平的译文除忠实于原文外,具有浓厚的战争和政治色彩;20世纪60年代,梁实秋在台湾出版的译文讲求信息的对等;文革结束前后,张若谷的译文在语言显示出典雅的特征;20世纪末期,曹明伦的译文具有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在纵向梳理该诗翻译历程的同时,重点讨论各单行本的翻译特点和时代特质,横向比较了多种译文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此廓清莎翁第一首长诗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 藏族民间叙事长诗《上达奈沟与下豪仓川》(以下简称长诗),是尕藏才旦同志新挖掘出来的又一颗闪光耀眼的明珠,发表在《格桑花》1988年第二期上。长诗以一对情人的两个地方的名字命名,含义深刻,异常别致。长诗分为七个组成部分,共计994行。叙述的是甘青相连地区的一对藏族男女青年达桑卓玛和尼玛才让在封建制度下,为追求婚姻自由、向往幸福而经历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它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想象,朴素的语言,唱出了一部完整的爱情史诗。与众不同的是:主人公达桑卓玛死后,投胎于恋人的妻子卓玛,转为  相似文献   

10.
关注现实的法治理论才能为法治进程提供现实的动力。当代民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对民间力量推动法治进程的关注度随之不断提升,法治研究也不再止步于理论建构和观念传播,《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就是研究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拓展之作。作者延续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的研究理路,在市民社会与民间社会组织之间找到了理论的契合,对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进行了深层解说。虽然在社会学的分析和个案的深入剖析方面存在缺憾,但是,仍然为解决市民社会具体构建问题和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有效注入社会现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展现了走进民间生活中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真实的历史回声 黄药眠先生走着一条曲折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他的心始终向着祖国、向着人民、向着党。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也始终没有脱离现实,没有脱离时代,没有脱离人民大众。他曾经说:“从现代的意义说来,诗人既不是封建时代的俳优,不是自我崇拜的英雄,不是半人半神的超人,也不是先知,他只是一个战斗者”。(《战斗者的诗人》)他作为一个“战斗  相似文献   

12.
<正>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生命现象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生命,只能在时间中才得以存在和显现。对时间的感悟和体认,实际上意味着人类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提升。然而,时间所具有的无始、无终、无声、无色、无味、无相的特性,又使古往今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感到迷惑不解,进而孜孜不倦地探寻时间的奥秘。 古今中外以时间为描写和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多不胜数,其中又以诗人为甚。屈原、陶渊明、曹操、张若虚、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都有过抒写时间的杰出纪录。西方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都留下了对时间的哲人式思考。在中国现代诗坛,抒写对时间的感受的诗句和短章也很多,但专以时间为吟咏对象的抒情长诗,尚未多见。著名诗人张默的近作《时间,我缱绻你》,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该诗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辞典》(简称《辞典》)已于1989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由西南地区20多位高校的党史教授、专家和中青年学者编写,主编彭承福教授长期从事讲授和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工作,著述颇丰。《辞典》努力反映前人研究近现代史的学术成果,并吸收近年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资料,经过提炼、升华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87年党的十三大之间近一个半世纪的重大人物史事浓缩为2200多个辞条,划分成思想方针政策、党派社团军队、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报刊文献、重要国际条约、重要名词术语等7个栏目,共计85万字。该辞典是在近几年党史、中国革  相似文献   

14.
15.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说过:“对于一个为空幻症所缠绕的人来说,当他享受了原来可望不可及的豪华生活之后,除了固执己见地去探究他所热切希望得到的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再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所可疗治的。”《远大前程》就是这样一种探究性的作品。它把一种孤独意识弄进一系列人际关系之中,而又把每一种人际关系集中于他们所受到的种种教育上。虽然这本书作为狄更斯喜剧精神的始衰终兴而受到欢迎,但是,他初期小说中的质朴、欢快的乐观主义早已荡然无存了。于是,他便转向于描写扭曲和倍受折磨的爱情的一系列探索之中。当然,这些畸型的爱情普遍存在于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上。诸如《荒凉山庄》是一个由迷雾和毛絮包裹的世界;《艰难时世》是由冰冷恬静的星空所伪装的混乱世界,而《小杜丽》则是描述一个监狱如林的世界,一个是非颠倒和黑白混淆的世界,一个充满着颓唐、荒诞的梦幻,而理应受到极度鞭挞的世界。喜剧的火花被  相似文献   

16.
《方尖碑》是苏联白俄罗斯作家瓦西里·贝柯夫一九七二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译文载于《世界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小说获得了二九七四年苏联国家文艺奖金一等奖,并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三侠五义》在客观上有一定暴露意义,艺术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但它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其主题思想和许多具体情节的描写是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65-266
<正>音乐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芸芸众生。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有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音乐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孔子闻《箫韶》,感动得三月不知肉味;杜甫在《赠花卿》中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列宁在聆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这是  相似文献   

19.
张学松 《中州学刊》2006,14(6):178-181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可谓第一篇小说化长诗,它的出现与文体互渗、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云梦学刊》2012,(3):161
2012年3月29日下午,由湖北省文联、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知音传媒集团、《特别关注》杂志联合发起的《天下江山黄鹤楼》品赏会在楚源大厦举行,参会专家学者热烈畅谈柳忠秧的游子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